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大学生创新创业网络课程体系的建设和开发设计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它是根据教育培养目标和学生适应社会的需求而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按照知识体系的内在结构的逻辑性,科学地构筑创新人才现代网络教育内容与课程体系。
[关 键 词] 大学生创新创业;网络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10-0029-01
一、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网络教育课程体系的必要性
在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各大高校也在扩招学生,参加高考的学生,只要分数达到最低分数线,就能够上大学。本科生几乎达到了大学生总数量的70%。大学生越来越多,其就业难的趋势也越发明显。想要让他们在未来严峻的竞争中夺得一席之地,就要让他们学习更多有用的知识,进而鼓励他们在现实生活中自主创业,给自己解决就业问题的同时,还能够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以方便他人、服务社会,使我国发展更均衡。
现在有的大学生的课程排得很满,但是课程不满的人更多。那么他们利用课余时间都在干什么呢?经调查表明,很多大学生的课余时间都是消耗在玩游戏、看电影、追剧、网购等等这些供网上消遣的东西上。大学生对网络很是熟稔,把课程安排在网络上,不拘泥于课堂,让学生能够更自由、更自主地去学习、去进步,他们自身也会更有成就感。有什么疑问,直接上网查,更方便、更快捷,这无疑是喜欢网络的大学生的最爱了。
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综合工程,突出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反映了社会经济发展基本要求的人才知识、素质和能力。因此,构建基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进一步深化网络教学改革,提高网络课程的趣味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
创业这个问题涉及很多方面的知识,人文社科、经济金融、理性思维都是必不可少的。然而大学生在大学里学到的却是不全面的,光靠教师讲授的课程是远远不够的,这时就需要遵循“科学性原则”来使创业进行得比较顺利。首先,在选定创业项目的时候,需要进行一定的市场调查,看看市场哪方面的漏洞比较大,机会更大,难度既有一定的挑战性,又不是好高骛远。当然,开创新的体系也是可以的。虽然有一定的难度,但是也更能激发学生的好胜心。还有,选定项目之后,教师需要进行一定的指导,从而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二)综合性原则
在进行创业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首先,创业面对的是整个社会,而不再是大学生们熟悉的自身所在的校园。他会遇到谈判,与人沟通的能力是必须要有的。其次,一个人或是一个团队在创业过程中,各方面的协调运行也是需要管理人才的。不协调好可能就会拖慢整体的成长速度。还有销售能力也是很重要的。东西做得再好,也要有人去支付、去使用,学生的成果才不会被埋没,努力才不会白费。那么现有的这些技术也是不够成熟的,关于谈判技巧、销售手段,在不时地进行更新,希望学生也能够进行自己的创新,挖掘自身潜在的能力,使自己成长得更快,同时也望诸位教师同仁能够多鼓励他们,多肯定他们。学生需要各方面综合性的能力去面对挑战,从而我们要遵循综合性原则来构建创业创新教育课程体系。
(三)服务社会的网络化原则
“达则兼济天下”,利用网络服务平台具有交流互动性、信息传递快捷性、不受时间和地域限制的便利性,以及资源丰富的网络环境,鼓励大学生利用自己的知识、经验和能力为企业提供科技创新与技术进步服务,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减少国家和社会的压力。
三、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途径探索
(一)完善课程理论,提高学生自主创业的自信心
将数据挖掘、沟通交往、管理方法这些硬性的课程纳入课程体系,学生具备了基本的创业技能,本身才能够温故而知新,从固有知识中去发掘更深更新的东西,也能夠更有信心地去面对未来的挑战。
(二)重视课程的实践性
当今时代发展迅速,信息呈现大爆炸的状态,我们对学生的教导也要跟上时代的发展。根据社会提出的要求,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让他们真正地深入公司中去了解公司的运行和管理模式,以拓宽眼界、增长见识,为自己以后的创业积累经验,能够学以致用地去运用知识,更新知识。
(三)在教学方式上进行一定的创新
比如,在课程结束之后,让学生当时就在网络上作答,当时交作业,并能够在交作业之后,与其他选择这门课的人进行一定的交流互动,交换想法,开阔思维。这样也能把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优点发挥得淋漓尽致,使思维相互碰撞,擦出胜利的火花。
综上所述,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网络教育课程体系不仅仅是为了解决现在的就业压力,更是为了培养具备优秀的管理能力、谈判能力、创新能力的综合性全能人才,提高他们就业创业的竞争力;还能够推动国家的经济健康均衡发展,缓解社会的就业压力。网络的教学形式,也方便了学生的选择,使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多方面地发展自己、成就自己。
参考文献:
[1]齐晓静,陈涵均,乔刚.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课程体系建设探索[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7,34(2).
[2]林晓玲.创新创业视角下高校跨学科创新课程体系的构建探析[J].大学教育,2017(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