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对于残疾人工作能力和职业水平认识有限,往往把残疾人判定为“残废人”,对其就业问题的关注度也较低。而残疾人作为社会公民依法享有就业的权利,因此,有必要针对残疾人的就业现状及社会公众对残疾人就业的关注认知情况及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剖析。本调研深入探究影响残疾人就业的内生与外生因素,并根据一手资料结果为社会和政府提出解决残疾人就业的相关建议,以更好地促进残疾人就业。
一、调查准备
我们采取简单随机抽样对长春市全体市民进行调查。在数据收集方面,我们采用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对于数据分析,我们结合描述分析、交互分析、对比分析和卡方分析等方法。问卷设计方面,我们针对残疾人和民众设计了两份问卷,一份主要调查残疾人就业的现状,另一份主要调查社会民众对于残疾人就业的关注情况。在问卷正式发放之前,我们对两份问卷进行了试调查,从而发现问题并修改,然后进行可靠性分析,测得残疾人问卷信度系数0.789,民众问卷信度系数0.818,均通过信度检验且信度较高。
二、残疾人就业现状
在长春市残疾人就业现状方面,通过研究可得:第一,残疾人就业现状方面。首先,近一半残疾人处于失业状态;其次,残疾人求职途径方面比较稀缺,依靠亲友介绍和自我就业是残疾人求职的主要途径。然后,已工作残疾人的职业性质具有职业类型局限性、工作稳定和更换频率小的特点。残疾人在农、林、牧等生产方面就业的人员比例最大,而从事事业单位工作的残疾人比重最小。最后,残疾人对现有工作满意度较低。残疾人对于当前工作满意度的5分量表总平均分为2.76。综上所述,残疾人就业现状方面具有残疾人就业率较低,求职途径较稀缺,就业类型固定,工作稳定性高,工作满意度较低的特点。第二,残疾人就业态度现状调查。一方面,残疾人对就业形势持消极看法,残疾人自身缺陷带来了求职歧视,对其就业带来负面影响。同时,有67.9%的残疾人在求职过程中遭遇过不平等对待。另一方面,通过对不同就业状态下残疾人的就业态度调查得,绝大多数残疾人都有积极的工作态度,希望通过工作实现自身价值。
三、残疾人就业关注现状
在长春市残疾人就业关注情况方面,通过研究可得:首先,民众对残疾人就业问题关注程度较低。调查显示,民众关注度在一般关注及以下的占比为81.7%。进一步地,通过这种关注度和性别,年龄,学历进行差异分析得出,不同性别民众对残疾人就业的关注程度较类似,但年龄大、学历高的民众对相对于年龄小、学历低的民众对于残疾人就业的关注程度普遍更高。然后,民众对于残疾人就业情况的认知及看法方面。调查发现,社会公众对残疾人就业情况认知与现实情况较一致,但对残疾人职业分布以及就业途径认知存在一定偏差。60.2%的民众认为少部分残疾人有工作,这和残疾人当前就业率大致一致。最后,民众对于残疾人就业情况态度方面。民众对于残疾人就业障碍方面认知清晰,并且公众支持政府设置保障金、支持残疾人创业,也希望残疾人能过上更好生活。但是,针对政府对于残疾人就业扶持方面,公众的态度存在差异。有58.1%的民众认为应该有偿扶持,41.9%的民众则认为应该无偿补贴。
四、影响残疾人就业的因素
在长春市残疾人就业影响因素实证分析部分,提取出对残疾人就业产生影响各种内外性因素,并对其进行深入分析,得到如下结论。内生因素方面。首先,人口学变量方面残疾人性别,年龄,学历,婚姻状况通过卡方检验,表明这些变量对残疾人就业情况都有显著性影响。男性,中年人,受教育程度高,初婚有配偶的人群,就業情况较好。残疾等级较低的人群、视力、听力、言语残疾、具有专业技能的残疾人就业概率较高。最后,在残疾人家庭状况中,家庭残疾人所占比例高对残疾人就业率有促进作用,而家庭经济状况未对残疾人就业造成显著影响。外生因素方面。一方面,社会支持调查中发现,参加社会保险对残疾人就业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另一方面,政府对残疾人的支持调查中发现,残疾人对政府工作总满意度较低,5分量表的平均分为2.87。当前培训机构不足,安排岗位难以落实,没有完善的保障政策等问题都直接或间接对残疾人就业造成影响。
五、改善残疾人就业问题的建议
结合残疾人深度访谈分析所得信息结合调查问卷分析结论,提出残疾人就业的相关建议。首先,社会方面,我们应该营造扶残助残的良好社会氛围;用人单位也应该摘掉有色眼镜,积极合理地安排残疾人就业。其次,政府方面,要加大对残疾人教育的投入,为残疾人提供职业指导和相关培训;完善残疾人就业法律法规体系,并抓好落实;然后拓宽就业渠道,提高就业质量。最后,残疾人自身方面,应该正确认识自己,并提高自身文化素养和职业技能。(作者单位为吉林财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