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样性的减少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最近几年的研究发现,全球的生物多样性减少速度惊人。人类的行为直接和间接造成了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尤其是人类开垦荒地、砍伐森林以及大规模的工业化导致气候变暖,造成了物种的减少,甚至灭绝。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至关重要。
一、生物多样性现状
(一)一些研究提出,在过去的100年里,地球上45%的森林已经被砍伐掉;在过去的50多年里,地球上的生物种类正在以相当于正常水平1000倍的速度消失,全世界目前约有3.4万种植物和5200多种动物濒临灭绝。
(二)2016年7月15日的美国《科学》杂志发表的一篇文章称,地球陆地上58%地区的物种多样性完整指数已低于安全值。研究人员在18659个地点进行了238万次记录,共录得39123个生物物种。以此数据界定,相较于没有人类活动的地方,所谓“安全”地方的在地物种数量必须至少达到90%的水平。但是,目前地球陆地上58%的地区物种达不到这个水平,在这些陆地上居住着全球大约71%的人口。
(三)物种多样性完整指数低于安全值主要由于人类的农业用地、道路与城市发展持续扩充所致。受到物种减少冲击最大的是美国、阿根廷、南非与中亚的草原地区,这些地区的动物与植物数量皆因人类活动而减少。
(四)2015年5月,英国《自然》杂志上发表伦敦大学学院纽博尔德的一篇文章指出,过去500年来,人类已经使陆地上野生动植物总量减少了10%,物种总量减少了14%,绝大多数损失都发生在100年以内。这是研究人员分析了70多个国家的近2.7万个物种、100多万条生态多样性改变记录后发现的。14%的物种灭绝只是全球平均水平。在一些地区,生物多样性保存较好,而在其他地区,例如西欧,已经失去了20%-30%的物种。
二、生物多样性的作用
(一)生物多样性为我们提供了食物、纤维、木材、药材和多种工业原料。我们的食物全部来源于自然界,维持生物多样性,我们的食物品种会不断丰富。
(二)生物多样性还在保持土壤肥力、保证水质以及调节气候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黄河流域曾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摇篮,在几千年以前,那里还是一片十分富饶的土地。树木林立,百花芬芳,各种野生动物四处出没。但由于长期的战争及人类过度地开发利用,这里已变成生物多样性十分贫乏的地区,到处是黄土荒坡。
(三)生物多样性的维持,将有益于一些珍稀濒危物种的保存。如今仍生存在我们地球上的物种,尤其是那些处于灭绝边缘的濒危物种,一旦消失了,那么人类将永远丧失这些宝贵的生物资源。
(四)生物多样性具备社会效益:由于生物多样性保存了自然界千姿百态的生态环境和极为丰富的种质资源基因库,它是“自然博物馆”,使得我们可以更准确地认识生物间的制约关系,研究合理的生态结构,应用于生产实践,促进科技和社会的发展。
三、生物多样性与绿色发展
(一)《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把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作为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途径;提出了“生物多样性丧失速度得到基本控制,全国生态系统稳定性明显增强”的主要目标和“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等重点任务,为进一步做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推动绿色发展提供了良好氛围和重大机遇。
(二)绿色发展的重要意义 。人类与自然之间是一种在不断作用中求得有机和谐的复杂过程。人类在地球上生存繁衍的环境基础日益遭到破坏,在以经济发展为前提,谋求社会的全面和谐进步为目标的前提下,生物资源的持续利用是社会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绿色发展的进程能否顺利进行的根本保证之一就是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v9ovj8iyoDQKgR27EsbBFw==(三)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生态安全和粮食安全的保障。企业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不仅是企业的责任和机遇,也是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
(四)绿色发展是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同推进的基本保障。生物多样性保护需要做到“知行合一”,在治理过程中要注重向前延伸,针对濒危物种,可以采取迁徙保护的措施,通过对栖息地保护再回迁,恢复它的生存性,这是一种可取的做法。
四、堅持绿色发展、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一)扎实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夯实保护基础。以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为重点,开展本底调查与评估,构建观测网络体系,加强就地和迁地保护建设,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恢复与减贫,提高保护水平。建立自然保护区可以保护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维护自然生态的动态平衡。还能保持物种种类的多样化,保护动物、植物、微生物物种和一些珍稀物种及濒危物种,使其免遭灭绝。最重要的是自然保护区能维持生态系统和自然资源的永续发展和持续利用。
(二)推进产业绿色化发展。将绿色经济作为发展的主攻方向,发展有机农业、生态农业,以及森林旅游等绿色产业。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推动节能环保技术、装备和服务水平显著提升,规划建设产业化示范基地,引导绿色发展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推动建立绿色金融、绿色贸易体系。进一步完善绿色金融、绿色贸易的政策法规和体制机制。建设绿色银行,开发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融资市场。
(四)深化国际合作。积极推进生物多样性政策对话与务实合作,拓展合作渠道,把生物多样性保护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推动南南合作、南北合作,努力实现绿色发展共赢。
保护生物多样性是衡量一个国家生态文明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标志。实现绿色发展,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对于增强生态产品提供能力,提高资源环境承载力,维护生态平衡,倒逼经济转型,推动产业升级具有重要意义。(作者单位为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1517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