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之语

2017-12-29 00:00:00
老年博览·上半月 2017年12期

从中国走向世界

大白菜原产于中国,古代称为“黄芽菜”。清人吴其濬撰写的《植物名实图考》中,对大白菜的特点有详尽的描述。

清代后期,经广大菜农的精心培育,南北各地相继出现了一些不同的白菜品种。19世纪70年代,大白菜传入日本。19世纪后期,东南亚、欧美的一些国家也先后引种,中国的大白菜开始走向世界。

白菜寓意“百才”

白菜的谐音为“百才”。在甲骨文中,“才”字上面的一横象征着土地,整个字形表现的是草木的茎刚出土、其枝叶尚未出土的样子,本意为草木初生。人有才便称为人才,“百才”则是指有百种之才。人有百种之才,则为人中佼佼者。民间也有“诸肉不如猪肉香,百菜不如白菜好”的谚语,将白菜推为百菜之首。

旧时记忆:冬储大白菜

20世纪60年代,北方冬天的蔬菜以大白菜、土豆和萝卜为主。一棵大白菜能由里吃到外,从立冬吃到春分。整个冬季,没有其他任何一种蔬菜像大白菜一样在北方人的生活中不可替代,人们亲切地把餐桌上的大白菜称为“当家菜”。

一到立冬,全家人都要排队去买大白菜。副食店将白菜按质量分成三等,其中一类菜价格最高,三类菜品质最差,菜帮多菜心少。白菜凭副食本按人口限量供应,一类、二类、三类菜要搭配销售。买回来堆在院子里、窗台上,一时间到处都是白菜,景象十分壮观。

大白菜有炖、炒、拌等各种做法。为了方便储存,东北东部的朝鲜族人还会腌制辣白菜,东北西部及河北北部的人则习惯做渍酸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