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纵观教学现状,针对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却不甚理想,存在着诸多突出问题。在网络舆情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积极应对,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关 键 词]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舆情视角;现状;方法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10-0022-02
思想政治教育是在校大学生的一门基础课程,其对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可产生积极的影响。纵观教学现状,对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甚理想,存在着诸多突出问题。网络舆情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积极应对,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不容乐观
(一)过度依赖死板的灌输式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受到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桎梏与束缚,不少高校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仍然倾向于采取“教师讲,学生听”这种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这种死板灌输的教育方式没有真正尊重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也未曾考虑学生的实际主观学习需求,只是一味地对学生进行注入式的思想政治教育,这就在很大程度上使学生视思想政治教育为“紧箍咒”,并对其产生了较强的抵触、排斥心理。在这样的状态下,获取高质量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自然也就成了一纸空文。
(二)没有真正正视复杂的社会环境及其所含的信息
以往,高校大学生的生活空间相对封闭,接收信息的渠道相对较少。但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大学生接触的信息量大增,其中既有一些正面、积极的内容,当然也不乏一些消極、反面的素材。网络背景下的高校大学生面临着更多的信息来源渠道,拥有以前未曾接触过的广阔社会环境。但是相当一部分高校教师没有意识到网络背景下大学生所处社会环境的复杂性,也没有正视其对学生所产生的积极或消极影响,这也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不甚理想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思想政治教师的专业素质不够高
快速发展的网络技术在为教育者的教学活动注入新鲜活力的同时,也对教育者的信息技术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育者必须能紧随时代潮流,不断学习先进的网络或信息技术知识,以更好地适应已经到来的信息化教育社会。但是,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仍有相当一部分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不甚理想,缺乏基本的信息获取、分析、处理能力,这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无法跟上时代潮流且教育效果不容乐观的另外一个原因所在。
通过上文分析,我们不难看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不甚理想。面临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笔者认为高校教师有必要且必须从网络舆情视角出发重新调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
二、高校网络舆情视角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
(一)网络舆情的定义
网络时代背景下,每个上网的人都有自由表达内心想法的机会,这在一定程度上使他们摆脱了只能被动浏览信息的地位,相反,人们的言论与观点又转换成为特定新闻事件的又一重要信息来源,并在一定程度上或多或少地影响该新闻事件的演变进程及最终走向。换句话来讲,网络舆情是指个体或者社会群体以网络为媒介自由表达自己或者团体针对相关社会公共事件意见、态度、看法、认识、理解等的总和。
具体来讲,高校网络舆情指的是大学生群体在学校网络这一特定的环境中,自由表达自己对相关公共事件(包括社会公共事件、校园公共事件等)的意见、态度、看法、认识、理解等的总和。
(二)高校网络舆情视角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新的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师不能再局限于死板的灌输式教学,而应当积极迎合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的趋势,积极地以网络舆情的视角展开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
1.创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站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站是高校以网络为媒介,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对在校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站。不同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站具有较强的时代性与特色性特征,因此其教育教学效果也更理想。
首先,利用网络技术可快速获取信息、更新信息的特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可将最新的国家政策、法律法规等一一呈现给学生,这对吸引学生的关注点以及有计划地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等相关理论的渗透可起到积极的作用。如,在2016年即将结束的时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站可以以专栏的形式,总结、归纳2016年出现的经典热词。像“不忘初心”“优良家风”“文化自信”“长征精神”等。将这些新鲜词汇呈现在专题网站上,一方面可以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注入符合时代潮流的新鲜血液,赋予其崭新的内容,另一方面,学生也能透过这些年度热词了解到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建设方向、战略与方针。
其次,当代大学生的需求日渐鲜明且趋向个性化的发展态势,鉴于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站无论是在内容的选择上,还是在栏目的设置上,又或是网页等的设计上,一定要充分迎合大学阶段学生的实际主观需求,并以此为基础尽量体现各自的特色,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更多关注,进而取得预期的教育效果。
2.组建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是对学生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相关工作的主要力量,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最终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因此,要想真正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到实处,组建一支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必不可少。
首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有坚定的社会主义信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有坚定的社会主义信仰,这样他们才能自觉树立端正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能始终坚定地拥护马列毛邓等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也才能精确而敏锐地把握大学生身上存在的一些不良思想倾向,并做到有针对性的施教。可以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所持有的坚定的社会主义信仰是展开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基础。
其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有良好的信息技术素养。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要求教育工作者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技术素养,其在网络舆情视角下展开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样重要。
高校应有意识地加强针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信息技术培训力度,使他们具备符合时代的基本信息素养。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能在不良网络舆情中敏锐地发现部分大学生思想上的不良倾向,要能在浩瀚的网络舆情信息中搜寻出积极、正面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并将其作为具有鲜明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如此方能真正将不良网络舆情转化为能被自己所用、并作为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力介质。此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還应具备丰富的计算机知识积累,要能熟练且正确地对专题网站进行维护与监管。
3.完善相关的法律、规章政策
网络匿名制使得网络舆情中不时地会有一些不和谐的声音出现,因此,完善相关的法规政策不失为正确应对网络舆情时代背景的一种积极策略。
如,高校在各自的校园网中可以以实名注册的方式加强对大学生网络行为的监管,这对于有效避免一些恶劣言论等的出现大有裨益。再如,还可以制定相关的校园准则,像《大学生网络文明语言公约》《大学生文明上网行为》《大学校园网络管理规章制度》等,这些规章政策将对学生起到一个很好地引导作用及表率作用,有利于他们朝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所预期的方向发表恰当言论、使用文明语言、做出正确的网络行为,而这很显然对营造良好的网络舆情氛围并取得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可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结束语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积极面对网络舆情所带给当代大学生的正、反两方面影响,并要在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基础上,想方设法地使不良的网络舆情为己所用,这既是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崭新途径,又是迎合网络时代发展潮流的客观趋势,更是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现实思想政治教育形成有效结合的要求。
参考文献:
[1]于江宁.浅析大学生网络舆情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世纪桥,2010(21).
[2]顾赟,林丹.高校网络舆情视域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教育与职业,2016(15).
[3]刘大勇.高校网络舆情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影响及对策[J].高教学刊,201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