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业学校专业教学中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是加强学生职业素质培养,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一项重要教学改革。随着现代加工技术的迅速发展,企业对技能人才的知识与技能结构提出了更新、更高的需求,要求职业学校学生既要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又要有很强的实际操作能力,既要能解决实际生产的问题又要有技术创新能力。培养综合职业能力强的实用人才,成为现代职业教育的主要目标。为了加强学生职业素质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必需对现有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
一、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的意义
1、理实一体化教学能加快中职教学改革的步伐,促进理论知识和实践教学的有效融合,学生一边学理论一边练技能,在练技能的同时理解理论知识。打破了传统的教学及评价模式,解决了分段教学模式中所存在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技能不连贯、不衔接等问题,既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2、理实一体化教学能推动校本教材的建设。中职学生毕业后就面临上岗就业问题,以“满足社会、贴近实际、贴近学生”为前提开发校本教材、以“理论和实践相融合”为宗旨编制校本教材,使我们的学生走出校门,就能很快满足社会的需求、能够学有所用。
3、理实一体化教学能有效地提高师资队伍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并能在教学过程中促使教师不断地去钻研教学方法、掌握新知识、新技术,以此来满足教学所需。
二、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实践与认识
经过多年的实践和体会,我们从下面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1、明确各专业的课程目标与内容要求
通过市场和企业调研,明确我校中职工科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毕业生岗位(群)的需求,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确立各专业的课程目标,组织教学内容,做到有的放矢,目标明确,程度适宜。理论内容要求“必需、够用”,并考虑一定程度的可持续性发展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实践性教学,突出中职教学中以实践技能为本的特色。
2、强化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行动导向教学法中最适用于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教学方法,也是最为直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有效途径,学生在完成具体任务的过程中学习新的知识和新的技能,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实践证明,该方法打破传统的教学时间和空间限制,学生通过完成项目不但熟练掌握了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沟通合作等社交能力。
3、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課程开发水平,加强专业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在教学研究中进入相关企业进行调研,加强了与企业的联系,了解了行业发展的趋势。亲历了课程开发的各个过程,学习课程理论,建立以能力为本位的人才培养的思想,开发校本教材,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水平。
建立一支理论基础扎实,专业能力强的“双师型”骨干教师队伍是落实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关键。专业教师要配备合理,要充分满足教学的需求,能熟练掌握现代职业技术培训的理念和方法,并具有较强的教学能力。到目前为止“双师型”教师已经占我校专业任课教师的百分之八十以上。有的专业教师还受聘于企业,为理实一体化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4、评价方式多元化。
建立一个科学、合理、规范、高效的课程教学评价体系是课程教学改革成功的保证,因此,评价或考核体系的改革应该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往传统的考核模式大多注重理论知识的考核,而对实践技能考核偏少。为了突出实践性教学的重要性,应该加大实践考核的力度,针对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进行阶段性考核,在实践的考核过程中我们也可以增加相关的理论知识考核,即利用所学习的理论知识解释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做好考核记录,对其分析、总结和评定。这样对学生起到了督促作用。
通过技能竞赛,展示学生素质。技能竞赛既能起到交流经验、切磋技艺的作用,也能激发教师和学生钻研技术、提高技能的积极性。近几年,省、市已先后举办了几届职业学校技能大赛,以此为契机,我校也在搞大练兵活动。在训练中为了保证质量,我们始终做到层层把关,环环紧扣,抓好逐级技能考核,做好技能考核记录,使学生形成浓厚的“比、学、赶、帮、超”氛围。这些都为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实施提供了很好的动力。
多证书考核,职业资格证书是国家劳动部对劳动者具有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和技能的认证,是求职就业的“敲门砖”,是用人单位招聘、录用人员的主要依据之一。职业资格证书的各模块又分为初、中、高级等多个层次,考试方案预先告诉学生,目标性很强,非常适合中职学生考核。
综上所述,中职学校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保证了技能操作训练与专业理论相对应,紧密衔接,实现了两者相互促进的目的,体现了新课改重视学生参与实践的需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综合技能和职业素质。
(作者单位:沈阳市苏家屯区职业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