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高校德育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在高校德育教育中,采取随机教育,要避免随意性,规范化开展高校德育教育,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具有针对性地开展高校德育教育,以突出德育教育的有效性,实现教化学生的目标,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念,使其成为勇于探索、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人才。
[关 键 词] 高校德育教育;随机教育;实施路径;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10-0122-02
高校德育教育目标,主要是针对德育活动所培养的思想品德而作出的规定,也可以说是教育计划。德育教育目标主要涉及培养何种思想品德,以及预计达到的目标。可以说德育教育目标直接决定着其工作的内容与方法,指导着德育教育开展的全过程,是高校德育教育的归宿和出发点,因此设定教育目标有着积极的意义。
一、随机教育理念概述
随机教育是思想道德工作开展常用的手段,随机教育在政治领域的应用较为广泛。素质教育的提出,要求做好学生的全面培养工作,不仅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知识,掌握学习方法,还需要做好学生的德育教育与美育教育工作,以实现全面教育,进而为随机教育的应用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随机教育讲求的是随机性,而不是刻意性,在高校德育教育工作中,运用随机教育,能够选择的教育地点较多,包括餐桌、课桌、电脑桌、讲台等,以餐桌为例,现代学生的生活条件较好,不珍惜食物、剩饭剩菜现象较为常见,对此开展德育教育,对全面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念有着积极的作用,是良好的教育渠道。
二、高校学生思想道德观念现状
(一)道德信仰缺失
新时期下,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信仰缺失问题较为严重,出现了在认知与行为等方面的不和谐现象,使得学生的基础道德水平不断地下降[1]。主要是因为学生的自我约束力较低,过于放纵自己,在学校期间,表现出旷课、作弊、不爱护公物等行为。除此之外,部分学生缺少對未来的规划,比较迷茫[2]。因此在开展德育教育时,要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帮助学生找寻发展方向。
(二)心理健康问题
新时期下的学生,心理问题相对凸显,这与其生长环境与生存环境等有着直接的关系[3]。当代大学生生活较为封闭,尤其是城市孩子,缺乏生活实际,少与人沟通,进而养成了封闭的性格,不善于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极易产生抑郁思想。而进入大学后,因为学生来自于各地,有着不同性格,而且文化背景不同,使得有些学生难以适应,性格转变较大,时间久了极易养成自闭心理。
三、高校德育教育中随机教育的实施路径
(一)图书馆随机教育
高校德育教育载体众多,可利用的随机教育地点也较多,但是多数学校尚未充分利用,比如图书馆。图书馆开展德育随机教育,主要可以从多角度入手,利用图书馆环境与设备,最重要的是书籍,书籍是培养学生价值观念的重要工具。需要考虑高校图书馆的实际,部分数字图书馆已经建立完成,为了能够有效地开展随机教育,需要从内容方面入手,除了为学生提供专业实用类书籍外,还需要为学生提供有价值的思想教育类书籍,比如文学类、自然科学类等,利用书籍的影响,来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意识,未来我国以及世界将会不断朝向信息化与智能化方向发展,但是我国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以及航空行业技术等自然领域,均缺乏大量的人才,需要大学生的支持,对此图书馆在开展德育随机教育时,可以此为切入点,譬如:组建科学学习日与阅读日,定期组织学生参与活动,邀请区域科学研究院的学者或者文化研究学者等,来为学生讲述我国当下科技发展与文学发展的现状,使学生内心的责任感得以激发。当代学生总会提及“迷茫”这个词,究其原因无非是未能明确定位自身的发展,不知道自己的兴趣所在,而学校则可以借助图书馆资源优势,来帮助学生了解与接触更多的社会发展,使学生能够在各类活动中树立发展观念,借助正能量的人物与事物,来培养学生新时期的思想道德观念。
(二)校园网络开展德育随机教育
学生接触网络、融入网络,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对此学校方面不能阻挡,也难以阻挡,那么需要学校做好引导工作,与学生共同发展,利用校园网络,开展德育随机教育。具体实施,主要是利用校园网,多数学校已经建立了属于自己的校园网,可是多数学生并未参与进来,校园网不够完善,缺乏德育随机教育功能。基于此,学校利用网络加大德育随机教育力度,譬如:可以成立自己的公众号,由各学院的教师负责,设置学院公众号,在公众号内不断更新带有网络法律知识以及思想道德教育意义的文章,丰富公众号文章内容,切记要避免刻意性,以具有吸引力的文章来载入德育随机教育文章,以实现随机教育的目标,充分发挥网络的作用。
(三)教学课堂中开展德育随机教育
1.加强与学生的沟通
