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吉登斯提出结构化理论之后,学术界引起了一场学术浪潮,不同学者开始将结构化理论应用到不同学科。在会计研究中引入结构化理论,使其更加规范化、全面化、合理化。本文对结构化理论框架下的会计研究进行简要分析,以期结构化理论的全面引入可以使会计在实际工作中发挥其最大性能。
一、结构化理论
结构化理论是由英国社会学家吉登斯于所提出的一种新型理论,结构化理論是对个人社会行为与其能动性与社会结构之间关系的探究性理论。吉登斯反对传统社会学理论中的微观与宏观、客观与主观、社会与个体、结构与行为等看做两个互相独立的个体。在结构化理论中,吉登斯认为社会结构是由资源与规则共同组成,而非个人行动所决定的,日常生活中存在的规则,不单是概况人们的外在行动,是使行动者行动的规范化的结构。
二、会计在结构化理论的内涵
会计研究中引入结构化理论后,不同学者也对其进行全面性的研究,但是直到现今,结构化理论框架下会计依旧没有统一的内涵定论,把结构化理论引入会计研究的创始人是Roberts,他们这派的学者将会计看做为社会的一种结构模式,并把会计定义为社会的结构属性。还有一些学者对会计定义为形式系统,其中包括计算机系统的技术、规则,以及计算机系统的使用方法。部分学者将上述两者观念进行了融合,认为会计即属于社会结构,同时其有具备形式系统的特点,对会计不断研究中这些学者认为信息系统不是单独的一种形式或者结构,信息系统使一种结构化的形式。
三、会计结构化理论框架下的作用
会计的结构属性具有表意性规则、规范性规则、资源三种属性,代表着三种维度。表意性规则下的会计是作为一种具有特殊性的含义结构,也是一种应用于解释现实现状的结构。会计在逐步完善的过程中,也形成了一项专属的规则,而人们的行为都需要在此规则下进行。规范性规则下的会计作用是对会计行为的一种规范。会计是企业运行重要的组成部分,会计是约束部门行为的有效手段,会计行为的规范化可以使公司行为更加合理化。当会计作为一种资源进行利用时,公司领导就是资源的掌控员,职员是资源的利用者,他们可以通过资源在一定范围内获得自由。会计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大的用处,而会计在生活中的作用不仅仅是单一维度,只有三种维度的统一,才能使会计在日常生活中发挥着全部作用。
四、会计在结构化理论框架下的连续性
讲结构化理论引入到会计研究后,学者对于会计研究的视角更为广阔,也对会计连续性进行了研究,一部分学者认为,会计实物得以延续是由于“本体安全”意识作用下产生的,部分学者也却认为会计连续性是因为社会系统改革缺乏具有专业技能的行动者,但实际的会计工作而言,会计连续性因为在进行记账的过程中有时间的限制,所以其具有非常大的连续性。公司企业是在不断发展、运行的一种盈利性组织,在运营期间的连续性较强,特别是财务情况更是需要连续不断的记录。公司内部的财务状况进行汇报总结的时间都有所不同,但大多数公司都是根据公司自身的运行情况,定期进行财务汇报,财务汇报的内容需要通过不断连续的记录,如果只根据一两个月的记录就进行分析,很有可能因为片面性分析造成分析结果的失误,从而导致下达的命令错误,影响公司未来的发展。
五、会计在结构化理论框架下的变革驱动力
通过研究可知,环境、社会内部矛盾等因素都会影响到会计,使其发生变化。社会在不断进步发展,会计也在发生不断发展变革,从而使其更好的适应社会进程。在环境或者行动者发生变化后,会计会因为其影响而发生相应的变革。行业的发展方向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做出相应的调整。社会本身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使得社会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改变,如果会计不随着社会变革做出相应的变化,就会使会计形式不能满足变革后社会对会计的新要求,因此,会计应该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的进行变革,使其更适应现今告诉发展的社会,并满足对会计的新要求。
六、结语
本文对会计的内涵、作用、连续性、变革的驱动力进行了简要论述,结构化框架下的会计研究,涉及方面越来越多,范围也不断增加。现今对会计的研究不在局限于会计本身,也开始对会计使用着进行研究。结构化理论框架下的会计不在是单一方面的研究,而是需要对多个方面进行总结研究。随着社会进程的不断加快,社会体系的日渐完善,结构化理论下的会计行业也将不断的发展进步完善。
(作者单位为武汉工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