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现代化企业的快速发展对于高职院校毕业的学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需要具有较高的职业技能水平,还要具有现代工匠精神,能够应对工厂生产的各种困难和挑战,高职教育作为职业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年要向社会输送大批量的人才,为了能够更好地发挥学生的创新潜力,提高他们的职业技能水平,需要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同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地融合在一起,提升高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
一、高职思政教育同工匠精神融合培养的可行性分析
(一)工匠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当代高职院校中思想政治教育同工匠精神的培养符合十八大召开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发展需求,工匠精神中的爱岗精神,诚实守信的敬业劳动精神,都体现着当代劳动人民的精神面貌,同时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对人民层面上的社会价值要求,是我们每一个合法公民都應当遵守的社会劳动准则,无论从事什么样的职业,只要是能够为社会的发展创造价值,为社会的安定和谐做出努力,都是应该被尊重的。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展要求,希望在当代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过程中,可以培养大学生的工匠精神,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能够以一个积极、进取的心态去面对即将到来的工作生活,这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当代大学生所赋予的殷切希望,让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中,都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培养学生的敬业奉献精神。
(二)十三五规划要求
目前我国正处于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而工匠精神中的创新精神,正是当代国家“第十三个五年计划”中对劳动人民的要求,既然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进程以及现代化发展道路已经走到了深水期和攻坚阶段,一定不能够松懈对自己的要求,而是要将工匠精神的高职人才培养理念继续强化,在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将工匠精神的思想教育同国家的“十三五”规划要求结合在一起,积极提倡培养高职学生工匠精神中的创新精神,既要有敬业奉献的无私爱岗劳动精神,也要具有创新思维意识,不断创新开发新的社会主义生产技术,树立创新型的技术理念,为我国社会主义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不懈奋斗,每一位高职院校的大学生都应该树立起危机意识,心系祖国的兴衰发展,才能够更好地提升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的综合实力,早日实现国家民族的复兴之路,带领祖国人民走向幸福。
(三)中国制造2025强国战略
关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工匠精神的人才,也是“中国制造2025”强国战略的建设需求,在这一强国发展战略中,明确提出了国家对于人才培养的主要方针以及基本原则,并且提出了“三步走”的发展计划,在强国战略的第一个十年行动纲当中,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同志强调:“在我国各行各业的建设发展中,都要向优秀的组织以及个人去学习,继续弘扬并发展工匠精神,勇于创新,敢于攀登山顶,创新打造出更多国内外知名的优质品牌,在工作生产中,始终追求产品的品质,并将对产品品质的追求当作是整个国家和民族的核心价值导向与时代精神,为实现中国梦的发展建设,为完成‘两个一百年’的发展目标而做出不懈的努力 ”。从李克强总理的讲话精神中我们可以认识到,工匠精神的培养和发扬对于社会主义道路建设发展的重要性,为了中国制造2025强国战略更好地发展,在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中,需要将工匠精神的培养同思政教育有效地融合在一起。
二、工匠精神培养与高职思政教育融合的实施方法
(一)促进高职思政教育职能的转变
为了将工匠精神的人才培养同高职院校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行融合,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当促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职能的转变,也就是说,当代高职院校中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需要从很多方面进行考虑,而融入了工匠精神的人才培养以后,可以加快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速度,同时也为后续教育活动的开展做出充分的保障。需要明确的是,在将二者进行融合的时候,一定不能够采取强制性的教学手段来进行,不能够强制性地向学生灌输工匠精神,那样反而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而是要采取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融合方式,在日常的教育学习和生活中向学生渗透工匠精神培养的重要性。在转变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职能的同时,可以让学生去了解更多关于工匠精神的内涵,调动高职学生学习工匠精神的主动性。更重要的是要将工匠精神的培养同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结合起来,也要让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走进到学生的生活当中,列举一些学生生活中能够接触到的实际例子,教师也要以身作则,为学生做出良好的正确示范,指导并帮助学生明确工匠精神的真正含义。
(二)提升个性化融合水平
在实际的工匠精神培养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中,具体的融合实施方法还是要采用多样化,个性化的方式来进行,才能够更好地提升二者之间的融合水平,不过关于个性化的工匠精神培养在融合实施的过程中会比较困难一些,因为在长期性的高职思政教育理念当中,对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缺乏个性的,不能够针对每一位学生的思想特点和思想走向去进行有目的性的核心价值观指导,此时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得不到发挥,如果在融合教育中培养出来的学生思维方式千篇一律,那样也违背了现代化高职思政教育的初衷,因此在高职思政教育同工匠精神培养的融合发展中,需要采取个性化的融合教育培养方式,既要理解二者之间的诸多相同之处,也要能够顺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人才培养需求,更好地培养和教育高职学生的职业精神,提高他们的实践性技能应用水平,给予高职学生更多的实践锻炼机会,提升他们具有时代工匠精神的职业道德素养,使得高职学生可以适应现代化企业的工作生产要求。
