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专业人才需求调研的课程体系设置研究①

2017-12-29 00:00:00赫璐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17年4期

[摘 要] 通过对建筑相关行业的调研和走访,对现今建筑相关行业高职建筑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建筑相关行业人才遴选的标准、应届毕业生应具备的能力要求、已毕业人才后续发展中的不足之处等进行分析。将调研分析结果作为高职建筑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重要依据,对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使学生通过学习达到应该具备的建筑工程管理专业技能和相关的职业素养,期望达到毕业生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能够快速上岗适应相关工作。

[关 键 词] 人才需求;高职;课程体系设置;建筑工程管理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10-0080-02

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近年来,建筑业的不断发展,面临诸多的机遇和挑战,对建筑工程管理专业人才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根据《高等职业教育建筑工程管理专业教学基本要求》等原则和意见,深入行业、企业开展调查研究,细致掌握当今建筑行业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深入了解行业对高职建筑工程管理人才的需求标准,对高职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应届毕业生的专业能力要求和个人素养要求,为高职建筑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提供重要参考。在新背景下,对高职建筑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进行合理的设置,进一步提高高职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

一、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基本情况

建筑工程管理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够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以工程项目管理为主线,熟练掌握建筑工程技术和建筑工程经济等基本专业知识,具备施工管理技能,能在国内外工程建设领域从事项目施工管理工作的高级技术人才。建筑工程管理涉及建筑工程學、管理学、经济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综合性较强,面对日新月异的建筑业,对建筑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跟上建筑业迅速发展的步伐。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增加,带动了建筑业的发展,也带动了建筑工程管理人才的新需求,同时也对建筑工程管理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标准的要求。以培养建筑工程管理应用型人才为主,同时注重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对行业和建筑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调研活动,对课程体系的设置体现高职特点、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为区域、行业发展提供合适的人力资源。

二、建筑工程管理专业调研

(一)调研的目的和意义

为进一步优化建筑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就业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确保建筑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培养质量,推进我院特色名校建设,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结合行业现状和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实际情况,设置符合行业发展、企业需求的课程体系。

通过调研确定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如何主动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设置提供坚实的依据。优化课程体系,深入贯彻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理念。

(二)调研的基本情况

1.调研对象与内容

调研对象:辽宁省内和省外驻辽宁的建筑相关企业,包括建筑施工企业、招投标咨询企业、监理公司、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装饰装修公司、造价事务所、房地产开发企业、建筑劳务外包企业等。还包括省内建筑相关院校两所,往届毕业生和顶岗实习学生多人。

调研内容:包括被调查单位(人)的基本信息,相关工作的专业能力要求、专业能力和课程适应性、职业能力构成等。

2.调研方法

调研主要通过实地走访、一对一面谈、小组访谈、电话访谈、电子邮件、微信等方式进行。向企业项目总经理、人力资源经理以及从事施工管理、预算、监理、档案管理、招投标等一线人员和往届毕业生、实习学生累计发放问卷286份,回收有效调查问卷265份,有效问卷占比93%。

(三)调研结果分析

对行业的调研显示:建筑业受固定资产投资影响较大。2016年以来,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开发投资有所下降,建设项目相对减少。行业中一些小型企业受影响较明显,大部分企业对人才仍然有需求。且建筑行业面临着在“新常态”中的发展和挑战,对新技术的应用,对资源的有效整合,也表现出对人才需求的新标准。

1.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分析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建筑行业未来三年对人才的需求层次高职生以略低于本科生的排名位居第二,且对高职人才的需求会保持在较稳定的水平。

调查问卷设置了毕业生就业的初始岗位,包括施工员、质检员、档案员、测量员、安全员、监理员、预算员、招投标员、BIM建模员、绘图员共10个岗位。结果显示企业目前对相关岗位需求较大的有:施工员、监理员、档案员,另外由于BIM新技术的发展,企业对能掌握BIM的毕业生感兴趣,存在一定需求。

2.企业对建筑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态度

根据调研结果显示:83%的企业认为本专业毕业生在毕业时获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是重要的。企业认为学生应具备的专业职业资格证书主要有施工员证、质检员证、档案员证,另外BIM证书也获得部分企业的青睐。

3.企业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

不同性质的企业对学生综合素质的侧重略有差异,房地产开发企业对应届生需求较少,要求应熟悉基本的开发建设程序、具备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另外要具备一定的工程技术、建筑经济管理能力。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装饰装修公司则要求毕业生能够吃苦扎实肯干,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招投标咨询企业、项目管理有限公司、造价事务所更喜欢知识全面、动手操作能力强(主要指对计算机和相关软件的熟练应用)、交际能力表达能力强的毕业生。

