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作为气象部门的重要经济资源之一,是确保各项科研工作和业务活动顺利开展的物质基础。随着市级和县级气象事业快速发展,固定资产种类、数目、价值都呈快速增长趋势,但资产管理中存在的基礎薄弱、职责不清、账实不符、使用效率不高等常见。因此,加强气象部门固定资产管理,对于提升资产使用效率,避免资产流失十分重要。
一、气象部门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意义
1.是实现我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保证
当前,我国气象事业发展始终秉承“公共气象、安全气象、资源气象”理念,根据社会需求,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增强领导能力,将气象大国转变为气象强国。各级气象部门应对传统气象工作思维和理念完善,加大气象体制和机制方面创新,而资产管理方式创新是实现我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保证。
2.是适应国家改革发展新形势的迫切需要
气象部门固定资产管理应结合自身发展,通过积极探索,尽快找出科学有效管理对策。将固定资产管理、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结合,根据新工作思路,不断促进气象事业工作健康稳定发展。
二、气象部门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职责交叉,分工不明确现象较为常见
当前,气象部门资产管理和资产登记大部分由财务部门负责,财务部门、资产管理部门及资产使用部门没有明确分工,缺乏科学规范管理流程,管理不能有效衔接,问题出现时部门相互推诿、扯皮,不利于气象部门固定资产管理。
2.资产管理软件不完善
当前气象部门资产管理软件有一定缺陷。如:①气象部门资产管理软件为通用软件,资产品目种类较多,没有特色,大部分品目种类与气象业务无关,资产登记和填写卡片时选项较多,增加工作量;②气象部门资产管理软件与现行事业——企业管理体制没有紧密结合,市级和县级气象部门都有直属企业,中国气象局关于印发《气象部门企业财务管理办法》的通知,企业应建立固定资产购建、使用、处置制度。企业所使用的固定资产要纳入企业财务和资产管理部门统一管理,并建立固定资产台账,而在资产管理软件中只涉及事业单位资产登记,却没有科技服务单位资产;③查询工作不方便,气象部门使用的资产管理软件中,在对某单位的资产进行查询时分类与计财系统中会计科目分类不一致,在登记错误时,增加资产查询和纠错难度。
3.固定资产配置不合理
在对固定资产管理中,缺乏科学有效固定资产配置标准,存在固定资产配置不合理。市级或县级气象部门对购置固定资产预算部准确、没有统筹安排,如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重复购置的计算机等固定资产,导致需要的设备没有及时购置,闲置设备越来越多,所购置设备作用很难发挥,导致资产浪费。
4.会计资产与实物资产账实不符
会计资产与实物资产账实不相符,有账无实或有实无账的情况常见。有账无实主要表现为:①资产管理不得当,盘亏、呆账及非正常损失的资产未及时下账的情况;②在有报废、毁损、各级部门之间调拨等情况没有及时上报给财务部门处理,影响下账时间;③人员调动,物随人走情况常见。有实无账主要表现为:① 购置资产时直接将支出项列出来,忽略记录固定资产;②因基本建设形成的资产没有及时办理竣工财务决算、资产交付使用、登记等工作;③上级部门划拨或外部门捐赠的资产调拨单没交到资产管理员和财务人员登记入账,没有办理资产登记。
三、气象部门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
1.完善气象部门的组织机构
应根据气象部门固定资产管理实际情况,完善资产管理部门的专门机构,在管理中始终遵循定岗、定人、定位原则,制定科学合理统筹计划,根据资产管理权限,对资产运作形式合理利用,结合资产数额和单位人员数量分配工作人员。
2.建立固定资产管理绩效考评制度
黄冈市气象部门可在现有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基础上,积极将固定资产管理绩效纳入到本单位考核评价体系中,增强固定资产管理重视度。开展固定资产绩效考评制度,提升管理人员对各项制度执行力,增强固定资产管理水平。
3.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意识,落实责任制
要加强购置资产的预算管理,认识固定资产管理重要性,充分调动气象人员工作积极性。在新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中对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制度明确规定,不断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丰富资产管理内容。保证资产购入、流通使用及报废等都有专门人员管理,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明确人员分工,一旦发现问题,可以责任到人,减少互相推诿责任现象。通过实施固定资产管理责任制,全面维护气象部门资产安全性和完整性,减少或避免资产流失。
4.不断建立健全建立固定资产统一调配机制
气象事业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固定资产覆盖范围,气象部门在对资产配置过程中始终遵循科学规范、从严控制、保障事业发展需要原则。在气象事业经费紧缺条件下,在气象部门内部实施资产管理信息共享,各级气象资产管理部门应加强沟通交流,通过信息化系统实现固定资产调拔分配,对闲置资产最大化利用,将固定资产管理效益显现出来。(作者单位为黄冈市气象局)
作者简介:林莉(1969-),女,汉,湖北省麻城人,本科,会计师,从事财务管理及财务核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