文洁
9月21日,北京國际设计周于中华世纪坛开幕。作为设计周的学术高地,主题展览“合应自然——设计助力人类永续发展共同体”同时开幕。
“气韵、观理、合适、制象、格致、创物、用道、感物、文质、施用、造化、天真、同相、文脉、若拙、形神、含蓄、知行、和美”,尽管古往今来设计手法与技术的发展有若天壤之别,但在精神气质上却呈现出一种超时空的并行不悖。中国设计精神的19个关键词,与中国现当代各个领域设计师的作品对应。
书法、瓷器、屏风、服饰、耕读......中式生活中的点点星光,在本届设计周主题展览“合应自然——设计助力人类永续发展共同体”近3000平方米的展厅中一一绽放,不仅体现卓绝技艺,更深刻地表达了与社会生活、道德礼仪相一致的价值观念,它是一种基于久远旨在、朝向无限未来的文化永续价值。
本届设计周的学术主题,是从中国的视角和经验出发,探讨“合应自然”实践渠道的可能性。
造物,是取法于自然,施之以人工而改变物质形态及其价值性能的人类创造行为。一方面关涉人对自然的取舍,一方面关涉人对生活的态度。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自然和谐态度是基本的哲学理念,也是造物设计观的重要基点。本次主题展主题为“合应自然”,意在回归设计原点,为动荡不安的世界提供一种“自然人事,合契若神”的原型设计。
此次展览将其副标题设定为“设计助力人类永续发展共同体”,旨在提倡践行设计师责任,反对和去除过度设计,探讨对文化资源及高新科技资源的合理有效使用。
书法,成为一种立体的跃动,在家居设计上舞出独有的韵律;园林,也能为家的设计移步借景;四合院,在时代的浪潮中“扭动”;首饰,既能让人“飞仙”又可在稻米与尘埃中寻得归宿;古瓷残片,在红与黑的凝练中轻盈重生;一片布、一把伞、一张纸、一段木……在层层抽丝剥茧中,将一缕缕中国设计精神编织经纬。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