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控制是一整套方法构成的体系,目的是利用内部详细分工形成各个部门,再利用各部门之间的合作、制约关系协调经济活动、保护经济利益。严格的说,财务风险防范也可以纳入企业内部控制的范畴之内。财务风险对企业的危害非常大,其可能导致资金链断裂、生产中断等问题。分析企业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对企业的经营发展有一定积极意义。
一、当前企业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工作的不足
(一)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工作的联系不强
企业内部控制的主要目的是保护经济利益、协调并控制经济活动,在该理念要求下,内控管理的目的是强化内部控制的完善程度以及执行,鉴于内控和财务活动之间的必然联系,二者的关系需要明晰化,并在现有基础上更为紧密的联系起来。然而目前看来,相当一部分企业虽然进行了内部控制和内控管理,但并未将其与财务工作紧密结合,或者没有将其与财务风险防范工作融为一体,导致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脱节,内控管理无法有效提升财务风险防范能力。如某企业通过内控管理强化了财务工作的精细程度,但主要措施是控制支出,内控管理没有和财务风险防范发生直接关系,也就很可能无法起到较大的作用。
(二)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工作缺少必要的制度作为支撑
制度是工作开展的基本保障,内控管理工作和财务风险防范工作均需以制度作为支撑才能更为有效的开展。现代企业管理讲究落实责任,假定某企业准备进行内控管理,首先要确定管理人员,如果该企业缺少常规的内控管理制度,人员在进行各自工作的情况下,没有足够精力负责额外的内控管理工作,内控管理很可能流于形式或者无法执行。同样,财务风险防范也需要以制度为支撑。当前阶段,部分企业将财务风险防范工作交给财务部门或者由董事会、企业高层负责,以上几种情况均不是完全合适的,财务部门不了解企业的运营方向,很难做到精准防备风险,而企业董事会和高层的工作压力较大,又不够了解基层情况,其指定的财务风险防控计划同样带有不可行性。缺少制度支撑,企业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工作难以进行。
(三)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工作的执行不到位
执行不力是困扰相当一部分企业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的主要问题,部分企业由于产权的特殊性,以上两个工作的开7fe574b7523028af990fcaa2ebb6d083展更是难上加难。以内控管理为例,内部控制的一个核心组成部分是预算控制,假定某企业制定了完备的预算方案,包含行政开支、生产线增加、市场拓展等一系列内容,但如果内控管理不力,负责预算的人员并不严格按照要求进行计算,那么预算结果一样是不可信的,预算控制也就失去了意义。如何强化执行,是企业未来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工作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强化企业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的措施
(一)明晰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工作之间的关系
强化企业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工作的核心要求是必须明晰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工作之间的关系,按市场经济一般规律和我国企业的普遍现状来看,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的关系为:内控管理决定了财务风险防范的水平,财务风险防范是内控管理的构成部分和主要内容之一。
分析内控管理前,可以先了解内部控制。内部控制包括控制环境、控制程序和会计实施三个基本要素,具体流程包括授权组织、方案制定、調整优化、实际执行、控制报告五个部分。财务风险防范的流程与此基本相同,通常来说,企业财务风险来自于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以某企业为例,该企业的业务重点是精密仪器制造,属于非上市公司。其财务风险来自于内部和外部两方面,内部风险包括资金预算、分配的合理性,外部风险包括资金链的可靠性、市场竞争等。资金预算等内容属于内部控制的组成部分,该企业对其进行有效管理,明确下一阶段需求投入400万元资金用于生产线改良,并将该笔资金明确在预算工作中。资金链方面,企业最初依靠股东注资运营,在进入正常运营流程后,则依靠经营利润维持日常工作,由于下一年度企业要投入大笔资金用于生产线改良,原本的利润收入不足所用,因此企业决定建立新的资金链条,企业负责人通过私募股权资金的方式募集资金200万元,并通过银行贷款200万元,充实到企业财务部门中,资金链得到明显的完善,资金来源也更加多元化,即便某一个分链条断裂,企业也有足够的能力应对风险,财务风险防范水平得以提升。
上述案例中,企业首先明晰了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工作之间的关系,之后以内控管理带动财务风险防范工作,使该项工作的能力得到显著提升。这一模式可以作为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工作的基本模式加以推广。
(二)建立完善的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体系
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体系,也即内控管理制度和财务风险防范制度的统称,由于二者关系紧密,将两个制度合并为一个体系。具体来说,内控管理制度的建立需要注意三个方面,即明确目标、合理把控、优化调整;而财务风险防范制度的建立需要注意的问题则是选用专业人员、注意了解内外环境。
内控管理制度方面,明确目标是指企业在进行内控管理前,明确影响财务活动的诸多元素。如上文所述的精密仪器制造企业,在面临市场竞争的情况下,该企业为了保持利润,决定完善生产线,该活动中,影响财务的元素包括生产线完善费用、人员费用、安装费用、误工费用等等,以上诸多内容均要通过内部控制细化,纳入预算的范围并形成制度。合理把控是指针对目标花费进行估算,将花费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精密仪器制造企业的生产线完善活动,核心目的是保持生产线处于较为先进的水平,在这一要求下,生产线的处理器等设备应予以更换,确保其先进性,而传送带、金属外壳等并不影响生产效率,可予以保留,在内控管理中也要予以注意、形成制度。优化调整是指在整体方案拟定后,对其进行评估,完善各项细节、进行必要调整。
财务风险防范制度的两个要素是选用专业人员、注意了解内外环境。人员的选用是财务风险防范能力高低的关键,由于当前市场经济时代竞争激烈,进行财务风险防范不只要求人员具备基本的财务知识,还要求人员具备一定的市场分析能力和战略眼光,在这一标准要求下,专业人员是财务风险防范工作必不可少的支持要素。企业可以选拔具备财务能力的人员培育其市场分析能力和战略眼光,或者选择市场人员培育期财务能力,以此保证财务风险防范制度得以建立。了解内外环境时财务风险防范的主要依据。
(三)强化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工作的执行能力
执行能力的强化可以通过建立监督制度实现,监督的对象包括内控管理和财务风险防范两个大方面。以内控管理监督为例,由于内控管理的对象多种多样,执行是一个过程,监督需要与之一一对应。假定A企业准备进行预算,其目前的核心业务为某在建工程。工程涉及支出的均为预算管理对象,为便于进行分析,将其大致分为人员费用、建安费用、材料费用以及其他费用。在进行材料费用预算时,基础是现有材料的价格,包括水泥、钢筋、骨料等,但人员进行计算时,不能只考虑当前物价,由于各类材料的价格存在一定的动态变化,预算也要考虑变化的可能,该项工作需要在监督下进行。如上文提到的资金链断裂问题,再建立新的资金链时,要考虑新资金链的可靠性,如果选取银行作为融资对象,需考虑利息偿还问题,如果进行私募股权基金融资,需要考虑产权变更问题,该工作需在监督下进行,以确保方案的合理性。监督能够强化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工作的执行能力。
三、结语
通过分析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工作的渗透,了解了相关基本内容。目前来看企业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工作存在一定不足,通过明晰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工作之间的关系、建立完善的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体系、强化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工作的执行能力可以有效解决。后续工作中,应用上述理论也有助于企业强化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工作。(作者单位为青岛能源泰能热电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