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以《快速成型技术训练》课程为例,介绍了项目化教学模式下微课应如何选题、开发和应用。提出了微课的选题应源于项目并服务于项目;微课的开发应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共同完成;微课的应用要依托移动网络终端,注重利用和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微课应在教学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等观点。
[关 键 词] 项目教学法;微课;快速成型;3D打印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10-0025-01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微课在教学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职业学校的实训类课程中,通常使用项目教学[1]。本文将以《快速成型技术训练》课程为例来介绍在项目化教学模式下如何设计、开发和应用好微课。
一、微课的选题
在项目化教学模式下,微课的选题很大程度上依賴于项目的选取[2],微课的目的就是为项目化教学服务。项目的选取至关重要,经教学实践探索,本课程选取了三个项目,分别是杯子、U盘壳和工艺品。
项目选取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项目的选取要以教学内容为依据,所选各项目应尽可能地覆盖本课程的知识点。
2.选取的项目应接近生产生活,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3.要能调动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4.教师和学生应共同参与项目的选取,教师要注意启发学生去主动发现身边的素材,选择难度适合的项目。
在项目化教学中,微课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围绕某个具体的知识点或者技能点进行讲解说明,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掌握这个知识点或者技能点。以下几种知识点,适合做成微课:
1.重要的知识点,学生需要经常查看的,如《3D打印参数的含义》。
2.有一定难度的知识点、学生可能需要反复研习的。如《3D打印机的常规操作》。
3.部分学生经常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如《文字样条曲线的编辑》。
4.使用视频方式比其他授课方式更有效的知识点。如《3D打印的原理》。
还有一种微课,就是将一些经典的项目案例做成简短的视频进行展示,这样的微课目的在于启发学生的思路,培养创造力。如《典型案例一:杯子3D打印》。
二、微课的制作
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微课往往是教师制作的,学生的参与较少。而在项目化教学模式下,微课也可以是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共同完成制作的。
本课程所使用的微课主要由以下几种方式制作:
1.教师录制并讲解,如《3D打印参数的含义》。教师通过PPT录制,详细准确地讲解3D打印设置中各参数的含义。
2.学生录制并讲解,如《文字样条曲线的编辑》。有的学生在设计3D模型的时候希望把文字做在模型上,但是在操作时却遇到困难,教师可以指导他完成这个操作,同时可以给学生提出额外的要求:让他把这个方法总结一下,并把建模过程录成视频。教师再将视频制作成微课。以后再有其他学生遇到同样问题,就可以使用这个微课了。
3.学生拍摄和讲解,如《3D打印机的常规操作》。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先给几位学生做演示讲解,等学生学会了以后,让他们用手机将操作过程拍摄下来,供同组的其他同学学习,教师可以把拍摄得较好的视频剪辑做成微课。
4.教师与学生共同整理制作,如《典型案例三:镂空球》。每个项目结束后,可以要求学生做一个总结报告,如果这个项目报告做得很好而且是以视频的形式呈现出来,那么就可以作为一个经典案例的微课来使用。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手机功能越来越强大,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利用手机的摄像等功能,让技术发展为教学所用。学生在项目实施的同时也参与微课的制作,这个过程也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锻炼。
三、微课的应用
1.微课的使用应依托便利的移动网络平台。本课程教学依托了QQ群平台,学生随时随地可以使用手机登录QQ,进入群文件中下载、观看微课。并且可以在群中评价和讨论。微课的使用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实现移动学习和碎片化学习[4]。
2.要利用和锻炼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例如,有学生需要换新的打印材料,这时可以给他一个《3D打印机退丝操作》的微课视频,有了这个视频,学生应当可以通过知识迁移完成进丝操作。
3.微课应当在教学应用中不断丰富和完善。例如《3D打印机的常规操作》,第一批上课的学生拍摄了视频之后,里面肯定存在不少问题,下一批上课的学生就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进,拍摄出新版的视频,如此下去会使得微课越来越完善。
参考文献:
[1]胡春芳.关于高职项目化教学改革的探析[J].职教论坛,2012(5).
[2]张旭.高职院校微课开发与应用研究: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微课的分析[J].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学报,2015(4).
[3]姜锐,贾红军.微课的分类及制作流程解析[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3).
[4]刘名卓,祝智庭.微课程的设计分析与模型构建[J].中国电化教育,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