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工科大学生创业法律意识的培养①

2017-12-29 00:00:00徐嫣含马艳秋柴媛邴雨霏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17年4期

[关 键 词] 工科大学生;创业;法律意识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10-0041-01

工科作为我国第一大学科,拥有最多的专业和师生。以吉林大学为例,共有在籍工科本科生11563名,占全部在籍本科生的26.36%。对工科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研究是要加强对其除专业外所有能力素质的培养,其中,工科大学生的创业法律意识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一、工科大学生创业法律意识培养的必要性

(一)指导学生规避风险,维护自身利益

创业过程中,由于法律常识欠缺、法律意识淡薄,一部分创业学生遭遇创业“壁垒”,导致一系列诸如劳务纠纷、合同错误、知识产权争夺等问题的产生。因此,加强工科大学生创业法律教育,可以指导学生规避风险,帮助其维护自身合法利益,提高创业成功率,延长中小企业寿命。

(二)确保创业稳定性,营造和谐众创环境

法律意识的淡薄必然会催生诸多违反市场秩序、挑战社会诚信价值体系的不良商业行为。在某种程度上讲,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只有加强大学生创业法律意识培养,引导其遵循市场交易规则,正确处理各种商业关系,规范自身行为,才能确保创业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营造健康和谐的众创环境。

二、工科大学生创业法律意识培养的现状

相对于其他学科,工科大学生创业具备技术优势、实践操作能力优势等,但也存在明显的创业劣势,工科大学生重技术,轻人文,在学习科研中偏重技术知识与实践操作,在校期间所接受的系统规范的人文教育,尤其是系统的法律知识极为有限,形成了创业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块短板。

笔者认为,我国工科大学生创业法律意识培养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创业學生对法律重视sMw27Kvy8iPxVrOWGkdR7DLcLAw3G8UJufPeg/87Sh8=不够

一方面,当今大部分工科大学生缺乏对法律重要性的深刻认识,法律知识知之甚少,极少有创业大学生会自主地、系统地学习创业相关的法律知识;另一方面,大部分工科创业大学生没有聘请专业法律人士做指导的意识,导致既不懂得依法办事,也不懂得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高校忽视创业法律教育

目前,高校创业教育活动还处于探索阶段,对创业有关的法律知识和大学生创业法律意识培养涉及甚少,更多的是将各种法律知识作为一种事务性知识来加以传授,很少上升到一种意识和观念的高度。高校的忽视、课程设置的不科学直接导致工科学生获取相关法律知识途径的缺失。

(三)创业法律教育师资力量缺乏

目前,我国高校创业教育教师师资缺乏,大多数教师没有创业经验,多数来自于指导学生就业的行政部门,对法律知识不够精通,很难让工科学生真正地了解法律、运用法律,难以系统地培养大学生的法律逻辑、法律思维。

三、推进工科大学生创业法律意识培养的建议和措施

当前,工科大学生薄弱的创业法律意识已成为大学生创业者发展道路上的重要障碍。为减少工科大学生创业阻力,须将创业法律意识培养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涵盖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中,切实增强工科大学生创业法律意识,提高创业成功率,增长企业寿命,具体措施如下:

(一)加强法律意识认知,激发创业法律意识

工科大学生的法律教育,可以使大学生从内心真正地了解、认同和信仰法律,从而自觉维护法律权威,规范自身行为。工科创业大学生首先应当从自身出发,充分认识到创业法律意识的重要性,在意识到自身不足的同时,努力通过多种渠道填补法律知识空缺,形成理性的创业法律意识。

(二)完善课程体系设置,推进创业教育改革

课堂作为学生获取知识最直接的途径,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讲,法律知识的获取仅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一门课远远不够。高校要牢牢依托现有资源,采取选修、必修相结合的方式,广泛开展例如《合同法》《税法》《劳动法》等与创业密切联系的法律法规教育,彻底摒弃之前模块化、原则化、抽象化的要点灌输模式,构建科学、系统、专业、有针对性的创业法律意识培养体系。

(三)扩充专业师资力量,提高创业教育水平

高校急需组建一支有创业经历、有高深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专业型师资队伍。一方面,高校要利用好法律教师的专业优势,对学生进行专业的创业法律教育;另一方面,对于没有法律专业的高校,可以采取校外人员校内教学的方式,利用社会资源、校友资源,邀请社会上成功企业家担任特聘教师,让学生最大限度地走进真实的创业活动。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加强创业法律实践

除课堂学习理论知识外,高校要帮助学生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实践力量。通过建立企业实习基地、建立模拟企业化经营的方式,由学生模拟自主创业、自主经营,在理论联系实践的过程中,让学生获取创业知识,提高创业法律意识。

(五)建立咨询援助机构,优化创业法律服务

高校通过聘请专业法律人才,例如高校法律教师、律师事务所等为创业大学生提供法律援助服务,或通过成立高校大学生创业法律援助基地,为大学生创业团队进行专业指导和法律援助服务,保障创业实践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