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邸AD》编辑顾问Sharon Leece与丈夫身在上海,通过远程遥控,在加拿大的森林中建造了一座远离尘嚣的梦想度假屋。根据当地的狩猎传统,他们给这里起了个可爱的名字“熊站点”。
此时正是日出前最安详的时刻,站在Contau湖边的码头上,看着薄雾从湖上升起,潜鸟的啼鸣打破了沉寂,这一刻,我们体会到一种出尘的美好。郁郁葱葱的白松树、红枫以及铁杉树环绕出面前这处不受自然回声打扰的私人水湾,而在身后若隐若现的,是我们被树林掩映的家。这个由木材和玻璃构建的空间约有3zo平方米;我们将现代主义的设计灵感移植到安大略东部高地的野生森林中,最终呈现出让人欣喜的结果。不同元素的碰撞既让人觉得新奇,又能特别和谐地共存。这种多元素、多文化的混合也好似我们这个国际化家庭的真实写照:在上海安家,我自己是英国人,我的丈夫Joe Magrath是加拿大人,而我们9岁的女儿Naia是个出生在上海的混血儿!我们一家人一直梦想着创造这样一个远离尘嚣的家园:与自然亲密接触、与野生动物进行微妙沟通,和繁华大城市的快节奏生活完全不同。在这里,我们可以放松充电、享受户外活动、与家人和朋友聚会,未来我们还想把这里留给Naia,让她在需要宁静的时候随时可以回归这个心灵的港湾。
有了建造梦想家园的决心是一回事,在万里之外实现梦想又是另一回事。幸运的是,我们全家共同的坚持让实现梦想的过程有条不紊地渐入佳境。作为《安邸AD》的编辑顾问,我从采访过的美好家居设计中汲取了大量灵感。我的丈夫Joe是跨国房地产投资公司在中国的项目负责人,他很清楚怎么完成一个建造项目,并能在实施过程中把控诸多细节。最幸运的是,我们后来发现,在房子的设计美学方面,我们的品位非常相似。从童年起,Joe就一直想在树林里建一个小木屋。我也在第一次正式到访加拿大之前,就对他在Contau湖边成长的假期故事耳熟能详,他和表兄弟们泛舟、徒步旅行,采蓝莓、做布丁,竟然还会偶尔邂逅棕熊!2011年我们终于等到了一个机会,一片曾经属于Joe祖上、占地99英亩的土地挂牌出售。这里独一无二,先辈们在1950年代来到Contau湖边,在这里扎下了他们的野营地(距离多伦多约引、时车程)。可想而知,Joe几乎是毫不犹豫就买下了这里。
借着强烈的愿景,也终于有了土地,接下来便迫切需要一个好的建筑师。我们的设计美学锁定在现代、开放和通透上。美国建筑事务所Bohlin Cywinski Jackson西雅图办公室的Robert Miller对我们的项目很有兴趣。我们邀请他来加拿大进行了一次实地勘察的野营,他接受得爽快又兴奋,那时我们就知道找到了完美的合作伙伴。回想当时,我们坐在篝火旁,聊着我们的愿景:希望这座度假屋既符合现代审美,又保留传统木屋的生活方式;内饰最好在奢华大气与轻松舒适间找到平衡;我们要尊重水源和森林;希望这里是一个既注重家庭私密感,又能有宽阔空间款待家人和朋友的温馨度假之地……Robert倾听了我们的诉求后绘制了草图,并不断深入设计。他还观察附近的野生动物、在清晨划着独木舟丈量陆地和湖水的距离。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整个团队到位,Boblin Cywinski Jackson的助理建筑师Kyle Phillips负责推进项目的进程,Brinkman&Som的木工师Mark Brinkman则负责挑战在树林中搭建出现代的房屋结构。我们一次又一次到访contau湖畔,并保持每周六的facetime晨间例会,尽管现代科技帮了大忙,抹平了我们的跨国距离,但上海与加拿大的时差还是需要克服的。这个项目真是Robert、Kyle和Mark专业精神的最好见证。尽管伴随着一些冬日严寒、道路湿滑的小插曲,最终,房子还是顺利落成了!
2015年秋天,我们一家正式入住!在使人疲劳的长途旅行之后,只要回到这个明媚、带有温馨手工感的家,我们都会重新抖擞精神,感受到一种纯粹的幸福。从落地玻璃门进入房子的前厅,目光立刻跟随通透的空间流动到两层高、直面森林景观的开放式大客厅中。客厅与观景露台以巨幅玻璃幕墙相隔,大自然鲜活的美仿佛近在眼前。踏着核桃木楼梯,抚触着左手光洁的雪松木墙面一路走向二层,便到达了舒适的休息区。这里有宽敞的双浴室主卧套房、客房和阳台。家中每个看得见森林和湖泊的房间都在提醒着我们,这里是属于我们一家的避风港。房子材质的肌理质朴而精致,道格拉斯杉有着弯曲的纹理,雪松的木纹平滑,板形混凝土、花岗岩天然、粗糙。我们也使用了回收木材制作吧台、壁炉镶边;用纤维板、钢板制作二层护栏和室外的建筑贴面,同时为了增强整栋房子的颜色对比,我们把它们涂成了黑色。
我们一家深受现代主义设计的影响,想要在当下重现经典,打造原汁原味的木屋風格,无论在万里无云的夏天还是在白雪皑皑的冬天,都能让人感受到宾至如归的温暖。我和Joe花了几个月的时间来寻找内饰灵感,乐观地做了许多未见实物的在线购买,身在中国,家在加拿大,只能这样啦!慢慢地,各种家具都到位了,颜色和质地以木本色、复古灰和皮革为基调,针织、乡村格子、深秋红、蓝绿色为点缀。我们还海运了一些在中国定制的小家具,至于大件的床、沙发、桌子、地毯和灯具,则选择了一贯钟爱的美国品牌。Joe淘到了不少加拿大老物件,木制滑雪板、双筒望远镜、吊坠、托盘、地图应有尽有,和我们一直以来收集的当代中国陶瓷作品一起摆放在书架和展示区,为家里增添了趣味。我们还改造了一捆物美价廉的法兰绒衬衫,将它们裁剪成布料拿给裁缝做成了舒适的花格毯和抱枕套。
最后,我们为房子起名“熊站点”。既能让听者捧腹大笑,还能激起他们的好奇心。名字的灵感其实源于这片土地传承下来的狩猎传统,顺着小道深入森林,如果仔细寻找,仍可以发现先辈们使用过的狩猎站。不过,没有,我们还没有在“熊站点”遇到过活的棕熊。嗯,实话实说,还是保持现状,别见到它们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