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对残疾大学生授课教师的执教能力进行现状调研的基础上,分析其存在的问题:特殊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和技能亟待加强,执教系统环节设计亟须改进等方面,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及建议:组织交流与合作,加强特殊技能培训,开展教研活动和教学反思,以赛促能和促进中青年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
[关 键 词] 残疾大学生;中青年教师;执教能力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10-0056-02
提高残疾大学生教育教学质量,必须重视课堂教学环节,课堂教学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一种主要教学方式,执教能力是教师能力结构中的核心要素,中青年教师是残疾人高等教育教师中的中坚力量,如何提高中青年教师的执教能力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问题的提出
长期以来,残疾大学生个别差异的多样性、复杂性一直困扰着残疾大学生课堂教学。改革传统忽视个性的整齐划一式的班级授课制教学管理模式,实行满足学生特殊教育需要的课堂教学,使残疾大学生各得其所的最优发展,最大限度地补偿缺陷、开发潜能,不仅是时代的呼唤,也是残疾人高等教育改革的内在要求。因此有必要确定适合残疾大学生差异特点和发展需求的课堂教学管理策略。
如何提高残疾人高等教育中青年教师执教水平、培养他们的教学能力等问题,也是决定中青年教师能否快速成长为一名合格的优秀教师的关键。
要从微观层面上增强中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意识和责任心,加强对中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的培训和特殊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心理学知识、相关教学手段、教育教学方法、教育技术等的培训,提高中青年教师与残疾大学生的沟通能力,掌握课堂教学环节中各个环节的操作方法和技巧,形成残疾大学生课堂教学规范要求,提升中青年教师在执教能力和执教能力的比赛中的获奖率,提高中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反思与教学研究能力,提高中青年教师的学生评价,最终提高听障大学生的课堂教学质量。
从宏观层面上增强学校的办学能力和专业知名度,实现残疾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实现残疾人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目标。
二、现状调研
从学生的生理与心理特点来看,随着社会的进步,残疾大学生也能同健全生一样步入大学的殿堂,残疾大学生因残疾人高等教育的发展,考入特殊教育学院的人数不断增多,但由于我国基础特殊教育滞后于基础教育,进入残疾人高等院校的残疾大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只能达到健全学生初三或高一的水平,特别是听力残疾大学生受自身残疾的影响,大多数学生失去了最佳的学习语言的机会,加之手语的影响,他们抽象思维的能力较弱。殘疾大学生课堂教学内容的深度、广度,课内的知识容量、教学内容的较强逻辑性等都给残疾大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使得残疾大学生的学习质量不尽如人意,出现教师或要求降低或学生大面积不及格的现象。改变此种情况的方法之一,就是要提高教师的执教能力,采用符合残疾大学生认知特点的、适合残疾大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时效性和教学质量。
从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分析,为保证残疾大学生和健全学生一样在相同的时间内完成学科专业的教学任务,无疑对从事残疾大学生教学的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适应新的教学要求?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教会我们的残疾大学生?需要我们研究和探讨。
从教学质量监控、学生评教情况来看,发现残疾大学生与健全学生给予教师的教学评价相差甚远,健全生给予教师评价的平均分相对于残疾大学生给予教师评价的平均分而言,残疾大学生给予教师的评价的平均分低10分左右,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残疾大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要求较多,他们会比健全学生需要更多的尊重、关爱和理解;他们阅读能力较弱、自学能力较差,更多的是在课堂上接受教师的教学,这对教师的执教能力——特殊的沟通能力沟通方式(如:手语等)、教学设计能力、教学组织能力、教学方法的使用能力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我们研究如何使用符合他们生理特点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掌握和他们沟通交流的基本手法,以便提高教师的执教能力。
从学校的竞争力来看,当前残疾人高等教育院校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也需要提升残疾大学生授课教师的执教能力,保证课堂教学质量,在生源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如何提高办学能力以及在全国范围内的专业竞争力,从宏观上实现我党和国家高度关注残疾人教育事业的发展目标。
三、存在的问题
结合平时对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的考核,参考学生评教结果和专家听课反馈意见,发现存在的问题如下:
(一)特殊教育学院有待增加
目前独立设置的特殊教育学院招收残疾大学生数量逐年递增,分布在视觉传达设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针灸推拿和音乐学等专业,除了专门招收残疾的特殊教育院校外,其他招收残疾人的普通高校也逐年增加。特别是随着残疾人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到来,迫切需要大量的特殊教育师资。
(二)师资力量仍显薄弱
