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民办高校形象塑造的几点思考

2017-12-29 00:00:00梁影晖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17年4期

[摘 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高等教育也在不断改革,国家对民办高校的建设与发展重视度也越来越高。民办高校由于建校的时间相对短、社会对其的认可度也比较低。因此,民办高校要想在竞争激烈的高等教育市场中获得知名度、忠诚度等,必须塑造独特的品牌形象,这对民办高校的生存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从我国民办高校目前的形势着手,探讨高校形象塑造的意义与具体措施。

[关 键 词] 民办高校;形象塑造;具体措施

[中图分类号] G718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10-0090-02

自改革开放以来,民办教育就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在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十分重要,但总体形象始终不理想。在现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新形势下,民办高校应通过塑造自己的品牌形象来提升自身的美誉度与知名度等,以此来获取更多的社会支持,实现民办高校的长期发展。有很多已经开始了自己的形象塑造,但其过程中出现了很多值得深思与探究的问题,因此,如何正确有效地塑造民办高校的形象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重点。

一、民办高校形象塑造的困惑

(一)高校形象的内涵

第一,高校形象所代表的不仅是高校的教学组织、校园环境、学校管理等方面,还应将高校的精神文化、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展现出来。因此,民办高校要塑造自身的形象时,“高校”的特征应该是首先把握的要素。

第二,高校形象要接受的评价除了当地的政府、大众、同行等,跨地域甚至是跨国的大众、各级政府和同行之间的综合评价也是必须接受的。高校形象的塑造除了依靠高校自身的行为,很多外在因素如国家的政策、高校与社会或大众之间的关系等都会对高校形象塑造带来影响。民办高校的形象塑造由于自身特殊的办学体制,这些外部影响在一定条件下会对高校形象塑造工作带来巨大的压力。

总而言之,高校要想塑造一个良好的品牌形象,必须将外形与内质相结合。所谓外形就是高校的校园环境、建筑风格等这些社会大众可以直接感知的,内质则是高校的精神文化、管理模式等这些不可直接感知的东西,只有做到两者的相互交融与整合,才能有效地实现高校形象的建设。

(二)民办高校形象塑造意识薄弱

国外的民办高校对形象塑造的意识十分强烈,在世界享有盛誉的大学中,很多都是民办高校。而我国民办高校由于民办教育的起步晚,时间短,大部分学校都没有意识到形象塑造的重要,例如,有的学校名字为某某汽车学院,但是在招生的时候展现出来的专业特色并不是与汽车专业相关。总之,很多民办高校在塑造高校形象时没有找准自己的特色优势,没有准确的品牌定位,甚至有些根本就没有形象塑造的措施与想法,因此我国到现在都还没有几所独树一帜的民办高校。

二、民办高校形象塑造的必要性

首先,民办高校要在高等教育体系中占领一定的地位必须重视高校形象塑造。我国民办高校因得到了国家政府以及公众的大力支持,迎来了发展的全盛时期。早年间的一些民办学校由于不重视高校形象的塑造给公众留下了办学规模小、条件差、教学水平低等不好的印象,而现在的民办高校已经不再是初期人们眼中的情景,因此如何树立起高校良好的形象是民办高校应认真探索的当务之急。要想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必须有完整的育人体系以及良好的高校形象,这除了让学校自身能有更好的发展前景,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也有着很大意义。

其次,学校的领导、学生、教师、职工等都对学校形象的塑造有着直接影响。一所高校在进行形象塑造的工作过程中,内部成员的价值观整合是最重要的。而高校形象塑造这项工作能够激励民办高校内部人员朝着彼此共同的目标不断奋斗,并根据一定的规章制度约束自己的行为。因此,民办高校形象塑造能够让学校内部人员价值观融合统一,从而促进学校的各项工作能够高效地运作,帮助学校实现整体目标。

最后,民办高校目前的许多内部制度、校园文化以及教学风格等还在完善的过程中,而形象可以反映学校各方面的综合水平,因此高校形象塑造的这一目标能够约束校园内部的各项工作高效运作,最终形成有自身特点的育人环境与氛围。民办高校只有对自身形象引起高度重视,将其塑造措施规划出来并加以实践,才能更充分地向社会公众展示自身的价值,并在高校竞争中长期生存发展。

三、民办高校形象塑造的策略

(一)民办高校的品牌定位

良好的定位是高校形象塑造的基础,如果高校的定位模糊,那么高校的形象在学生和家长以及社会大众脑海中会有混乱的复杂感。因此,民辦高校要想塑造良好的高校形象,明确的市场定位是尤为重要的前提。