三、促进工匠精神培养和高职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
要想培养出更多适应现代化社会化发展的复合型人才,高职院校中思想政治教育同工匠精神的培养要实现有效的融合,才能够进一步提升高职学生的专业素质,加快我国2025强国战略的发展速度,实现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我国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当中,不光要求学生要具有比较高的职业能力,同时还要求高职院校毕业的学生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水平,这也正是工匠精神人才培养的意义所在,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转型,都希望高职院校能够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专业技能型人才。
(一)完成高职思政教学目标的转变
为了能够促进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以及工匠精神培养的有效融合发展,需要将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培养目标进行转变,向着工匠精神的人才培养目标方向前进,注重培养高职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针对高职院校中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展开分析,进而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因为高职学生正处于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行为上比较冲动,遇到事情的时候,想法总是比较偏激,这个时候非常需要进行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告诉学生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也只有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培养他们的实践合作能力,才能够让高职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培养他们艰苦奋斗,刻苦钻研的无私奉献精神,使学生在高职学习阶段能够树立立存高远的人生理想和发展目标,培养学生形成知行统一的优秀人格魅力,让学生能够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中创造出更多的社会价值。
(二)加强高职思政教学内容的融合
在实际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过程中,还是要在实现政治教育的教学内容中融入更多的工匠精神培养内容,由内而外地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扩展延伸,加强二者教育培养内容的融合同一性,将工匠精神的人才培养理念同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结合在一起,促进二者融合的个性化发展,要知道,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并不是孤立存在着的,它不能脱离于国家建设发展的主要方向,作为一名高职学生,必须要明白自己肩上所负担的责任,了解现代化社会对于人才的发展需求,要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有意识地培养自身的创新意识,努力去做一名能够为民族振兴和发展创造价值的合格“工匠”。在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需要培养学生不放弃、不退缩的学习精神,遇到困难要迎面而上,遇到问题要想办法去解决,绝不坐以待毙,只有这样,才能够面对今后职业道路上各种挑战,提高学生的抗挫折、抗打压能力。
(三)创造科学的工匠精神人才培育环境
为了能够使得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同工匠精神培养活动更好地开展,需要高职院校学校领导、教师以及高职学生、社会提供良好的人才培育环境,当然,营造良好的人才培育环境,需要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和配合,当学生身处于健康、和谐的人才培养环境时,周围人的工作学習态度会在无形之中影响着他们的行为习惯。一般来说,这种环境氛围主要指的是高职学生每天所接触的教育学习环境,所在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环境,新时代发展背景下的政策培养环境以及现代化企业的就业竞争环境,而将工匠精神有效地融入到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中,也可以从这几方面的人才培育环境角度来进行,例如说在高职校园中的信息宣传栏中可以将具有工匠精神的优秀教师事迹做出宣传,通过列举实际例子的方式,让学生能够深刻了解工匠精神的主要内涵。同时还可以邀请现代化企业中具有工匠精神的技术管理人员来到高职院校给学生带来一场精彩绝伦的专业知识讲座。高职院校还可以作为主办方,积极组织一些校园创新技能比赛,并对那些表现得比较好的同学给予奖励,激励更多的学生投入到实践技能的学习当中,将工匠精神的人才培养融合到各种高职思政教育活动中。
(四)将高职思政工匠精神的教育培养立足于传统文化的学习中
事实上,高职院校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离不开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而工匠精神的内涵和精神同我国的古代传统文化教育思想在某种程度上是不谋而合的,工匠精神的培养要求学生要淡泊名利,尤其是在学术科学研究项目,来不得半点的马虎和敷衍,更不能够虚伪地对待,要求学生能够更加地专心地去做某一件事,要有耐心,有恒心,有毅力,坚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在学科专业领域的发展中,不会因为困难而止步科学研究的进程,因而要将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人才培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融合在一起,不管是工厂中的生产技术,还是生产操作流程,都需要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地进行更新和完善,这代表着华夏人民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也是社会主义发展建设的重要保证。
综上所述,在互联网信息时代的发展背景下,社会的进步与发展需要更多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专业技能型人才,因而在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当中,要将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有效地融合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从而适应现代化社会对于高职学生的人才需求,促进中国制造2025强国战略的有效实施。
(作者单位为湖南省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思政课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