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调查岗位能力需求基础上,对《气动传动技术》培养目标进行了分解;围绕培养学生具有组装、调试、设计气动回路等能力的教学任务,对传统的知识体系进行了重构,设计出了相应的理实一体化课程,旨在提高教学效果。
[关 键 词] 岗位能力需求;气动传动技术;理实一体化课程;知识体系;重构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10-0026-01
《气动传动技术》是机械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现有的高职教材,大多数侧重讲解《流体力学》知识和理论计算,高职学生学习困难,学习效果不够理想。
一、培养目标的确定
(一)岗位基本能力的调研
经调查,从事加工制造、调试维护等岗位,对气动传动方面的需求主要集中在:能维护保养相关气动元器件,能组装调试气动系统回路,能完成气动系统的故障检测与排除,能优化升级并改造气动系统回路等。
(二)培养目标的确定
传统的知识体系式课程无法达到上述岗位能力目标,因此,需要重新确定与岗位基本能力培养相一致的培养目标。重新确定的培养目标,包括:(1)在职业技术能力培养方面,着重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组装调试能力、故障排查能力、选型设计能力、文档编写能力。(2)在专业知识培养方面,包括:常用气动元件的原理、操作方法、选型设计方法;气动系统图读识方法、功能描述、故障检测与排除方法、设计回路。(3)在职业素质能力培养方面,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信心,使其具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自我学习探索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知识结构的重构
以理实一体化课程设计理念[1][2],对知识体系进行了重构,确立了以设计、组装、调试气动系统回路为目标任务。按岗位能力层级,设计了5个学习情境[3],依次为:
(一)基本气动控制回路
气动回路具有换向、调压、调速等基本功能[4],依次为:(1)方向控制回路,需分别组装、调试出具有单方向、双方向功能的换向回路。需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包括气缸种类、换向阀功能、换向阀操作方法、换向元件的故障检测与故障排除方法等知识和能力。(2)压力控制回路,需组装减压阀功能测试、气动系统内部压力来源探索等回路,相应知识与技能包括压力表读识、减压阀功能认知与操作方法、气压与负载的关系、气泵额度压力的选择、压力元件的故障检测与故障排除方法等。(3)速度控制回路,需组装与调试出节流调速、差动连接等回路,相应知识与技能包括单向节流阀读识、气缸速度测定、气流方向的判断、“爬行”现象认知、调速原理的认知、气体流量的计算等。
(二)单气缸纯气动式控制回路
通过模拟冲床、双手控制、两个地点控制、延时控制、压力检测控制等回路实施,提高学生对单个气缸的纯气动控制能力。
模拟冲床回路,通过将三个气动基本回路进行综合组装,让学生认识到控制元件在系统回路中的作用和功能,初步学会气动回路的功能分析方法。結合安全操作规范,提示出模拟冲床回路存在的功能性缺陷。
针对上述功能性缺陷,引入在生产中使用双手控制回路的必要性。通过组装、调试双手控制回路,并让学生分析各种双手控制回路的异同点。通过“与”“非”逻辑阀,引入能实现“或”逻辑的两个地点控制回路。
两个地点控制回路,模拟了在生产线上相互距离较远的不同工位,对同一气缸分别进行气动控制场合。涵盖两个地点控制回路连接方法、气动逻辑阀的工作原理及功能、气控阀的功能与组装、机动行程阀的功能与组装等知识。
延时控制、压力检测等回路,可进一步拓展学生利用各类纯气动控制元件,对单个气缸进行复杂控制的应用能力。
(三)单气缸综合式控制回路
对两个地点控制回路进行改造,可让学生设计并组装出具有连续动作的控制回路。同时,利用类比法,可让其进一步组装、调试出磁性行程阀连续动作回路。
总结纯气动控制功能局限性,引入电磁式控制方式,通过实施手动开关式、继电器式、限位开关式等控制电磁阀动作回路,提高学生对电磁式控制气动回路的认识与理解,并让其设计出单气缸电磁式连续控制回路、单气缸综合式控制回路,进一步培养其综合应用能力。
(四)双气缸控制回路
在单气缸综合式控制回路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气动控制系统功能,提出对双气缸进行控制回路的功能需求,并让学生自主设计、组装并调试出双气缸的顺序动作、同步动作、互不干扰动作、顺序延时动作等回路,进一步提高岗位基本能力。
(五)气动系统的设计、组装并调试
作为综合应用阶段,结合《PLC控制技术》,让学生完成含有三个及以上气缸的运动控制系统的设计、组装、调试、维修等任务,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综上所述,以行业岗位能力为导向,以理实一体化设计课程的理念,围绕能让学生具有设计、组装、调试气动回路能力的培养目标,对传统的《气压传动技术》课程进行了重构设计,开发出适合岗位需求的课程,提高高职《气压传动技术》教育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徐健.职业学校理实一体化教学设计探析[J].当代职业教育,2010(1):36-39.
[2]成凤敏.电工电子课程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26):224.
[3]郝春玲.典型气动基本回路调试项目教学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5(2):23.
[4]龚肖新.《液压传动与气动技术》精品课程建设的八个关键环节[J].职业教育研究,2011(9):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