1.特色优势定位。特色优势定位是强调学校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以及专业等方面能够凸显自己的特色。品牌自身的特色与优势是帮助消费者区分其他品牌并能够选择此品牌的主要因素。虽然民办高校选择这种定位策略会导致招生的对象相对少,但是能够明确目标群体,这对高校塑造自身的专业品牌形象有着很大的帮助。

2.领先者定位。民办高校选择这种定位策略,其首要条件是要有牢固的实力基础,办学水平应在整体民办高校的平均水平之上。某些办学规模较大实力较强的民办高校不妨尝试一下,力争成为全国或者是全区第一大高校。

3.战略联盟定位。战略联盟顾名思义就是两个或以上的民办高校相互合作,各取所长,形成一个互补互助的联盟关系。当联手共建了一个享有盛誉的小圈子之后,高校就可以凭借自己是这个小圈子中的一员,在发展过程中能够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从而扩展更大的发展空间。

4.多种定位。民办高校在塑造形象时可能会选择多种定位策略,将上述策略同时利用起来,这种方式虽然能够帮助高校的发展定位得更全面、更充分,但应注意定位的主次关系,不然容易导致学校的定位不明,大众也就不会对其有深刻的印象。

(二)创新特色

民办高校在塑造自身形象时的必要手段就是“创新”,通过不断创新来帮助高校造就独特、稳定的个性,彰显高校形象的特色。民办高校相比公办高校,具有办学机制灵活、师生人员较少、校园建设空间大等优势,在塑造高校形象时应充分利用这些优势,扬长避短,不断创新来突出自己的特色。民办高校如果在办学理念、校园环境、教学模式等方面探索出新的办法,那么当人们在了解这所高校时会因为这些新特色而加深印象,这种情况就说明民办高校形象塑造有了效果。当然,在创新的同时不能盲目地标新立异,而是应该借鉴其他形象塑造成功的一些高校的做法,进行总结、创新。另外,民办高校应把培养特色人才当成重点,其他的所有特色都是为了辅助培养特色人才这一工作,这才是高校形象塑造的根本。

(三)高校视觉形象识别系统

高校视觉形象识别系统是高校建设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将学校的标志、标准的色彩与字体等作为核心,为高校形象的传播建立一套完整、独特、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视觉符号系统。但目前,我国很多民办高校对高校视觉形象系统设计上还有很多不足之处,从而致使其在高等教育竞争市场上处于劣势。在高校视觉形象识别系统中,学校应遵循其统一、系统的原则,规范设计学校标志、标准字、标准色,不能将其随意应用,否则会弱化公众对学校的印象,对高校传播自身良好形象、整体形象的建设都会有很大阻碍。

(四)情感导入

高校中最重要的力量之一自然离不开教师,没有好教师的学校一定不是一个好学校。在某些非官方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很多高校教师在选择学校时首要考虑的并不是经济因素,而是考虑学校的人文环境是否能让自己的情感得到满足。因此,民办高校在引进新人才时,应注重其情感培养,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對学校有认同感与归属感。

(五)全面推进

高校的形象所反映的是学校内部每一方面的工作情况,小到师生、职工的日常言行,大到校园的精神文化以及教育的全过程,这些都对高校的形象有很大影响。因此,民办高校在办学的初期就应意识到高校形象塑造的重要性,将高校形象塑造意识普及所有人。学校要为整个形象塑造工程作一个规划,从局部形象着手,逐步扩展,再全面推进,塑造出良好的校园环境形象、教育形象以及科研形象等,从而使学校在高等教育体系中站稳脚跟。

四、结语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一个组织想要长期生存发展下去必须以好的品牌形象作为依托。而要高校形象塑造这个工程并不是短短几个月就能做好的,这是一项需要长期不断坚持改善的建设工作。对民办高校来说,要想在这竞争激励的教育市场下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考虑自己的品牌定位,对形象塑造引起重视,找出适合自己的形象塑造策略并付诸实践,当高校形象成功树立起来后,除了对自身发展有帮助,对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也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贺洪丽.民办高校品牌形象的塑造研究[D].南昌大学,2012.

[2]钱强.新形势下民办高校形象塑造的几点思考[J].温州大学学报,2001(2):40-42.

[3]郭若冰,成云.关于民办高校品牌塑造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校长教育研究),2008(10):21-22.

[4]孙践,刘红叶.试论我国民办高校品牌形象塑造[J].亚太教育,2015(31):207.

[5]周燕,韩淼.民办高校品牌意识的缺失与重塑策略[J].科技传播,2009(9):102-104.

[6]韩淼.浅析民办高校的品牌建设[J].安顺学院学报,2009(6):34-36.

[7]朱为鸿,苏文兰.我国民办高校的大学形象及其塑造[J].辽宁教育研究,2007(5):7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