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主席在给首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的贺信中强调,世界各民族文化互鉴共进是人类文明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这一重要论述对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文化因交流而精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在首届文博会“开门红”的基础上如何精心谋划、精准发力、持续办好每一届敦煌文博盛会;如何乘文博会的东风,加大其辐射外溢效应,更好地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互鉴,提出如下思考和建议:
敦煌文博会在议题设置及“论、展、演”等主要构架中,应始终以习近平主席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为引领,始终遵循丝绸之路精神,以共商、共建、共享的开放姿态和包容心态,把握沿线各国的共同关注点,尊重各国的话语权,倡导不同文化在平等基础上交流互鉴,构建文化交融的命运共同体。
敦煌文博会的议题设置及高端论坛选题,应常论常新,应寻找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中的若干热點问题和一些带有普遍性、广受关注的问题深入探讨,谋求破解之道,增进共识。例如,除目前文博会上“一带一路”高校联盟层面的交流外,尚需逐步完善与加强其他教育层次(如职业技术层面教育)的交流。应扩大互派留学生规模,全面实施国家“丝绸之路留学推进计划”。应进一步深化文博会与旅游业的深度融合与协同发展,构建文博会与旅游协同运作的政府主导机制和市场运作模式,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联合打造富有丝绸之路特色的旅游产品和遗产保护项目。
文博会上应更多地举办以“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为主题的研讨交流活动,积极探索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世界文化遗产项目的联合申报、保护与管理,促进与沿线国家在考古研究、文物修复、文物展出、博物馆管理等方面的国际合作。
通过文博会这一平台,促进面向国际市场的文化媒体的长足发展,精心建构反映中国文化特点的对外话语体系,讲好中国故事,增强中外人民的心灵相通。
进一步发挥好文博会“民相亲”“心相通”的桥梁作用,既应集中全力办好一年一度的文博盛会,又应加强平时的“常流水不断线”;既应突出政府间的对话交流,又应注重深化民间、学界往来,使文化“走出去、请进来”成为常态化,润物无声,久久为功。
便捷的交通、通讯服务是文博会举办的必要的基础性条件,建议修建柳园南至敦煌的高铁(约120公里),将敦煌联入全国高铁网。
目前仍是县级市的敦煌,无论从区域经济发展、城市规划布局等方面考虑,还是着眼于敦煌在丝绸之路上所享有的巨大影响与声誉、所拥有的灿烂的历史文化资源、在目前“一带一路”倡议中所承担的重大使命等方面,均有条件、有资格也很有必要升格为地级市。
“一带一路”共建原则
相关链接
恪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遵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和平共处、平等互利。
坚持开放合作。“一带一路”相关的国家基于但不限于古代丝绸之路的范围,各国和国际、地区组织均可参与,让共建成果惠及更广泛的区域。
坚持和谐包容。倡导文明宽容,尊重各国发展道路和模式的选择,加强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求同存异、兼容并蓄、和平共处、共生共荣。
坚持市场运作。遵循市场规律和国际通行规则,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各类企业的主体作用,同时发挥好政府的作用。
坚持互利共赢。兼顾各方利益和关切,寻求利益契合点和合作最大公约数,体现各方智慧和创意,各施所长,各尽所能,把各方优势和潜力充分发挥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