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育课堂实践中的为学与为人①

2017-12-29 00:00:00张苏秋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17年4期

[摘 要] 理论与实践是大学教育中的一对主要矛盾,大学教育的天平越来越向专业知识的理论教育倾斜,从新生代大学生的课堂教学活动看,课堂实践同样重要,而这种重要性正体现在大学教育中为人和为学的辩证统一关系上。

[关 键 词] 大学教育;为人;理论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10-0005-01

网络新媒体时代的大学生很有想法,摄取信息的渠道也很多,其中不缺乏勤奋肯干的代表。相对于纸上谈兵的为学而言,大学生所面临的更重要的课题是为人。通俗地说,智商重要,情商也同样重要。

一、大学教育中为学和为人的辩证关系

为人和为学是每个大学生所必修的两门课程,为学是当代大学生大学生活的基本任务和基本内容,而教育大学生为人才是大学教育的终极目标,也是大学教育区别于中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

现在的大学生多数是20世纪90年代出生的,他们的成长环境和所面临的社会文化氛围,使他们养成了一种与生俱来的自信。这样的自信表现在两点:第一,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课后作业,他们都不屑一顾,自信使学生变得懒散并带着很强的功利性。第二,这是一种盲目自信。你找不到他们这种自信所建立的基础,不知道他们为什么如此自信。

大学教育中,学习上的锻炼能给人一时的自信,但给不了永久的自信。做人是一种能力,是在大学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的财富。具备这样的能力,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学习专业课程知识,更能够帮助学生自信面对生活中的任何难题。从这个意义上看,大学教育中的为人与为学并不矛盾,为人是为学的基础,为学先要学会为人。

二、大学教育中为人教育的重要性

大学教育既然是要培养学生在掌握扎实理论知识的同时获得较高的实践能力,就意味着大学教育中为人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

一方面,大学教育中的为人教育就是对学生能力培养的一种教育方式。学生可以通过获取为人的能力来获取其他的能力,包括学习专业课程知识的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适应社会实践的能力等。而大学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更多的能够满足社会需求的优秀人才,传授学生为人的能力。

另一方面,大学教育归根结底是要实现知识的传承,而大学生专业知识的掌握来自于大学课堂教育的传播,表现在大学生个人综合素质的提升。这就意味着,大学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合格的大学人才。合格的大学人才应该具有体育素质、思想道德、专业知识、审美、劳动风尚等方面的优秀能力,而这些能力综合到一起就是做一个优秀的人的能力。因此,大学教育所培养的优秀人才就是要从教育学生如何做一个优秀的人出发。为人是大学教育的出发点。

三、专业课程中的为人教育

以我所教授的大学一年级的《新闻摄影》课程为例,职业道德的培养与专业技艺的学习同样重要,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新闻摄影》是一门理论和实践兼修的专业基础课程,主要授课对象是大一或大二的新闻、媒体专业的本科生。授课内容既包括新闻摄影及采访报道的基础理论,又包括基本摄影技能。教师在授课形式上采取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授课方式。一方面,讲授专业知识色彩较浓的新闻传播学理论;另一方面,带领学生进行摄影采风和新闻报道实践。从教学实践看,不论是讲授理论还是采风实践,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都与学生为人密切相关。

《新闻摄影》这门课程的授课对象决定了这门课程授课的难易程度。一方面,低年级本科生身上还带有深深的应试教育的烙印,他们对专业知识的学习主动性较强,但对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没有意识;另一方面,他们对待学习的态度十分端正,对于大学教育满怀憧憬,可塑性较强,但为人处世经验不足。

在《新闻摄影》这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把重点放在对大学生为人方面的教育上,而对于书本上的专业知识,尽量引导学生通过自学和答疑的方法学习。实践证明,那些在课内外按照我讲述的为人的经验自律的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也十分优秀,而那些专业知识掌握不牢的学生,往往也是在为人方面有所欠缺或领悟不够。

举个例子,有个学生的实践课作业总是不按照老师事先布置的要求去完成。让他拍摄校园里的景物,他总是在自己家里拍摄。先不说其拍摄的作品质量如何,光是其特立独行的态度就是对老师的不尊重。实际上,他的行为根本达不到在实践中提高自己拍摄水平的要求。

还有个学生总是在中午午休的时间发信息问我一些摄影问题,且从来不注意自己的语气。正是这个学生,在一次校庆采访中,因未获得某校友的许可进行拍摄而被该校友教育一番。在课堂上我也曾说过,新闻摄影记者的素质要求非常高,在摄影报道时首先要取得被摄对象的允许。他的这种行为,根本原因在于平时的为人习惯。

从以上两个例子可以发现,对于当代大学生的课堂实践教育,为人教育比为学教育更加重要。学习不好可以慢慢引导,而做人一旦出了问题,就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改变的。因此,笔者认为,现代大学教育中,需要从理论结合实际出发,更多地安排课堂实践教学。而不论是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学,从教学内容看,最重要的还是教育学生如何为人,次之才是为学。

参考文献:

[1]时伟.论大学实践教學体系[J].高等教育研究,2013(7):61-64.

[2]宋克慧,田圣会,彭庆文.应用型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及其培养[J].高等教育研究,2012(7):9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