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民间的借贷、银行的贷款、国家间的信贷合作,银行授信审批都发挥了重要的风险防控作用。我国银行授信审批与发达国家比实行的较晚,但是在审批体制改革方面,我国也逐渐的吸收了一些国外先进经验,摸索了适合我国授信审批的体制,建立了审贷不同环节相互制衡的机制,划分了各环节的风险管理职责,实现了职能的分离。虽然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是我国银行授信审批的现状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使审批流程上与业务实际发展需求不匹配。
我国目前银行授信审批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人员配置与审批体制不协调,没有完善的审批制度、责、权、利不匹配 ,审批层级多、效率低等问题。为了加强我国银行授信审批,有效遏制银行贷款审批环节上的风险,在新的形势下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改革。加强岗位资格认证制度的贯彻,为员工提供岗位培训,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充分调研细化审批制度条款,加强内部控制评价,科学评估、简化操作流程,建立并完善有效的管理机制。
一、我国银行授信审批的含义
授信是指銀行向非金融机构客户提供的资金,或对客户在有关经济活动中可能产生的赔偿、支付责任做出的保证,包括贷款、票据融资、融资租赁、贸易融资、透支以及各项垫款等表内业务,票据承兑、开出保函、备用信用证、信用证保兑、借款担保、有追索权的资产销售、未使用的不可撤消的贷款承诺等表外业务。授信按期限分为短期授信和中长期授信。客户提供相关的资料,到银行来做业务审批,一般由客户经理按照审批流程来办理审批过程。
二、目前我国银行授信审批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岗位设置不合理,相关工作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在实际工作中,人员岗位设置“重审批、轻审查”,审查权力往往被审批权力人占据,不能充分发挥审查的权利。银行审批体制人员设置中还存在一人多岗,造成责任难以划分,存在业务处理速度缓慢等问题,埋下了很大的操作风险。银行审查审批人员岗位上岗考核机制不健全,人员稳定性差 、随意性大,有些审批岗位人员缺乏实践经验,脱离业务实际,风险把控上比较薄弱。
(二)审批要点精细化程度不高,缺失有效的审批落实框架,监督内控不健全。 银行的审批制度多数仅限于对完整性、合法性、合规性审批的概述,没有合理的审批落实框架建议,缺少要点细节的条文,没有形成系统的操作标准,有时只能是凭借审查审批人员自身的经验来操作,风险把控抓不到重点。业务部门与审批部门没有及时的沟通,缺少回访跟踪机制。内控审计部门对贷款落实不到,缺少严格的责任问责制。
(三)授信审批层级多、效率低 ,责、权、利不匹配,审批流程上与业务实际发展需求不符。在实际审查审批中,贷审分离的制度在银行贷款审批体制中没有充分发挥出作用,设置了多层级的审查和审批,审批条件比较复杂,流程循环往复,审批效率比较低,很难保证业务质量。审批牵涉的人较多,审批责任落实比较难,无法进行有效的问责,没有与风险承担责任相匹配。
三、加强我国银行授信审批改革的有效措施
(一)加强岗位资格认证制度的贯彻,重视员工岗位培训,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设置审批岗位上岗考试的资格认证制度,选拔最合适的专业人才,确保选拔人员的公平、公正。深入贯彻岗位资格认证制度,提高人员专业素质水平,激发员工主动学习的动力。同时增加培训的数量,提高培训的质量,重视岗位培训和后期效果的检验评价。
(二)结合实践,细化审批制度条款,加强内部控制评价。最好调研、整理和评估工作,审批制度条款要结合审查的关键要素,适当增加一些例子,注重授信政策的有效性。发布审批落实条件框架建议书,针对借款人的多方面信息落实条件建议,使审批人员有章可循。加强审计部门的内控管理工作,将该考核机制纳入的绩效考核体系中。
(三)简化操作流程, 科学评估,完善责权对等的管理机制。减少阻碍业务发展的审批层级,进行科学的风险控制评估后,适当针对业务的特点,简化审批流程。参考风险收益与评价等指标,实行独立审批人机制,优化审批流程。严格执行的责任问责制 ,防止发生权力滥用的情况,按照审批人的工作量给予绩效奖励,实现责、权统一。
四、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信贷业务发展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可是授信审批随着业务的增长其效率显示出了不足,服务产品创新不够,授信需求与服务能力之间的存在一定的矛盾。银行授信时间过长,由于审批效率低而丢失了盈利的业务机会,授信过程压力逐渐增大。因此,在新的形势下改革原有的银行授信审批现状是很有必要的,加快授信速度,改革授信审批流程,有效规避风险是非常重要的。实行直线职能式管理,通过总行一体化管理,提高总行对授信风险的总控能力。建立并完善授信审批的各项制度,强化风险把控理念。(作者单位为哈尔滨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