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 ,成本会计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而成本会计作为一门新型学科;必须适合中国的实际国情;因此,要求成本会计向电算化方向发展,并进一步完善成本会计内容。成本会计的新变化来源于企业制造环境的变化和现代管理理论与方法的不断创新。
成本管理会计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它涉及多学科相互交叉,与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共同构成会计学的三大分支学科。对于成本会计理论而言,合理界定其内容,加强成本会计理论体系的研究,既对完善会计学科有重要意义,又有利于加强对成本会计实践的现实指导。
一、成本会计的内涵及职能
成本会计从19世纪下半叶产生到现在,是逐步成长和完善起来的。成本会计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应当具有完善的理论体系。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成本会计正在不断注入新的内容,成本会计包括的内容也越来越多。当今较有代表性的观点认为,成本会计包括以下内容:(一)成本预测;(二)成本决策;(三)成本计划;(四)成本控制;(五)成本核算;(六)成本分析;(七)成本考核。
成本会计是企业财务人员为协助企业管理生产经营活动或制定策略性决策,根据经济价值的市场运作规律,以成本核算为中心内容,采用成本控制方法、有效的降低企业成本与改良品质的企业管理行为。企业成本会计,是针对企业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成本核算与管理控制所进行的财务活动,是为了求得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而核算全部生产费用的会计。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就是在市场价值规律下追求以最低成本消耗来获取最大经济效益的过程。企业成本会计的主要职能是针对企业发展所进行的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考核以及成本监督。
二、成本会计理论
企业成本会计,是针对企业成本核算与控制进行的管理活动。企业成本会计理论,是实现企业成本会计活动科学高效运行的前提条件。
(一)企业成本会计的目标分析
作为一种服务性机构,成本会计是从企业成本的计量、核算与监督等方面,为提高经济效益服务,其核心在于关注成本费用的计量,不存在企业间的横向比较。企业成本会计目标是一定时期内相关企业成本会计工作应达到的具体目的,是成本会计理论的最高层次,具有历史性和时代性特征。
(二)企业成本会计的独立性
成本作为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产品生产的资金耗费,是企业发展的要素,企业成本管理是通过企业会计来实施的以成本预算和控制管理为手段,致力于成本要素的反映与监督,以完全成本核算、变动成本核算及标准成本核算作为主要内容的经济成本管理活动形式,相对来说,企业成本会计具有明显的独立性特征。
(三)企业成本会计计算方式
企业成本会计中,成本计算同属于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功能范畴,具有两重性特征。企业成本计算是为企业优化决策,有效经营和严格成本控制服务的。企业往往采用分批成本计算与分步成本计算方法来计算成本。基于实际需要,很多企业综合分批法与分步法进行成本计算,有些企业还采用诸如分类法、标准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等辅助性方法进行成本计算。
三、对当前企业成本會计的建议
当前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探究企业成本会计的标准化与规范化管理对策,是推动企业经济健康发展的必要措施。
(一)完善企业成本会计体系
市场经济的多元化发展导致了企业成本会计的复杂性,企业改革的深入,为企业成本会计的创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新形势下,企业必须基于传统会计理论基础上,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要根据实际需求构建科学的企业成本会计理论研究体系,充分发挥企业成本会计的功能作用。
(二)创新企业成本会计方法
企业成本核算的目的是实现经济效益,合理的企业成本会计方法对于促进企业经济发展有着良好的推动作用。企业成本会计中,坚持技术创新原则,注重以人为本,强化服务职能,创新和优化成本管理方法措施,构建成本控制激励机制,激励全体职工共同参与成本控制,实现企业成本会计的预测核算与会计功能。实行适合本国国情的成本会计方法。
(三)实现企业的会计信息化
会计信息化,是当前企业会计改革的重要目标,相对于企业财务管理来说,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促进了企业会计的质量和效率。以电子计算机为手段的企业成本会计,加快了企业会计信息的处理和反馈,对于及时进行成本预测、成本决策以及有效实施成本核算与成本控制具有重要意义。加快企业成本会计信息化建设,为成本会计提供可靠的信息化技术支持,成为企业会计工作的重点。(作者单位为山西财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