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矛盾方法论中探索管理实践

2017-12-29 00:00:00舒萍华谭海红
今日财富 2017年2期

一、背景状态:外来力不聚焦、调和力不到位、向心力不集中下的一盘沙

入学初期,多数学生能自行压制个性,服从安排,展示出较好的合作风貌,但并不代表没有问题,矛盾冲突只是暂时潜伏蛰伏。严格的军训结束即进入正常学习阶段,一些自制力不强的学生开始有选择性遵守或试探性破坏规则,迟到、课堂睡觉玩手机、旷课等小毛病开始发作、蔓延。通常,我们会利用班会集中讲道理、单独谈心谈话、联系家长共同做工作,甚至给予处分,可有些学生不在意、不在乎,收效甚微。而这些小毛病如不及时有效根治的话,就会很快滋长成大问题、伴生出并发症。如,曾在校运动会时,第一次大型集体活动,新生本应踊跃参加,结果仅有6名同学自愿报名,一些同学甚至不愿去现场加油,集体荣誉感弱化;曾在集体劳动时,很多不愿去,班干部下死任务逼着去,普通同学逆反偏不去,分裂成两大对立阵营;曾在课程学习时,有些学生上课不听讲,复习书都不带,考试也能忘记,及格万岁,不及格补考、补考、再补考,毕业证拿不到也无所谓。班干部觉得出力不讨好、相互推诿,同学态度消极、不配合,以致一些工作滞后被动。当时,我也经常进班级下寝室,给干部鼓劲,找学生谈心,可效果是一时的,一周后即反弹,治标不治本。我在思考,也在摸索。

二、原因探析:班主任、班干部、学生多重矛盾体下的对立面大于统一面

静思细想,问题的最大可能性在于班主任与班干部、班主任与学生、班干部与学生多重矛盾体功能均失调,班主任从外围施加的作用时没有找准着力点,作了无效功、无用功,无法有效把散乱的学生合围聚拢;班干部工作经验不足、方法简单粗暴,桥梁没摆正摆平、常错位错接,没能用自己力把上下两股力连接对接好;而学生则是活跃分子,会不自觉地去从不牢不紧的篱笆桩间钻出去或从上跳出去,游离于集体之外。在班主任、班干部、学生不契合,外来力、调和力、向心力不耦合,三方不同向的情况下,班主任成为局外人,班干部成了出气筒,学生成为一麻袋土豆,班级成为一盘散沙。

三、方案目标:班主任主导、班干部引导、学生主体下的一盘棋

班级管理、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班主任和学生是一对矛盾的双方,他们地位不是对等对称的,而是班主任居于主导地位,掌控着发展方向,学生虽是受众,但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居于主体地位,是实现管理、教育目标的承载者。我决定主动出击,弹好钢琴,多路并进,多措并举,让班干部在锻炼中快速成长,让学生在互动中管理自我,从消极走向积极,从被动走向主动,从自发走向自觉。

(一)抓住主要矛盾,牵住牛鼻子,打造管理主力军。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要管理好一个班集体,班主任一人力量是有限的,必须依靠班干部。选用好、培养好班干部是班级管理的主要矛盾,解决好这个矛盾,就能提纲挈领,就会事半功倍。针对班班干部软弱无力问题,我采取了以下方法。一是坚持以德为先。担任干部的,人必须正,有不良习气的坚决换下,为此先后调换3名班干部,重用踏实肯干的有潜质的干部。二是注重培养锻炼。针对班干部工作经验不足、技巧缺乏问题,我经常主动找他们聊天,及时给予指导,告诉他为人处事方法,做事技巧,一般先问他们对于工作怎么布置,再一起讨论改进方法,授之以渔。三是适当加入竞争。明确班干部的责任,安排工作时,不再只盯着一个人,同样工作可以安排多个干部去做,看效果,再对他们的工作做出点评,使其形成竞争,激励上进。四是表扬对于批评。班干部在工作后,采用表扬中带批评的语气,肯定他的成绩,同时指出他的不足,使其工作更有信心,有努力方向。譬如:有个班干部工作很负责,可是他一在群里发通知,就会引来同学们围攻,最后双方在群里吵起来,班干部直接不干退群了。我先找这名班干,说老师非常欣赏你的工作态度,认真负责,是不是有时心胸开阔一些,做事前停三秒考虑会有更好的效果呢?