德育随机教育不是独立的,而是与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德育教育需要各位教学工作者的参与,分化德育随机教育责任,其实德育随机教育并不会对教师的工作造成负担,也不需要教师刻意去探索教学方法,只需要教师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规范自己的行为,用自己的思想观念来影响学生。在教学课堂中,可以和学生共同探讨社会话题,发表对待事物的看法,对学生的反面思想,要积极加以引导,多从正面角度来引导学生,为学生讲述道理,帮助学生正确对待当下社会的发展,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念与思想价值观念,使优秀的价值观念能够植根于学生的思维观念,指导学生朝向正确的人生道路方向前进。对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班级“奇葩说”,基于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学生提供发表言论的平台,进而掌握学生的思想现状,加以引导,扮演马东与蔡康永等角色,使学生既能够保持自己的观点,也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让学生主动表达自己的看法,开放自己的内心,使学生不长期处于封闭状态,避免学生产生抑郁心理,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使学生能够拥有健康的心理。当下多数高校虽然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但是教育功能低下,半个月1节课,教学内容多是心理测试、心理辅导等,难以有效达到心理健康教育功能,对此需要做好教学改进,从日常教育入手,配合好教育工作,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3.借助教学资源优势
教师可以借助教学资源载体,即课本,来开展德育随机教育,深度挖掘课文知识,有人说理科难以开展德育随机教育工作,实则不然,文科拥有人文知识教学资源,而理科具备的是理性教学资源,当下时期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较快,教育知识更新较慢,有些知识需要学生自主学习,这需要学生具有正确的学习观念与发展观念,能够意识到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养成自主探究习惯,这些均需要教师来引导,而科技发展现状便是最佳载体,包括新闻、数据信息等。需要教师能够充分利用各类资源,具有较强发散性思维,能够联系生活实际,做好教育传播工作,进而实现德育随机教育。德育随机教育的开展存在难度,但是当摸索出规律后,便能够轻松地开展德育随机教育,实现教育目标。
(四)借助大数据优势
随着大数据的发展,其已经被广泛应用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用来分析学生的思想现状,进而调整德育教育工作,以提高高校德育教育的效率与质量。通过大数据调查分析,多数大学生有着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可以正确看待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之间的关系,66.4%的高校大学生认为“奉献是人生而最大的快乐”,只有5.1%的大学生不认同“人生梦想是国家梦、民族梦和个人梦的有机统一”,16.1%的大学生不赞同“人生价值只有在集体中才能得到更好的实现”。在实现个人价值与实现社会价值两者之间,68.4%的大学生倾向于在两者之间寻找平衡,大学生群体明确人生观,受到多元因素的影响,就大数据调查数据显示,92.7%的大学生表示拥有明确的人生理想。在人生理想关注因素方面,大学生对“事业成就”(33.3%)的关注度最高。总体来说,大学生群体有着积极、正能量的人生观,受到消极人生观的影响相对较小,这对开展德育随机教育有着积极的帮助。
(五)发挥自身能动性作用
高校德育教育工作中,运用随机教育,需要教师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动性作用,因为教师始终是学生的引路人,在学生的成长道路上,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渠道,运用互联网思维,即开放性思维与创新思维、平等思维,树立平等意识,深入学生群体中,充分了解学生的生活实际,掌握学生的思想现状,在与学生交往的过程中,以实际案例作为教育素材,开展随机德育教育,促使学生能够潜移默化地接受德育教育。树立创新思维,基于互联网思维,改进教学方法与模式,创新教学内容,立足于德育教育理论,注重联系生活实际,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采取学生能够接受的教学方式,加强和学生的有效沟通,以提高教育效率。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积极探索如何加强大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研究,帮助学生做好岗前思想调整,使其能够快速适应角色转变,以减少学生从业后的不适应感。
总之,高校德育随机教育的开展,着力解决的是学生的思想问题,包括道德信仰缺失问题、心理问题等,要利用图书馆、课堂教育等资源,开展德育随机教育。在开展德育随机教育的过程中,要注重随机性,切不可过于形式化,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以实现高效教育。
参考文献:
[1]王润东.生命教育观在高校德育中的实施策略[J].教育与职业,2011(8):56-57.
[2]张谦.高校德育工作中的隐性教育探究[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3):37-38.
[3]石书蔚,袁金秋.实施德育教育渗透对高校英语教师的几点要求[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2(12):164-165.
[4]郭仁红.浅谈德育教育在高校體育教学中的实施途径[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4(15):11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