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重要的一部分,对于我国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有着重要作用。从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方法发展的角度出发,分析了模拟企业法、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基于“互联网+”教学法这四种教学方法。
[关 键 词] 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方法发展;教学方法创新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10-0094-0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培养一大批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技术应用型人才。”近几年来,高等职业教育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截至2014年7月,全国高职院校共计1327所,占全国高等学校(不含独立学院)2246所的59%,在校生数和毕业生人数持续增长,办学规模几乎超过普通高等教育。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学生作为技能专门型人才,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力量。因此,只有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才能满足经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是教育创新、深化教学改革的基础,培养创新人才的核心。但是,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大部分还是沿用比较传统的教学方法,重视体制变革,忽视学生个性,不注重因材施教。为了尽快打破这一现状,高职院校应该加快教学方法创新的研究。
一、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方法发展
从教学方法这个层面来说,高等职业教学方法并没有什么特殊之处,在普通大学中也可以使用。正因为如此,许多高职院校教师不注意高等职业教育的特殊性,仍然使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把教师置于绝对优势地位,学生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对象,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份教案讲几年的传统灌输式教学方法。强调只有教师才可以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知识,以灌输的方式向学生传授知识。同时,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成绩普遍较差,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不强,学习愿望不高,致使学生听不懂、学不会,导致学生厌学情绪十分严重。这极大地制约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要推进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必须改革教学方法。
在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实践中,人们深刻地意识到这种教学思想的有害性。开始尝试其他的教学方法,从教师导向的教学到以学生为中心、实践导向的综合素质提高,逐渐变革传统的教学方法。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人们对教育理解的加深,教学方法也在不停地改变。近年来,随着现代科技进入新时期,生理心理学的新成就运用于教学中,以及现代教学方法的使用,部分高职院校教师在吸收其他先进教学的基础上,创造和总结了一些具有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学方法。
由于职业教育培养的是高技能人才,学生完成学业后将直接进行与该专业有关的工作。因此,学生在学习的这个过程中,必须掌握未来需要从事工作的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能力,为未来事业做准备,奠定好坚实的基础。因此,高职院校更加注重实践性,采用各种形式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特别要根据课程内容,设置专门的实习培训、毕业设计等,重点对学生进行行业技能培养和其他培训。一些职业学院也邀请企业管理人员、高级工程师、技术能手到企业开展培训工作,增加教学链接的实践,指导学生参加各种生产实践。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使学生直接了解生产实践,为社会生产提供解决方案,并通过实践提高他们的就业、创业能力。
二、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方法创新
在传统的教学中,部分教师的教学理念更新较慢,教学过程中注重课堂纪律,教学气氛不活跃,在这种氛围下学生难以发掘自己的创新力和创造力。为了更好地培养高素质的职业技能人才,需要高职院校教师转变教学理念,结合高职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创新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创新能对高职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起到积极作用。教学最终目标将从职业教育的外在形式结果转向注重于学习行为、习惯的调整和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
(一)模拟企业法
模拟企业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人为创造仿真企业运行环境,学生处于企业职员角色,全方位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模拟企业教学法是基于企业实际的工作过程与任务,将教学内容及要求嵌入企业场景,教、学、练紧密结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比如高职工程造价专业,教师根据专业特点、课程设置,将教学内容细化,模拟企业接单、算量、套价、核量、结算等一系列企业活动;学生按照企业质量要求分成不同角色扮演,完成不同任務,再进行相互核查交流;教师根据学生完成情况进行考评。模拟企业教学可以让学生对企业组织架构、职业特点、岗位职责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态度,培养基本的职业素质,建立团队协作精神,为以后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基础。模拟企业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技能,更重要的是使学生通过系统性的教学实践活动将所学过的基础理论知识融会贯通起来,提高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指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将教学内容或教学任务设计成一个个小的项目,学生以个人或小组方式参与项目活动,按照完成实际项目的工作流程,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共同或分工完成整个项目。比如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我们可以把主干专业课程《建筑施工技术》分解成基础工程、钢筋混凝土工程、砌体工程、安装工程、防水工程等大模块。为了方便教学,我们可以再将大模块分解成小项目,如再将钢筋混凝土工程分解成钢筋、模板、混凝土小项目教学。在项目教学中,教师在教学方法的实施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但以学生为中心,学习过程注重学生人人参与的创造性实践活动,注重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项目完成过程中,理解和掌握课程要求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精神和交流沟通能力等。
(三)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教师按照教学要求以及教学内容的需要,通过典型的案例,将学生引入特定事件中,让学生处于案例中的某个角色,以此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教学方法。比如工程质量检查或工程安全教育,江西丰城电厂施工平台倒塌事故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教师可以将其引入教学中来,从而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该教学方法中占主导地位的并不是教师,而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会被充分调动,教学内容可以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运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时,教师只是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学习目标的完成更多还是要靠学生。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提升自主学习能力,为了更好地扮演引导者的角色,教师应该反思在教学方法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增强学生学习与教学内容设计之间的关系。这样一来,案例的设计就会更加符合实际,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因此,案例教学法能极大地增强教学与实际工作之间的联系,使知识能更好地运用在实践中。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能学到新知识,还能提高自主思考能力、评价能力和决策能力,同时对问题的探究起到积极作用。案例教学法和理论式教学法有很大不同,对提升学生创造力方面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四)基于“互联网+”的教学法
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提出了“互联网+”的理念,即要有开放思维、聚集思维、创新思维、利他思维、跨界思维和自媒体思维。在互联网时代,特别是手持式智能终端的使用,给高职教育课程的教育改革也带来巨大的机遇,基于“互联网+”理念的教学方法改革,就是把网络技术与课程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计算機等终端机器不再是简单演示工具或游戏玩具,而是通过互联网形成一个生动活泼、图文并茂的教学环境,可以实现较好的交互式效果,大大提高教学效果,把复杂枯燥的理论具体化、形象化。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实现了教育资源海量丰富和校际共享,在这样的形势下,各种教学资源不断涌现,如MOOC、微课等。在建筑工程类的专业中,教师可以开发基于VR、CR技术视频,以及立体教材,学生通过手持设备及时调阅相关内容,使课堂讲解生动化。
在运用互联网进行教学时,教师教学活动的地点不仅仅是课堂内,还延伸到了课堂外。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满足了不同的教学需求,教学方法也在创新中得到发展。通过互联网,课堂上的时空限制被完全打破,学生能随时随地向教师提出问题,教师能对学生进行学习上的指导。学生和教师之间沟通交流的便捷程度大大提高,教师不再一味地传授知识,开始成为学生学习上的引导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思维散发。
三、高职院校教学方法创新的保障措施
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始终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新形势下,改革高校教学方法已成为必然趋势。首先学校应建立相应的教学管理制度,合理地调用校内资源,促进教学改革顺利进行,及时对教师研究创新教学方法等科研项目予以资金支持;其次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推进教学方法创新,每个教师必须掌握创新思维方法用以提高教学水平和加强素质修养。同时教师应该拓宽专业知识领域,尤其应注重新规范、新技术的学习。当面临教学困难时,教师要冷静思考并总结,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
总之,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经济发展影响很大,因此改革教学方法成为必然趋势。本文介绍了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发展过程,分析了相关教学方法的创新和保障性措施。教学方法的创新要基于时代发展趋势,才能使高等职业教育适应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1]叶娟.浅析现阶段高职院校创新型教育教学方法的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5(37):147-149.
[2]石媛,牟占军.浅谈高校教师教学方法的创新[J].教育教学论坛,2013(4).
[3]王逸,朱少英.高校教学方法研究与创新[J].文教资料,20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