残疾人高等教育教师师资仍短缺,专业数量上略显不足,招收残疾人的专业有的还在缺编运行,这是个普遍存在的现象。总的来说,就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的数据来看,45岁以下的中青年一线教师占教师总数的较多;中青年教师中从师范院校毕业的教师仅占较低,就业前均没有接受过特殊教育理论知识和技能培训。
(三)特殊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和技能亟待加强
面向残疾大学生授课的中青年教师虽有较高的学历,但是没有或少有关特殊教育方面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和技能,部分教师还不能有效地与残疾大学生进行交流,还不能根据残疾大学生的认知特点采用适合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四)课堂教学系统环节设计亟须改进
从以往的专家听课意见反馈中发现课堂教学系统环节设计不够合理,从事残疾大学生课堂教学的教师也存在着教学基本功训练不够,教学目标,学生分析,选择教学模式、教学顺序、教学活动与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媒体等各环节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欠缺。
四、改善对策与建议
由于面向残疾大学生的高等教育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决定了残疾人高等教育教师必须在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具备专业素质要求外,还对特殊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结合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能力考核、残疾大学生特点及差异性分析、学生评价、专家同行们听课意见反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提升残疾人高等教育中青年执教能力提升的对策和建议,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
(一)组织调研,促进中青年教师的交流与合作
组织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老教师带新教师,高职称的带低职称的,全国招收残疾大学生的高校达20多所,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教师交流活动和教师座谈会,加强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引导教师彼此间合作和知识共享,促进中青年教师的执教能力的提升。
(二)加强残疾人高等教师的特殊教育理论与技能培训
相对于普通高校教师,残疾人高等教育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和培训需要更长的时间、更多的成本和更专业的理论和技能。残疾人高等教育院校和教师发展中心需提供相应的保障支持,残疾人高等教育中青年教师除了接受特殊教育理论培训、残疾大学生生理、心理培训和残疾大学生认知特点培训外,听力残疾的授课教师还需要接受手语培训,视力残疾的授课教师接受盲文培训。
(三)开展教研活动和教学反思
通过系列的教研活动,包括教研活动、教材分析、教案撰写、教学教法研究等促进教师对课堂教学研究及反思,逐渐形成某一领域的系统积累,增加教学经验以促进中青年教师的执教能力提升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通过参加中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促进教学能力的提升
残疾人高等教育院校中多采取以赛促能的方式来提升中青年教师的执教能力,如中青年执教能力大赛、教学基本功大赛、手语盲文比赛、微课比赛等激励性措施,竞争约束同样能达到正向的强化效果。
(五)促进中青年教师专业发展
从中青年教师职业发展来说,教师的专業成长是自我实现的最高需要,是中青年教师个体进取的强大动力,教师通过自己的教学反思和行动研究做出调整和建构,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脚踏实地去改革、去实践,自觉设计发展规划,逐步制定适应残疾大学生的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张飞,韩莉,王志强.安徽省残疾人高等教育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J].现代特殊教育,2016(16):15-21.
[2]张旭,郭晏华,裴志东,等.提升高等中医药院校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思考[J].大学教育,2014(15):42~43.
A Study on the Improvement of Young Teachers’Teaching Ability in Higher Education for the Disabled
ZHU Ping
Abstract: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teaching ability of the disability college student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the special education and teaching theory knowledge and skills need to be strengthened,the teaching system should be improved and so on,an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countermeasures should be put forward. Suggestions:organize exchanges and cooperation,strengthen special skills training,carry out teaching and research activities and teaching reflection,to promote and young teachers in their own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Key words:disabled college students;young teachers;ability to tea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