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课岗证赛融合模式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①

2017-12-29 00:00:00汪丽华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17年4期

[摘 要] 课岗证赛融合是重要的高职专业课程与教学改革模式,在此种模式下,专业教学将学生今后所从事的职业及其将会获得的证书相关联,加强“课程体系与内容职业资格考证能力—岗位能力—专业技能竞赛能力要求”关联性,将上课中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相关联,在这种新的发展模式下,建成一个高素质的教师团队是非常有必要性的。

[关 键 词] 课岗证赛融合;“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10-0042-02

近几年,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很多方面都需要一些高校的复合型人才,高校也在这个方面任重而道远。在高校中,内涵性的不断发展早已代替了铺设式的发展,在这期间,有一个强大的师资团队是非常必要的,师资力量的强大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职不同于大学,不是只培养出“学术性”的人才,而是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从而培养出实践性人才,所以打造出高素质专业化“双师型”教师队伍,提升教师专业素质、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完善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强化教师培训管理,深化校企合作,才能为职业教育科学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一、对于“双师型”教师的认知

国家还没有出臺“双师型”教师资格认定条例,职教界对“双师型”有一个定义,有“双证”的教师就是“双师型”教师,“双证”即教师资格证和职业技能证,还有人认为双师就是“双职称”,即要求“双师型”教师既具有教师的中级职称,又具有工程师的职称。笔者认为“双师型”教师是职业教育研究中的一种特指,指代具备渊博专业理论、精湛的教学能力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可以完全将教学科研做到最好以及生产实践双重职责的复合型教师。意味着将对老师在各个方面严格要求,教师要经过非常严格的筛选和培养以及进修才能够取得资格,在实训方面的老师和职业学校的实践课老师,不但需要各种非常严谨的教学训练,同时还要掌握各项技能和理论。

职业学校实际上要求的“双师型”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把知识授予学生,让学生充分了解;在生活及实践中,他们不但能够授予学生相应的能力让学生掌握现实中的操作技能,同时,他们的道德水准要达到一定的示范效应,而且让学生学会创新和开发。

总之,“双师型”教师绝非仅指“双证书”的教师,也绝非“双证书”的简单叠加,“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职业学校发展的动力,只有尽快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良好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职业教育的发展才能更上台阶,大展辉煌。

二、“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现状

近年来,“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综合素质也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但是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存在下面的问题:

(一)“双师型”教师的数量尚少

在国家的实际要求下,“双师型”教师需要占任课教师的70%,不过在现实中,大多学校完全达不到这个要求,很多学校的教师只不过是有一个教师资格证,更有甚者只是开了一个从业证明而已,实际上并没有企业的实际工作经验,根本就不具备实际意义上的双师素质,而名师更是凤毛麟角。

(二)“双师型”教师的管理体系有待完善

“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成需要很多方面的培育,经费的开支以及教师工作量的饱满,使很多职业院校无力将更多的老师送出去培训,而当地政府部门对职业教育“双师型”师资队伍的认识不足又导致他们不可能对职业院校进行大力的经济援助,这就会使很多职业院校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上有心无力。

(三)“双师型”教师产学研结合不紧

“双师型”教师的建成过程中,很多的企业不愿让教师到其进行实际的调查实践,即使有少数企业同意教师去,但是因为很多时候涉及企业内部信息和商业机密,教师所在的岗位通常都不是主要的,所以,很难提升教师的实践性,企业也对教师的教学实践加以限制。

所以,加强对“双师型”教师的培训工作,进一步完善职业教师继续教育体系,是刻不容缓的工作。

三、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方式

“双师型”队伍建设因为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所以要考虑很多内外部因素,深入贯彻落实“引聘名师、培养骨干、校企合作、专兼结合”积极建成师资团队,将体制达到完善,致力于“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具体措施如下:

(一)汲取国内外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

欧洲一些发达国家对职业教育师资标准要求较为严格,20世纪初欧美各国就开始探讨建立职业教育教师素质能力要求和评定标准,像德国实训教师要经过多项进修;“双师”在英国不仅仅要有教师资格证,还要有专业的技工证明,不仅有实际的能力,还要有实际的教学能力。

学校可以邀请各高校知名专家到学院举行职业教育理论讲座,同时选派团队成员陆续到国内外职业教育较发达的院校参加系统学习,特别是关于课程开发、课程标准、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等方面的先进理论,促使团队成员对职业教育的理念、目标、培养模式和方法有比较深刻的理解,以形成全新的职业教育教学理念,将这种理念应用到人才方案的修订、教学的实践中去。

(二)通过团队建设促进“双师型”教师建设

教学团队的建设可以采取“引、聘、送、下、带”等措施,从而优化教学团队结构。

所谓“引”是指从企业引进一线的药品生产管理人员、年轻的技术骨干,加入团队,保证团队的可持续发展,提升团队中企业兼职教师的比例。

“聘”是指聘请企业、行业、兄弟院校的有关专家担任客座教授,很多专业度比较高的院校可能都要聘用社会上比较德高望重的工程师,要懂得充分利用社会资源。

“送”,是根据需要每年选送部分教师到国内外高校进修专业课程或攻读学位,从而增加学科知识、教学科目,优化专业知识结构,提高教学业务水平。

“下”,是让骨干教师下到企业单位进行挂职锻炼,要尽可能将缺少经验的老师安排到企业中去不断实践,提高他们的实践知识和实践技能。

“帶”,即以老带新,发挥团队中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的帮带作用,对年轻的老师加以帮助,在科研立项及科研水平方面加以指导,促使他们能够不断提高。

(三)建立“双师型”教师职业发展的保障机制

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教学质量和改革工程的一项主要内容,为了保证“双师型”教师建设可持续发展,建立良好的教师职业发展运行保障机制是非常必要的。

建成“双师型”教师队伍,给教学团队在建设中提供有力的人才引进机制和培养计划,将更多教师送到国外去学习更多的东西。职称评定、岗位聘任、教学梯队遴选这些方面都要培养出越来越多的领头者和技术、科研方面的骨干,将教师的积极性和教学水平显著提升。

总结和完善合作和交流的有效方法,形成可照章实施的工作模式和制度,让每个人都能将自己的才能和特长发挥到极致,尤其注重给中青年教师更多的成长空间和机会,努力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目标与教师个人的职业发展目标融合起来,从而实现整体实力发挥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任平,唐玲.“双师型”教师结构视域下职业技术师范教育课程改革[J].职教通讯,2014,3(3).

[2]王帮英.培养“双师型”教师,提高实践教学能力[J].贵州教育,2016(11).

[3]杨彩莲,蔡慧孟.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实践与探索[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2(7).

The Construction of Double-qualified Teacher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under the Mode of Integration of College

WANG Li-hua

Abstract:The integration of postgraduates is an important vocational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reform mode,in this mode,the professional teaching combines the students’future positions,vocationgal qualification certificates,professional skills competition requirement,focus on curriculum system and contentm--vocational qualification reseach ability--job capacity--profenssiona skills competition ability requirements of the itegration.So that the professiona curriculum sustem and teaching content of a hign degree of job requiremnents,in this new form,vocational education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ers 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the constructioan of a high level of teachers is the key to vocational education.

Key words:class post card game;double division;teacher team buil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