行业在对人才招聘时主要考虑学生的专业及实践能力、人际沟通与合作能力、个人的职业素质。

4.企业对学生专业学习能力的要求

根据调研结果,综合各企业对各岗位学生专业学习能力的要求较高的有:识读图纸的能力、编制资料能力(施工单位要求毕业生能够做好施工日志和施工质量记录等,房地产公司也要求毕业生能够做好图纸会审记录等,监理单位则要求毕业生可以完成监理日记等)、专业相关软件的操作能力,包括熟练使用办公软件、CAD、资料软件等。

要求毕业生要具备所从事的专业工作相关的专业基本知识,在此基础上,企业也较为看重学生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5.毕业生在工作中对在校所学的感受

在对建筑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的调查显示,学生毕业后从事本专业及专业相关工作占比约85%,78%的学生认为目前课程设置与行业实际发展基本适应,希望理论与实践更加一体化,毕业生认为很重要的课程主要有《建筑构造与识图》《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建筑施工》《建筑工程资料管理》《建筑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80%以上的毕业生认为实训很重要,在实训方式上,最喜欢校外现场实训。

三、基于调研的课程体系设置建议

从调研结果分析看,我院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基本符合专业人才需求的要求,但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为使毕业生能够适应建设类企业未来转型升级和技术创新的需要,根据调研情况,对建筑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提出优化建议。

(一)课程以项目为依托,强化理实一体化水平

目前,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多门专业课已实行课程改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实际项目为依托,对理论知识点进行讲解。专业课程在逐步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将专业课程的理论讲授和实践教学、技术服务融为一体,在专业的理实一体化教室,通过教、学、做的交替穿插进行,完成理论教学目标和实践操作。通过项目化和理实一体化教学,使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让知识点在实际工作中得到有效应用。

(二)校企合作开发课程、实训等教学资源

校企合作培养人才是高职教育的重要措施之一,校企深度融合,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的局面。目前,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已成立了由企业专家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定期召开专业建设指导会。建议与企业合作,开发多项教学资源。教师与企业专家共同参与,对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在工作中面临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研究、设计,按照专业、行业需求整合课程内容,共同完善基于建筑工程管理专业能力培养和人才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学校和企业双方公共参与课程、实训、教材、教案等教学资源的建设,并共同对教学资源效果进行考核和评价,不断改进,实现专业与职业对接。

(三)BIM新技术进课堂

目前BIM技术在建筑行业信息化应用趋势明显,在调研中,多数企业表示对掌握BIM技术毕业生的兴趣。面对未来建筑工程复杂、多专业融合、高技术标准,BIM技术将发挥更大作用。BIM岗位需求日益明显,而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综合性强,适合对BIM的学习和应用。建议在新的课程体系中,增加BIM技术相关课程。未来根据BIM课程情况,将BIM技术贯穿专业课程体系中,建立合理的、系统的、数字化的建筑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学生结合实际项目学习BIM在建筑工程全过程管理的应用,提高学生在项目管理中运用BIM5D进行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能力。

(四)建筑工程管理专业课与职业资格证书相衔接

目前,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部分专业课程已实现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对接,如《建筑施工技术》与施工员的对接、《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与安全员的对接、《建筑工程材料》与材料员的对接等。未来还需实现《建筑工程计量计价》与助理造价师的对接、《建筑工程资料管理》与资料员的对接。学生在毕业前,可根据自己感兴趣的就业方向,选择参加相应的职业资格的考试,一方面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另一方面,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得也为学生毕业后上岗增加了砝码。现本专业毕业生双证率接近50%,这一比例呈逐年增加态势。

(五)注重学生职业综合素养的培养

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现场施工、建筑资料编制、造价员、监理员、招投标助理等一线工作,要求学生具备相应的职业技能素质、安全责任感、社会责任感。调研显示,企业比较看重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勤奋敬业,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在对学生的课程教育中,不仅局限于专业知识的培养,还需将职业综合素养的培养与专业教学相结合,培养全面发展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參考文献:

[1]赫璐.高职施工组织设计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技术,2015(9):36-38.

[2]蒋必凤.基于行业调研的工程管理应用型人才课程地图构建[J].教育观察,2016(9):5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