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旭
政府主导型创新和市场驱动型创新两条腿走路。
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这是对创新之于发展的最新定位。特别是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创新驱动发展是跨越关口的核心战略。
创新型国家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政府、市场、社会各个层面、各个领域。从各国创新经验来看,主要有政府主导型和市场驱动型两种形式。
政府主导型创新,突出政府自上而下实施有组织的创新计划,主要用以弥补市场难以发挥效力的创新领域,比如国防科技、基础科学等。市场驱动型创新,则主要是市场主体自下而上直接面对市场需求实施创新。
从中国的发展经验来看,政府主导型创新和市场驱动型创新都发挥了不可偏废的重要作用。比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等,催生了一大批基础研究和关键共性技术重大成果。再如为数众多的高新区、经开区等,因投资审批程序简化、财政补贴和税费减免等措施,引导和支持各类市场主体进行创新。另一方面,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和工商联的统计数据,我国专利申请量的61%依靠民营企业来完成,85%的新产品、65%的发明专利是民营企业创造的。
政府主导型创新和市场驱动型创新各有优势。市场驱动型创新固然有机制灵活、决策迅速、贴近市场、反應迅捷等特点,但基于市场和资本的盲目性,往往造成创新资源的重复浪费,有时缺乏对基础性创新、引领性原创的热情,难以解决外部性问题。比如,在当下创新气质十足的共享单车行业,企业比较在意用户数据的收集和挖掘,各家企业都重视通过手机定位技术解决“车找人”等问题,但是,如何化解共享单车对城市管理、非单车的市民出行的不利影响,表现出来的主动性不够。
同时,政府及相关机构在创新中的地位和角色,从直接的创新主体更多向管理、引导方面转变,并作为制度创新的提供者,已经成为共识。而这并非意味着政府的身影要从创新领域退出。同时,利用好政府和市场两种手段,与时俱进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体系,需要进一步明确官方创新机构与市场主体的边界。
与之相应,国家创新资源的使用要提高效率,进一步明确国家创新资源的使用方向、集中解决重大发展问题。
对标十九大的相关部署,强化基础研究,包括应用基础研究,强化战略科技力量,政府尤其是财政科技的作用仍需进一步加大。而一般技术创新,则需让企业唱主角,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