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的探讨

2017-12-29 00:00:00贾艳景玉洁
今日财富 2017年7期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是指商业银行通过风险分析、风险预测、风险控制等方法,预测、回避、排除或者转移经营中的风险,从而减少或避免经济损失,保证经营资金乃至金融体系的安全。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在市场竞争中举足轻重,经营管理的核心是风险管理,作为正在进行股份制改造的商业银行,如何从根本上防范和化解经营管理风险,建立一个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银行风险管理体系,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金融改革和发展的关键。

一、我国商业银行所面临的风险

从我国商业银行来看,商业银行风险主要表现在不良资产比例仍然较高,由于不良资产形成原因十分复杂,而银行稀释和消化不良贷款的能力目前还比较弱。当前部分行业投资过热己成为经济发展中的突出矛盾,一些银行对过度投资、重复建设盲目贷款,如果不切实加以解决,可能产生大量的新增不良贷款。减少新增不良资产,加大存量不良资产处置力度,化解银行风险任务艰巨。国有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低,资本利润率、资产利润率和人均利润率仍大大低于国际平均水平。金融违法违规行为屡禁不止,金融案件时有发生,有的触目惊心,而金融企业的防范机制和内部管理水平却跟不上。

商业银行存在的问题实质是金融体制和机制不健全,没有建立现代金融制度,没有真正摆脱行政机构色彩,公司治理结构存在严重缺陷,经营机制还没有根本转换,内部控制薄弱,缺乏有效的自我约束机制。

二、加强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的对策

(一)加强风险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全面风险管理能力的建设,离不开一支素质过硬的风险管理队伍。一是加强岗位准入管理,对各业务岗位实施持证上岗和等级管理制度。二是狠抓业务技能培训,开展各种形式的在职学习活动,切实提高各业务岗位人员对银行风险管理新技术、新方法的接受和掌握能力。三是根据业务规模及业务品种的特点,采取多种措施,进一步配足、配强风险经理、合规经理等专职风险管理力量。

(二)完善全面风险管理责任体系

一是落实领导责任,进一步强化领导机制。强化风险管理,坚决预防案件,各级党委是第一责任主体,各级行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各条线分管行长是本条线风险管理、案件防范领导层面的直接领导责任人。各级领导干部按照风险管理和案件防范的职责要求,真正将风险管理与业务经营紧密结合起来,切实做到同谋划、同布置、同落实、同考核。二是落实管理条线的部门责任,进一步强化部门协调机制。三是落实岗位责任,进一步强化操作层面的监督机制。强化风险经理、运营主管等关键岗位人员的履职管理,把风险排除在现场、排除在源头、排除在第一道防线。

(三)实行信贷业务全额、全周期管理

在继续加强传统信贷业务和表内业务管理的基础上,把表内、表外和类信贷业务全部纳入管理范畴。对于理财融资、权益类业务、债券投资、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承销等类信贷业务,严格比照自营贷款的管理要求管理;对于理财资金投资同业存款及同业借款等同业业务,比照表内同业业务的要求进行管理;对于非标准化债权资产,严格按照银监会相关要求强化风险管理。

充分认识當前贷款质量管控工作的艰巨性与复杂性,克服过去宽松环境下形成的惯性思维,始终保持高度的风险敏感性,提高风险应对的主动性。从客户准入、贷款审批、用信和贷后管理、不良处置等各环节着手,不断强化贷款全周期管理,主贷款审批、用信和贷后管理、不良处置等各环节着手,不断强化贷款全周期管理,主动采取措施防止贷款质量波动,前瞻性化解风险,及时处置消化损失,确保银行贷款质量总体平稳。

(四)加强风险化解处置工作

首先,加大逾期、欠息清收力度。严格信用到期管理,将清收逾期、欠息作为短期内化解风险的重中之重,尽最大可能压降逾期欠息贷款总额。其次,加大高风险客户化解力度。通过风险台账,全面、动态地监控企业风险状况,针对不同的风险级别,逐户制定风险化解处置方案,采取抓紧对应的风险化解措施,并定期评价措施效果。第三,严控重点区域信用风险。加强与政府部门协调,严格控制好区域内核心骨干企业的风险暴露,密切同业协作,防止风险连锁集中爆发。第四,提高风险化解措施的针对性。对担保圈客户,通过理清担保关系,找准圈中关键节点,积极稳妥化解风险;对大额风险客户,通过参与客户的风险化解处置过程,努力减少损失。

三、结语

总之,风险管理是现代商业银行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它在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战略既要放眼国际银行业风险管理的发展趋势,也要立足风险管理的现实基础,既要坚持业务的持续健康发展,也要保证长期为股东创造价值。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时期,金融市场的发育还不健全,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和可能取得的收益比国际同行更加充满不确定性,这也意味着我国银行业的风险管理更加充满挑战。(作者单位为山西财经大学财政金融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