(二)凝聚最大共识,设定共同目标,增强集体归属感。学生是班级活动的主体,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决定着整个矛盾体是向上发展还是向下变化。针对有些同学们认为自己特长不用参加运动会、艺术节,与报名参加的同学不熟,也不去助威加油,打扫卫生少我一个也没关系等事不关己问题,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从制定班训入手。组织召开专题班会,一起讨论班级现状、分析班委团委、寝室、学生各方面存在问题,各个问题有哪些表现和危害,各个讨论逐个过,逐个确定解决措施,达成最大共识,并记录在案,销号管理,最后采取头脑风暴法浓缩了班级班训——建(坚)持一时一,筑就一世一,进一步铭记集体奋斗目标、强化集体归属感。二是从思想认识入手。拓展学生看问题的角度,让他们明白,任何事情、任何活动,不一定是以结果为导向、以得奖为目的。得奖固然能证明自己的能力,被淘汰说明我们还需继续努力,还继续发现自我、突破自我。譬如:艺术节期间参加大合唱,集体舞,模特表演的同学,经过专业老师的指导自己有了很大的进步,甚至有的同学以前从来没发现自己有这方面的特长,同时,参加过活动的同学,在自我发展上有更高的要求,在心理上更自信,在学习中更努力。三是从获取获得入手。教会学生正确看待事物的两面性,看到显性付出的同时,更要看到隐性的获得。很多同学看到集体劳动的脏、累、苦一面,因而不想干,那我就从反面详细列举劳动的好处:收获了与同学相互了解的机会;吃苦耐劳的同学朋友多;整天对着电脑,对眼睛和身体都不好,出来劳动相当于做了有氧运动,锻炼了身体;通过尽自己绵薄之力,能改善学院的环境,使人身心舒畅;同时小的苦难的积累使人能承受更大的风雨基础。慢慢地,劳动不再成为班级难题,而成为自愿自觉行动。

(三)优先解决次要方面,集中攻破少数,补齐班级短板

一般来说,班级里中上等学生居于主流,是主要方面,后进生是少数,是次要方面。中、优等生大多有学习目标和方法,自我控制能力较好,表现比较稳定,不会出大纰漏。而后进生虽是少数,但极不稳定、破坏力极强。上课听不懂时会睡觉,偶尔会旷课;差生,无目标,无自控力,不在乎学习成绩,经常旷课。一是编组编团。将优中差三类同学编成学习团队,优等生在团队里起带动和帮助其他同学的作用;中等生担任组长,多写笔记,多与老师和学生沟通交流,改变原来默默无闻,不受关注的状况,差生主要管理好自己,由于差生旷课较多,如果一味的罚,肯定越来越没信心。二是特事特办。针对差生制定了班级内部条文,制定短期目标,采取消课制度。消课其实是奖励 ,如果一周一次课都不缺,在原来旷课数上减两节。

(四)突出制度普遍性,增强管理灵活性,力求刚柔并济。学校规章制度是带有普遍性的要求且较为刚性,但每个班级、每名学生都是个特殊个体,因而在适应性上不够灵活,不利于执行。为此,在学校规章基础上,我们班上60位同学共同制定了自己可以遵守的班规。譬如:以前艺术节期间,有项目参加,积极性不高,没项目的在宿舍打游戏,班集体活动根本看不到人,所有的项目都是班干部硬性安排,同学意见很大。基于这种情况本次艺术节制度由班上同学自己定。经班上讨论决定:艺术节活动有:参赛,观众,好人好事(打扫卫生),每个同学要完成两项。每项都有负责人登记,主动做完两项的同学素质拓展为良好以上,负责人叫被动完成的同学为中,完成一项为及格,一项没参加为不及格。

四、实践效果:浓淡相宜、冷暖相衬下的一幅画

经过一段时间试验和检验,班级面貌、学生风貌都焕然一新,集体活动浓情亮相,课堂内外淡定自若,勾勒出一幅动静有序、冷暖相衬的画面。

学风方面几多变迁:上课做笔记的多,看手机的、睡觉的少了;做实验动手的多了,动嘴的少了;实习设计自己做的多了,问的多了,抄袭的少了;按时上课的多了,长期旷课的少了,偶尔不想上课也知道请假了;上自习多了,打游戏少了;拿奖学金多了,名额少了。

干部方面源源输出:为党内培养了四名预备党员;为学校培养两名社团主席;为系部培养了若干名优秀学生会干部,其中一名为系学生会副主席。

成绩方面不胜枚举:连续四次获得学校“精神文明奖”,连续两年获得学校“先进班级”和“优秀团组织”,获得校运动会“团体总分第一”、“团体总分第二”,教室装饰比赛和寝室装饰比赛中 “一等奖”等荣誉称号,四位同学荣获国家励志奖学金。班级及格率稳定保持在学院前列。

五、啟示思考:班级管理实践无止境

爱心、责任是当班主任的前提,方法则是当好班主任的关键。主导、主体地位不动摇、不混淆。班情、学情搞清楚,基础工作得扎实。班干部选用好,牛鼻子要牵牢。辛苦、幸福,冷暖自知。

(作者单位为江西省萍乡市江西工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