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古就有敬老、养老的优良传统,传统的养老模式无外乎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两大类。养老机构是为老年人提供饮食起居、清洁卫生、生活护理、健康管理和文体娱乐活动等综合性服务的机构。与其他服务不同的是,养老服务是一种全面服务。是指养老机构不仅要满足老人的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照料需求,还要满足老人医疗保健、疾病预防、护理与康复以及精神文化、心理与社会等需求。虚拟养老院集中了传统的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的诸多优点,在保留我国传统文化中家庭养老习惯的同时,使老年人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的需求得到满足。
一、虚拟养老院的特点
虚拟养老院是一个信息服务平台,看似为“虚”,其实很“实”。它整合了许多社会上的有利资源,实现了居家养老的专业化。“虚拟养老院”投资少,服务范围大,老人不必住在养老院中被动接受服务,在家就可以挑选、享受专业化的养老服务。老人通过一个电话或网络的一个指令就可以在家享受到便捷的上门服务。服务标准也很详实,加上有管理和监督,老人从心理上完全能够接受,更具安全感,人性尊严也得到了保障。虚拟养老院不仅解决了老龄化社会老人养老和独生子女时间、经济能力有限之间的矛盾,同时有效整合了社区内的各种资源,节省了大笔资金,实现了居家专业化养老,并提高老人生活质量,今后必将成为老年人养老的一种新的趋势。
二、虚拟养老院将占据主导地位
随着家庭的增加以及现代社会节奏的加快,老人养老和子女时间、经济能力有限的矛盾愈发凸现,致使家庭养老出现了左右为难的尴尬。兰州石化公司东区目前有近10000名退休职工,而子女大多都在厂里上班,无法照顾老人,一些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只能花钱请护工来照料,而护工的服务内容单一,缺乏服务标准,服务品质存在天然缺陷,根本满足不了老人的需求。养老还是要靠政府、社会、企业的支持。而创建虚拟养老院单靠一方面的力量来完成是不可行的,需以全面的政策支持、动员和发挥企事业单位、社区组织、志愿者组织、家庭和老人自身等各方面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居家养老工作,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化和市场化机制相结合的养老事业发展机制。
虚拟养老院集中了传统的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的诸多优点,在保留我国传统文化中家庭养老习惯的同时,使老年人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的需求得到满足。从成本运营上看,由于虚拟养老院的规模化运作在市场竞争中无疑将占据主导地位。随着人类平均寿命的增长,社会老龄化问题越来越突出,中国老年人入住机构所占比例很小,老年人不愿意离开自己熟悉的环境,有一种怀旧的感情元素,也不希望离开子女,希望在家里就能得到周到的服务,而子女大多工作,没有时间和精力照顾老人,且老人需求不同,他们需要小时工、家政服务、月嫂、陪护、小家电维修等服务,但是看着市场上的家政服务公司,老人们又普遍觉得不知道该如何选择,而且家政服务收费标准较高,也达不到雇主满意的效果,许多老人需求多,而家政服务根本就无法满足。虚拟养老院服务中心以为老人提供日常生活照料服务为主,基本分为家政便民、医疗保健、物业维修、人文关怀、娱乐学习、应急求助等多方面日常生活照料的服务项目,充分发挥现代通信、网络技术,建立长效社区养老服务机制,老人通过电话或网络的一个指令就可以在家享受到满意的服务,这种采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养老模式,实现了公共及社会资源利用率的最大化,将老年服务产业推向高质、高端化。
三、养老模式创新的重要性
当下,在养老成为热门话题、各级政府和学者不断追求创新的情况下,所谓新的养老模式概念被不断提出,例如以房养老、娱乐养老、旅游地养老、老年大学养老模式等,但都未能多元化多层次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社区居家养老”是一种开放型、多元结构的服务模式,让各种人员和组织都可提供服务,老人选择的自由度大,进而可获得多重保障。“虚拟养老院”可以说是“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升级版,打破了原有的现实社区范围,由互联网构建了一个更为庞大的“虚拟社区”,整合提供更多的养老资源信息。
然而,面对不断推陈出新的养老模式,老年人似乎并不买账。南京大学2015年针对南京市多个有代表性的小区进行的一项关于“老年人养老状况满意度”的调查显示,超过一半的受访者选择了“一般”至“非常不满意”。为何这些看似美好的养老模式却叫好不叫座?在大家看来,老年人的需要是多层次多元化的,除了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经济来源,不少中低龄老年人对于娱乐、学习、工作也有着很大的需求,而这些模式都只突出了养老模式的个别要素,比如旅游地养老,可能只适合那些比较富裕的身体比较健康的中低龄老年人,只能是短时期的养老模式;老年大学养老也只适合爱好较多、兴趣广泛的老年人。我们普遍对于老年人的需要的认识有着局限性,中国快速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步伐让众多投资者产生无穷遐想,但大部分投资者更多想到的是建养老院,当他们发现中国养老院市场仍存在诸多不足而房地产来钱更快时,许多投资者就借养老院之名开发所谓养老地产,背离了广大老年人的真实养老需求。
四、养老院与虚拟养老院的区别
养老院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养老机构,入住养老院的老人,一般都是由于没有子女照顾等客观因素,而被动地选择养老院。许多老人都不愿意去,主要原因是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子女也不在身边,虽然有很多老人作伴,有人聊天,还可以参加很多娱乐活动,但还是行动受限。而且并非所有养老院的服务都一样好,护理人员的水平也参差不齐,与养老机构有关的忽视或虐待投诉案经常见诸新闻媒体。目前,国内的很多养老机构的硬件和软件服务设施跟不上,条件太差,老人也不愿意入住。虚拟养老院最大的特点就是居家养老,老人不用离开熟悉的环境,而且有子女陪伴,老人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的需求能得到满足。虛拟养老院这一模式被亲切地称为“没有围墙的养老院”。
根据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2013年中国老年消费者权益保护调查报告》显示,99.6%的受访老人愿意“居家养老”。养儿防老的观念在我国早已根深蒂固,和子女住在一起其乐融融是最理想的养老方式,一方面缘于这种家庭观,另一方面来自于老人自身的经济压力。这几年在居家养老模式的实践中,我国也逐步形成了“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多元结构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让居家养老有了更加丰富、动态的内涵。“虚拟”养老院虽然名为“虚拟”,服务内容和质量却是实实在在,能够满足老人的需求,虚拟养老院是老人们最需要的一种养老方式。
五、智能技术在养老服务中的运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养老产业也应该与时俱进,特别是智能技术在养老服务中的运用更是值得关注。比如电视、互联网可以成为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的重要工具;而智能化设施让子女或有关服务机构随时掌握老人的状况成为可能,比如患有老年痴呆的老人,虽然有家人或是陪护照看,但也会发生意外走失的情况,如果给老人定制类似跟踪器的高科技电子产品,一旦老人走失,通过定位就能及时找到老人,能避免许多隐患,让家人放心。建立老人健康档案尤为重要,如遇老人身体不适,能快速采取急救措施。
老龄化是世界性问题,但中国的问题尤为突出。由政府牵头主导,通过混合经济的运作,虚拟养老院必将成为今后老年人养老的一种新的趋势。虚拟养老院虽然应该成为主流养老模式,但有关部门和企业还是应该为不同老年人群提供不同的养老模式,同时根据老年人生命周期的变化,引导他们进行养老模式的切换。(作者单位为兰州石化公司离退休职工服务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