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世上没有后悔药,原本我也对此深信不疑。但活着活着,我就开始怀疑了;疑着疑着,就不信了。忽然有一天,我如盲人首次睁开眼:谁说世上没有后悔药?当然有!
其实我自己一直都在吃后悔药,而且效果还很不错。
我学医,毕业上班三年后改行,就是我的后悔药。按照人们通常的看法,行医绝对是三百六十行中最好的职业之一,又悬壶济世、受人尊重,又越老越值钱、一辈子丰衣足食。况且我家几代行医,传承祖业,也是使命重大、理所当然。原本我也是在努力学医、认真行医,岂料天意难违,我酷爱方块字,打小兴趣就都集中在文学上。起初我也试图采取兼顾的方式,无奈行医与写作都是很耗费心力的行当,根本无法长期兼顾。当年我一个小青年,面对社会舆论以及所有亲朋好友的坚决反对,实在太难了,眼泪都不知流了多少。是的,从古至今,作家成名成家不易倒还在其次,最可怕的是不被人理解。世上大道理、天下父母心,我全懂,可是事实很简单:对我来说,不写作就等于人已经死了。于是我把心一横,一丸后悔药吞下,不顾一切,弃医从文,彻底改行。
感谢上苍护佑,把概率极小的机遇赏赐于我,使我得以成为专业作家,写作赚得的稿费供衣食、养家小也还算够。不过即便穷困潦倒,靠写作实在无法养活自己,我再重新评估自己,再去开个诊所也不迟。
后悔药就是这么存在着。离婚就是结婚的后悔药。一个不好的婚姻,你应该反复地、郑重地确认它的不好,然后冷静地、理性地办妥离婚,之后你会发现,云开雾散,生活還有新天地。佛家有云:“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放下”就是后悔药。不问何时何地,不管年老年少,只要某一瞬间,你懂了好歹,决了心意,做了抉择,后悔药顿时起效:你的人生毫无疑问将重新开启。宽容是刻薄的后悔药,善良是恶毒的后悔药,简单是复杂的后悔药,纯净是庞杂的后悔药,节俭是浪费的后悔药,专情是花心的后悔药,按客观规律办事是一味主观霸道的后悔药。
后悔药还是种常用药,可以反复服用。人生的航向,就是需要不断纠正的。谁都不可能一帆风顺,谁都不可能一成不变,谁都无须把脸板着,非得把自己绑定在自己曾经认定的那个伟大目标与光辉前程上。放弃非黑即白的狭隘标准,放弃事事都搞非对即错,在两种极端之间,中庸地带无限开阔,人生充满了可塑性,人物关系同样也充满了可塑性。结婚是单身的后悔药,离婚又是结婚的后悔药;出家是入世的后悔药,还俗又是出家的后悔药……多种选择,环肥燕瘦,谁都没有错。
可能有人愿意这么理解:所谓后悔药,是指生命可以从头再来。20岁犯了大错,50岁明白了,后悔药一吃,人又回到了20岁。这叫痴心妄想,不叫后悔药。实际上,年轻人除了皮肤光滑,并没有更多人生优势。大脑幼稚、经验不足、青春迷惘、知识单一、不知好歹、易于狂妄、经济实力严重缺乏……作为过来人,我就不喜欢我的年轻阶段。那个阶段,犯错误是必然,少犯错误是幸运,不犯错误则不可能,而每次犯错误都要付出巨大代价。真的有必要回去吗?皮肤光滑真的有那么重要吗?谁又没有光滑过?为什么我们祖祖辈辈传下老话,说“浪子回头金不换”?说的就是后悔药比金子还宝贵。就算是一个混蛋或者糊涂蛋,一旦能够心灵洞开、从善如流,价值也无可估量。梭罗说:“一个人任何时候放弃偏见都为时不晚。”这副后悔药,我一直服用,受益匪浅,还将终身服用。岂止不晚,其中的美妙一言难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