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高中数学教材,体现了实施分层教学,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保证了面向全体学生,既有利于增强学生参与意识,激发学习兴趣,又有利于教师适当调整教学节奏,还能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分层次教学的意义
数学作为“数学为大众”的口号已经传播到全球性运动。数学知识的广泛应用对每个公民的数学修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数学渗透到社会各个层次,每个人都在不同程度上对数学产生了需要,教师必须教给所有学生以适应未来社会和生活的最基本的知识与技能。
传统的教学对所有学生采用相同的方式进行对待,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而分层教学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教学方法。本文就结合笔者的教学实际,对分层教学的理论和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施步骤做初步分析。
1、教学目标分出层次
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紧扣教学大纲,把握好教学难度,也要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要求。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教材的知识结构,在每堂课制定出3个层次的目标,a层学生达到大纲目标,教会学生掌握一个一个的数学概念、数学原理、数学法则等知识要素;b层学生达到提高目标,更重要的是揭示其内部联系及规律,把形式的、表象的、离散的知识组合成有机的、严密的结构体系。c层学生达到或基本达到高层目标,使学生具有较高的数学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按高考要求进行教学。
2、学生分组层次化
我们根据学生对数学课的学习效果、兴趣、学习成绩等各方面进行比较,根据自愿的原则,分成a、b、c三个层次,其中a层为最基础的小组,b层为中等成绩组,c层为成绩优秀组。为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在分层的过程中一定要避免使用差生这样的词语,我们对学生属于哪一种层次,应考虑其学习能力以及学习习惯等综合因素,此外还应持有一种不带有任何偏见的、动态的观点,当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时,要肯定他的进步,鼓励其更上一层楼,也要发现学生的问题及时加以纠正。
3、课堂教学层次化
首先,教师要针对分层目标对本节内容的要点和学生认知水平,精心设计课件,按学情设计问题,每组问题围绕中心知识点设计低、中、高3个档次,并让学生作答时按层次对号入座。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到精讲精导,点拨恰到好处,引导学生向目标前进。同时,教师可有针对性地对小部分学生进行个别辅导,解决集体教学时未能解决的问题。对于a层次的学生,同一内容同一速度以基础题为主,强调基本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以讲为主,精选例题,具有一般数学思维。对于b层次的学生,通过课堂讲练结合,引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多鼓励,少批评,培养学生的成就意识,把握知识间的联系,了解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对于c层次的学生,重点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和形象思维,强调以形助教,数形结合的方法,逐步提高数学思维。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严谨性和广阔性,逐步训练抽象思维和提高学生的想象力。
4、练习作业层次化
为了落实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结合大纲要求和各层次学生的知识落实需要,还应提供分层次的练习题目:基础题、中档题、较难题分别配给a、b、c、3层的学生做,并鼓励学生跨层作业,从解题中體会成功的乐趣。
5、单元考试分层
为了检查学生学习的效果,考试成绩总是有好有坏,成绩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习的积极性,采用分层教学后,对学生的考试采用a、b、c三套不同的试卷,或者每个题型分为几个选做题,学生在考试的过程中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己选择不同的试卷,即a层的同学可以选择b层的试卷,同样,b层的同学也可以选择c层的试卷。每次考试后各个层进步较大的同学可以上升一个层次,而退步的同学则降到下一层次。
6、个别辅导分层
对与c层次学生,教师要尽量挖掘其内在潜力,可以指导其对课程知识加以深入探究,从探究中领悟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对b层次的学生,要在基础课的基础上适量加提高内容,加强其对知识的理解及运用能力。对与a层次的学生,可采取学生多加强基础练习,保证在今后的课堂学习中能听得懂、跟得上。采取不同的辅导方式,针对性更强了,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7、教学评价分层
分层教学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又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分层次教学符合因材施教原则,保证了面向全体学生,并特别重视对后进生的教学力度,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知识、技能、智力和能力都有所发展。由于教学目标和教学进度符合学生实际,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学生的数学成绩有大幅度的提高。
总之,高中数学对学生分层教学,既有利于增强学生主体参与意识,激发学生兴趣,又有利于教师适当调整教学节奏、授课重点、难点,又能促我们进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作者单位:湖北省江陵县实验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