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是一门基础素质教育学科,富有理论性、实践性、综合性,高中生对语文进行学习,能够获得在社会之中与他人进行良好沟通的能力,提高自身的语文综合素养。然而,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区域,高中语文的教学呈现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本文在对少数民族地区高中语文教学呈现的问题进行浅述之后,对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建议,希望能够对少数民族地区的高中语文教师有所帮助。
语文这一门课程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完美统一。高中语文的学习能够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全面发展等均得以促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个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纵使高中语文学习的意义重大,少数民族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之中却遇到了些许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成效、教师的教学工作成效带来了负向的影响。下面,笔者就来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常见问题进行论述。
一、少数民族高中生语文学习现状及成因分析
1.少数民族学生对语文重视程度偏低
作为少数民族的语文教师,笔者在自身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少数民族的学生对汉语的学习和应用存在着些许困难。笔者分析这其中的原因,认为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包括两点:一是学生的沟通交流环境,二是学生对于语文学习意义的认识。当高中生的沟通交流环境并非汉语时,他们对于汉语的实践运用就会受到阻碍,导致学生无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使学生的语文学习出现困难;也是由于沟通交流环境并非汉语,学生认为汉语的学习并不重要,从而对语文的学习有所忽视,更使得学生的语文学生无法取得进展。
2.少数民族学生语文课堂参与性不高
受到错误学习认识的影响,少数民族的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学习热情偏低、参与程度不高。细究其原因,除了学生对语文的重视程度偏低,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之中所使用的教学方式、所传授的教学内容、所创设的教学环境等,也会对学生的课堂学习状态产生影响。在相关研究之中,一些学者用数据证明了目前仍有许多语文教师长期使用同一种教学模式,使学生产生了单调、乏味之感,使得学生的学习热情不断被削减,并因此在语文的课堂之上消极、被动的进行学习。
3.部分偏远地区的教学设备并不完善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笔者发现,一些偏远地区的高中校园,存在着教学设备不完善的现象。偏远地区的教育本身就是教育教学工作的重点,偏远地区的学生与我们周围的学生一样享有着受教育的权利,他们本应获得同等的教育,却因为教学设备的短缺,无法在语文的学习中取得发展。笔者分析,教学设备是用来辅助教师进行教学的工具,也是协助学生更轻松的对所学知识进行理解的工具。教学设备的落后,为教师和学生都带来了教育过程中的困难。
二、少数民族高中语文的教学策略
1.矫正学习认识,提高重视程度
学生的学习观念对于学生的学习行为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为促使少数民族的学生能够在语文的学习之中有所收获,应当首先对学生的学习认识进行矫正。笔者认为,矫正学生的语文学习认识、提高学生对于语文的重视程度,语文教师可以利用微课视频来使学生明确语文学习的意义。例如,我们可以为学生提供汉语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视频,视频之中重点体现两点,一是世界各地所创办的孔夫子学校,二是世界人民对汉语进行学习的状态。利用这样一个视频来使学生深刻认识到语文的学习内容之一——汉字,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巨大,从而使学生对语文的学习更加的重视。
2.尊重学生主体,创新教学模式
面对少数民族学生在语文课堂学习之中参与程度较低的现状,语文教师可以在新课改的促进作用下,为学生创建一个新式的课堂,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体,在学习过程之中以主动的探究代替被动的接受,进而在使学生能够获得更多、更有效的语文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得以激发并维持。
3.申请资金补助,完善教学设备
教学设备的不完善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也会产生消极的影响,教材的存在本就是为了辅助学生对知识进行理解的工具,少数民族的学生对于语文的学习更是离不开语文的教科书。针对教学设备不完善的现象,高中语文教师需要对自身所需的教学材料进行分门逐类的统计,提请相关教育部门分拨教育资金,帮助自身完善教学所要使用的必要工具,使学生能够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之中进行学习,进而使得语文的教学更具高效。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语文这门基础素质教育课程的教学虽然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获得了诸多助力,可少数民族的学生在进行语文的学习时仍然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这就为当地的语文教师展开有效的教学带来了困难。有針对性的对少数民族学生的语文学习问题进行解决,选择恰当的方式来使学生真正的在语文的学习之中有所收获和成长,是高中语文教师的重点教学工作。
(作者单位: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