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作为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是国民经济重大战略规划的基础,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国家及地区的资源配置、产业布局、城乡规划与生态建设,因此对京津冀地区人口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如何科学准确地评估京津冀各城市的人口发展能力?京津冀地区人口究竟在哪些方面不协调?这些问题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基本问题。
一、人口发展指数指标体系的构建
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着科学性、可度量性、可获性、可比性和相对独立性的原则,本研究从京津冀地人口活力、人口结构以及人口生命质量3个方面选取了11个指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二、测度结果与综合评估
用SPSS软件测算京津和河北各地市级人口发展指数,整理得出图1的结果。
资料来源:《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16)、《河北经济年鉴》(2016)、2016年各市统计公报。
综合水平:北京处于第一序列,天津、石家庄为第二序列。2015年北京人口发展指数为0.821,稳居第一,是第2名天津的1.5倍。石家庄以0.51排在第三位,邢台、承德、邯郸、廊坊、沧州、秦皇岛、唐山等7市人口发展指数位于0.3~0.5之间,而保定、衡水、张家口则在0.3以下。
变化趋势:天津、唐山、承德、邢台明显上升,石家庄、保定、衡水、邯郸明显下降。从变化趋势来看,京津冀“2+11”城市可分为三类。第一类为排名上升显著的城市,包括天津、唐山、承德、邢台;第二类为排名明显下降的城市,包括石家庄、保定、衡水和邯郸;第三类为排名较为稳定的城市,包括北京、秦皇岛、张家口、沧州和廊坊。
内部结构:人口活力与人口结构波动较大,人口生命质量较为稳定。从人口活力指数来看,承德、张家口和邢台人口活力大幅提升。从人口结构指数来看,北京与天津的人口结构大大改善。从人口生命质量指数来看,北京、天津、石家庄3市稳居前3位。
三、发展思路与对策建议
(一)促进人口均衡发展。交通一体化、产业承接转移与首都非紧密行政事业转移会促进人口从北京分流到其他城市。关于人口老龄化突出的问题,可以鼓励河北各城市的年轻劳动力向北京、天津迁移流动,同时发挥张家口、秦皇岛等城市的生态资源优势,吸引北京、天津的老年人前来安度晚年。
(二)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唐山、沧州和秦皇岛可以利用其港口优势,发展海洋经济,加强与天津之间的交流协作;张家口、承德和廊坊可以打造服务于首都的特色生态城市,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以及与北京关联度高的产业,优化人口就业结构。石家庄应发挥其区位优势,带动衡水、邢台和邯郸的人口发展;保定已经成为首都非紧密行政事业的疏解服务区,重在提高人口生命质量、提升人口经济结构。
(三)实现劳动力就地转移,走“就地城镇化”道路。仅仅依靠北京、天津等特大城市,无法吸纳数量庞大的农业剩余劳动力,“就地城镇化”成为劳动力转移的最佳路将选择。政府应该充分利用優质教育资源加强区域内农民工的职工技能与综合素质培训工作,提升其竞争力;继续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保障流动人口及其子女的教育、住房、就业等权益;推动本地区产业升级,带动本地区劳动力就业转移。
(四)重视教育资源均衡发展。河北省对京津两地大学生的就业吸引力并不占优势。改善的最佳路径就是依靠本地高等教育培养地方优秀人才,从而为地方发展出谋划策。河北应该利用北京和天津拥有的丰富且优质的高等教育资源,加强学术交流和人才共建,并结合地方人才需求,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的职业技术教育发展道路。(作者单位为山西财经大学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