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信息化在我国会计领域中已经有很长一段历史,早在1997年,国家就提出了建设信息化的发展战略,并且召开专项研讨,初步制定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目标。随着时代的变化,会计信息化建设工作经过一次次尝试,逐渐积累经验,时至今日,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并且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还在逐步推进会计信息化建设工作,这就说明会计信息化发展建设工作相当重要,因此会计信息化发展战略也是未来会计领域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我国会计信息化发展历程分析
我国的会计信息化发展相对于国际上的会计信息化发展实施建设工作较晚,最早出现在十九世纪九十年代的我国召开的首届全国性信息化工作会议,会议内容主要围绕着国家经济事业的发展情况下的信息化工作建设,根据信息化的内在涵义结合国情进行详尽研究探讨,并且给出具体定义,即指以培养和发展计算机技术为主的智能化工具为表现形式,通过信息化建设工作为社会提供优质服务。从这之后,会计信息化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尝试,国家在会计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探索过程中能够积累了许多经验,并对获得的经验进行整合总结,时至今日,制定出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明确提出发展建设信息化事业,将现代先进的信息技术应用到信息化建设工作中,并且大力挖掘其潜在的开发价值和信息资源,为实现高效率信息化建设工作逐步提高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进一步推进国家经济社会转型发展事业,为国家经济体系不断完善贡献力量。
二、我国会计信息化发展战略分析
(一)催生会计信息化的根本原因
首先,外界环境的影响。现今,我国处于知识经济社会,知识经济是指在知识层面和信息资源的来源、分配和实际应用的基础上建立的经济体系,是催生会计信息化的根本原因之一,为适应社会的发展,国有企业只有与时俱进,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利用现今最为先进的信息及技术,替代传统会计的运作模式,弥补人工操作的会计信息导致的信息缺失、遗漏、工作效率低等不足,結合网络计算机的快捷、不收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等优势有效提高企业财务信息质量、传输速度、信息共享等性能,符合现代化知识经济对财务信息的要求。其次,内部环境的影响。由于现代信息化技术手段在企业会计运作模式中越来越常见,传统的会计运作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企业发展需求,必然会与现代信息化技术发生冲突,这也是会计信息化产生的主要原因。就目前我国国情来讲,市场经济大环境和社会信息处理技术等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企业会计不得不适应社会发展,对会计的信息处理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从传统的手工式会计运作模式逐步转变成会计信息化的现代化会计运作模式,配合现代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以顺应时代发展趋势。最后,会计财务信息失真是催生会计信息化的直接原因,由于国家实施经济体制改革,需要各企业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真实、可靠的财务信息,但由于手工式会计信息处理方式存在诸多缺陷,易导致财务信息失去真实效用,所以企业才会将信息化引入到会计信息处理工作中,是会计信息化产生的直接原因。
(二)会计信息化发展对国家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意义
由于会计信息化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对财务信息进行整理、收集,并且能够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进行实时的信息传送、处理、更新等工作,逐步对传统会计模式进行改进、完善甚至是替换,所以其本身具有整合性、实时性、循序渐进性三个特点对我国会计信息价发展具有深远意义,一方面可以利用会计信息系统为企业的信息管理提供技术支持,并根据对财务信息的分析结果,制定企业未来的发展目标以及经济收益,为企业的经营和发展提供有力依据。另一方面,可以实现企业的财务信息及其他相关信息的资源共享,及时获取企业发展需要的会计信息,并且利用网络计算机的智能性和可行性做出准确分析,避免出现信息失真状况,有利于企业提高信息管理水平,进而促进企业经营和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会计信息化的发展战略的提出可以从根本上改善国家经济环境,切合社会发展需求,对国有企业的信息管理工作起到积极作用,不仅提高信息管理的工作效率,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更具真实性和可靠性的财务信息资源,从而推进国家会计信息化建设工作,促进国家经济社会事业的发展。
(作者单位为武汉工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