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职业能力及其培养的有效途径

2017-12-29 00:00:00陈星宇袁荃徐雪晴朱攀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17年4期

[摘 要] 职业能力的培养就是培养实践应用型专门人才,不仅仅是教授专业知识,还包括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是对人全面发展的提升。职业教育强调实践技能和职业素质的特征决定了其对能力的要求与具体的工作情境密切相关。因此,从职业能力的内涵、载体、培养、评价等四个方面对产业转型背景下高等院校人才培养展开论述。目前高校教育存在教学形式化和概念化,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如何提高职业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关 键 词] 人才培养;职业能力;有效途径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10-0179-01

一、职业能力的内涵

职业能力是对从业者的评判标准。我国对职业能力内涵的理解在历史上和不同国家却并不一致。职业能力由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三部分组成。下表是组成职业能力的三部分。

从业者要将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运用于工作中,做到真正的学以致用,提高自己的职业能力,全面发展。

二、职业能力的载体

职业能力是从业者通过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一系列方法完成某项职业活动,其载体是综合性的职业行动,比如,就教学来说,教师需要设计完整的职业行动这一能力载体,强调它的完整性,才能实现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职业能力培养是为了学生的全方位发展。与普遍的教育模式比,它的“内容载体”是不同的:普遍的教育模式的主要载体是基础知识和单一的技术理论,而职业能力培养的载体则是综合性的职业行动,强调实践性、全面性。

综合职业能力是人们在实践中从战略角度出发,综合性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从事某个职业所必需的本领,是在职业活动中,有条理性地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职业能力包括专业能力、分析能力、决策能力、提出合理化建议的能力、沟通与合作的能力、反省能力、适应变化的能力等,它是人的综合职业能力的体现。

三、职业能力的培养

(一)参与劳动组织具备的能力。当今,以“客户为中心”为目标,优化质量,节约成本,企业运用新的管理方式和方法:企业资源计划、制造资源计划、准时生产、精益生产、供应链管理等,这就对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专业能力是基础,除此之外还要参与劳动组织构架,从公司战略角度去思考问题,因此要具备解决问题和自我管理的能力,把自己放在管理层的位置,对不可预知的事情做出合理决策,当机立断。

(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当今,人们完成一项职业活动,有两种系统模式,一是“学科系统化”,二是“职业成长的逻辑规律”。 第一种,人们运用的是基础专业知识,但遇到复杂多变的情况,却不能独立行动来解决问题;第二种,人们处理繁琐的综合性工作,培养学习者综合运用工作方法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实现“从初学者到专家”的职业发展。

(三)引导行动的“工作过程知识”。知识是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业者最需要的是工作过程知识,首先,了解其原理和性质。其次,是多次实践后总结的经验。原理是基础,只有将实践经验与之融合后,产生了引导行动的“工作过程知识”,才是学以致用,所以“工作过程知识”对实际的职业行动起着直接而决定性的影响。

四、职业能力的评价

职业能力评价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一个核心点,它将其分为了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能力水平,通过职业能力评价,对不同个体的学习成果进行客观反映,从而有针对性地去调整。职业能力的评价需要多方参与,例如,国家的各部门及企业。从国家顶层设计和企业的角度,需要哪些新技术和具备哪些能力的人才,就大力挖掘和培养其对应的人才,促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一个合理的职业能力评价方式的确认能够提供一个终身教育平台,激励个人的发展,从而推动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1]冯德辉.围绕职业能力培养 改进人文素质教育[D].湖南:湖南永州职业技术学院,2008.

[2]匡瑛.究竟什么是职业能力:基于比较分析的角度[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2010.

[3]赵志群.促进全面发展的綜合职业能力培养目标[J].职教论坛,2009(9).

[4]李和元.对职业能力内涵的思考:社会能力训练应得到充分重视[D].湖南:平江县职业技术学院,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