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在湖南加快建设“文化强省”的大背景下,以“互联网+”理念为指导,阐述了“互联网+”给文化产业业态带来的三个新变化,总结了业态变局后的衡阳文化产业现状,重点对“互联网+”的启发器、助推器、融合剂三大功能在业态变局后的衡阳文化产业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索。
文化产业对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成为我国社会产业链条中发展势头强劲的“朝阳产业”。在湖南加快建设“文化强省”的大背景下,以“互联网+”理念为指导,结合衡阳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文化产业发展现状,特开展衡阳文化产业业态变局后的创新发展研究。
一、“互联网+”给文化产业业态带来的新变化
1.激發大众文化消费意愿,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启发器。
从受众心理来分析,吸引他们兴奋点的注意力心理基础有认知心理、好奇心理、遵从心理、表现心理、移情心理五种心理。移动电子商务的洪流冲击了新生代消费者的消费模式,冲击了文化产品商业模式,传统文化产业的营销渠道正在发生改变,网购已成为新生代消费习惯,使大众在文化、美学、艺术等个性化知识需求得以满足。“得粉丝者得天下”,“互联网+文化产业”正在颠覆着传统文化产业的组织架构、传播渠道和商业运作模式。
2.拓宽文化产业融资渠道,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助推器。
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要难题是如何拓宽投融资渠道。借助互联网平台,诞生了专门的众筹网站、淘宝网等网站的众筹平台、股权投资等新的文化金融模式,为文化产业项目发展提供了全新思路。比如众筹模式建立创业者与用户间的沟通桥梁,解决小微文化企业、文化工作室及个人创作者的资金难题,帮助创业者实现创业梦想。
3.打通文化产业发展产业链,是文化产业发展的融合剂。
1987年9月,中国北京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正式建成了中国第一个因特网电子邮件节点,当年9月20日通过因特网向全世界发出了第一封电子邮件“超越长城,通向世界”,从此中国正式进入了因特网的大系统中。互联网颠覆了经济的发展模式,也颠覆了文化产业的发展模式,促成了新的文化产业链的形成,出现了互联网企业并购文化企业的成功案例。比如:阿里巴巴收购文化中国的股份,成立阿里巴巴影业;腾讯文学与盛大文学的合作等。互联网与文化产业的高度融合,助推传统文化产业的转型发展和产业升级。
二、业态变局后的衡阳文化产业现状
近年来,衡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发展,持续加大“文化强市”建设力度,全市文化产业发展规模迅速扩大,发展速度稳步提升,对衡阳市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率逐年攀升。截止2016年,衡阳市文化产业综合实力和发展主要指标名列全省前茅,基本建成了独具文化魅力的“美丽衡阳”、大湘南地区文化产业中心城市、区域文化增长极。
三、“互联网+”在业态变局后的衡阳文化产业中的应用
1.发挥“互联网+”启发器功能,实施智慧旅游景区建设,促进衡阳文化旅游业发展。
在以南岳为龙头、衡阳市区(石鼓书院等)为中心、湘江沿线(大源渡、衡东洣水风光带等)为重点、县(市)(船山故居、常宁天堂山、常宁印山、雨母山、江口鸟洲、蔡伦竹海、岣嵝峰国家森林公园等)为支撑的文化旅游发展格局下,积极推进智慧景区建设。
⑴加强景区Wi-Fi覆盖。通过高效、便捷、稳定、安全的无线网络覆盖,利用游客手机登通讯设备,为游客提供方便、灵活的观光导览服务,并拓展科普等各种新服务项目。
⑵推进景区管理的全电子化。逐步在各景区安装自动检票售票系统,实现实时在线的电能售票和自动检票模式,保证数据准确可靠,对游客的通行秩序实现有效管理和控制。
⑶建设网络营销商务平台。利用互联网建设各景区官网,通过网络推广提升各景区的知名度,尤其是为外地游客提供指导和帮助。
⑷提高景区游客中心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提升各景区游客中心配套设施,增加电脑、触摸屏、投影仪、自动售票、免费电话等设施,拓展服务功能,提升游客认知度。
⑸更新景区标示系统。通过安装感应器、语音发射器、语音接收器,开发手机APP等措施,为游客提供增值服务,提升景区整体形象。
2.发挥“互联网+”助推器功能,实施多元营销手段,促进衡阳现代传媒业发展。
⑴完善影视产业链和创新商业模式。以互联网为平台,依托衡阳广电、华翼星、美达国际等影视企业、衡山影视基地等基地,加快数字化院线建设,推广社区数字连锁影院,开拓影视发行渠道,促进衡阳影视产业链的完善和传媒业商业模式创新。
⑵推动数字技术改造传统出版行业。研发互联网合作技术,支持衡阳文化传媒产业城、衡阳市新媒体中心、衡阳数字出版传媒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打造以湖湘文化为传播重点的数字出版品牌。以衡阳报业为基础,着力发展手机报、电子图书、网络出版等新型业态,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⑶积极构建广播数字咨询新业态。在政策上引导衡阳市传媒集团与电信运营商加强合作,加快发展手机网站、手机广播电视、网络广播电视、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数字高清电视,开发移动文化信息服务、数字娱乐产品等增值业务,培育一批新媒体优质品牌。完善衡阳新闻网、衡阳新闻信息发布中心、衡阳党政门户网、衡阳党建网、湖湘文化展览中心以及各县市区党政门户网站建设,稳步推进重点网站以互建链接、内容供应、技术合作等方式开展国内、国际合作,促进主流媒体借助互联网平台扩大影响力。
3.发挥“互联网+”融合剂功能,实施跨界融合,促进衡阳文化休闲娱乐业发展。
⑴借助互联网助推衡阳文化休闲娱乐模式与特色文化相融合。以互联网为平台,在网络上推介衡阳休闲娱乐模式与自然生态、湖湘文化、宗教文化、抗战文化、雁文化等特色文化相融合的宣传思路,比如:借助阿里巴巴网站、腾讯网站、爱奇艺网站等网站着眼景区创品牌,做好佛教文化与休闲娱乐深度融合文章,拍摄南岳衡山景区集养生、娱乐观光、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特色生态文化休闲功能区的旅游宣传片;雨母山、瑶族民俗风情园、白鹭湖等也可采用此种方式,构建地域特色明显、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文化休闲娱乐产业。
⑵借鉴“粉丝经济”、“粉红经济”使衡阳特色娱乐品牌推介更广泛、更主动、更走心。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平台,在微信、微博上通过口碑推介南岳火文化主题公园、东洲岛文化公园、湘水明珠文化长廊等地域特色鲜明的湖湘文化主题公园。依托石鼓书院、湘江风光带,在微信、微博上大力发展粉丝,精心编排《平沙落雁》、《爱莲说》实景演出、《念我故乡(琼瑶作)》歌曲、《湘军水师》等实景演出,使衡阳特色娱乐品牌推介更广泛、更主动、更走心。
同时,在塑造文化产业品牌的过程中,内容质量是关键因素,具体展现形式为版权(IP,Intellectual Property),产权保护即版权保护是“互联网+文化产业”内容产品的核心,内容产品的质量是决定文化产业市场发展水准的关键。在快餐式阅读习惯的大背景下,提升衡阳特色文化产业内容品质是“互联网+文化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点。所以,在发展衡阳文化产业进程中,还须规范产业发展生态,为文化产业发展树立正确的方向标。
课题来源:2016年度衡阳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衡阳文化产业发展的创新点与增长极研究,课题批准号:2016D102。
(作者单位: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