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信息进程下,我国传统的高校后勤管理模式,已经难以适应高校的发展需求,难以实现对学生和教师提供更好服务。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对高校后勤管理模式进行创新。本文系统地阐述了网络时代下高校后勤管理模式的创新路径,旨在进一步提高高校后勤管理水平,推动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一、高校后勤管理网络化现状
(一)技术水平不高。随着高校后勤管理改革的不断深入,现阶段我国高校后勤管理都应用了网络信息技术,但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应用仅仅适用于管理需要的基础上,换句话说,就是根据暂时的管理需求进行网络技术应用,没有从宏观角度出发,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网络的进一步扩大。与此同时,其技术水平也不高,没有实现求精求变,专业化程度较低。虽然现阶段我国软件开发公司数量较多,但能够开发出可以推广的应用在高校后勤管理中的软件则相对较少,技术开发缺乏针对性。
(二)管理理念落后。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进入了信息化时代,在这一时代背景下,传统的、落后的管理理念已经难以适应时代发展的步伐。因此有必要使管理人员树立全新的管理理念,为管理水平的提升奠定基础。现阶段高校信息化网络重点应用于教学科研方面,与之相对的,后勤管理应用方面则相对较少。不仅如此,各院校领导对于后勤管理网络化工作缺乏必要的重视,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高校后勤管理网络化的推行力度。除此之外,后勤管理人员网络应用水平培训的课程相对较少,企业管理人员工资水平相对较低,使得业务培训人员的学习积极性难以得到提升,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后勤aJmVLuUu0enO434nCuC+ww==管理网络工作的开展。
(三)信息化水平较低。高校后勤管理网络化主要应用在工具和餐厅的管理方面,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发展水平仍旧较低,网络技术应用范围得不到进一步扩展。现阶段我国部分高校应用一卡通进行宿舍和食堂的系统管理,极大的方便了学生,但一卡通的应用仅仅局限于本校,难以实现进一步拓展。
二、高校后勤管理网络化建设水平的提升路径
针对高校后勤人员管理网络化存在的一些问题,笔者认为,高校后勤管理部门的管理人员应当给予高度的重视,在今后的管理活动中采取有效措施,多管齐下,多措并举,切实将上述问题解决掉:
(一)树立后勤管理网络化意识,营造网络化氛围。笔者认为,高校后勤管理网络技术的应用在于人的选择。只有使后勤管理人员树立网络化意识,我们才能够进一步推广网络技术在高校后勤管理的应用范围。因此应当进一步强化管理人员对后勤管理网络信息化重要性的认识,使其认识到高校后勤管理之重要性,网络化的道路才能够实现发展,才能够更好的为广大师生服务。因此,各院校可以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实现后勤管理,网络化技术的宣传教育,并定期或不定期的开设网络信息技术的培训课程,充分调动大家参与后勤管理网络化工作的积极性。
(二)充分运用后勤管理管理资源,构建网络化管理体系。现阶段,部分高校已经实行了校园一卡制度,并在宿舍管理活动中应用了网络软件,这都是实现校园后勤管理网络化的重要资源,应当引起各院校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笔者认为,各院校后勤管理人员应当在此基础上加强资金投入力度,添加高校后勤管理其他方面的软件,例如工程建设和社区卫生等等,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实现管理的针对性,另一方面还可以不断的完善原有管理中存在的不足,降低人力和物力的投入。
(三)重视后勤管理网络运行,确保管理的安全性。众所周知,网络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因此其安全性较低。虽然后勤管理的网络化,为管理提供了便捷和自动化的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管理成本。但我们也应当充分意识到现阶段网络环境所存在的风险,应当建立安全可靠的网络系统,灵活运用多种安全手段,实现网络的安全,例如系统加密和访问控制等等,对于非法入侵行為给予制止。
三、结语
总而言之,对于广大高校后勤管理人员来说,实现高校后勤管理模式的网络化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投入成本,可以说是一举多得。随着社会的发展,网络技术水平的提高,高校后勤管理已实现网络化,已经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当然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也应当充分意识到,高校后勤管理也应当注意网络安全,只有在网络安全的保障下,实现高校后勤管理的网络化还能够提高高校后勤管理水平。
(作者单位为上海建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