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农业在现代农场中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它以计算机、互联网、3S等现代化信息技术作为技术支撑,不仅有利于增产增收,还能改善生态环境,节约能源,节省劳动力,促进我国农业的整体发展,本文论述了智慧农业的特征、意义及发展现状,并提出了相关的解决措施。
一、智慧农业的特征及意义
首先,智慧农业具有精确性,智慧农业可以根据现代化信息技术对时间、空间及土壤的湿度等调节对作物的投入,作物需要的多就多投,需要的少就少投,做到节省资源,并对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其次是效率高,智慧农业是对农业进行智能生产,运用智能化机械,可以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节省劳动力及财力,实现农业工厂化生产,还可以提前预报自然灾害以避免过多的损失。再次,智慧农业有可追溯性,它可以记录农作物的生长环境、气候及加工配送的视频,并把这些视频以二维码的形式印到农产品的包装袋上,这样消费者在购买农产品的时,就可以直接扫描二维码来追溯农作物的整个生长生产和加工过程,从而保证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最后,智慧农业可以改变农业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观念,智慧农业具有非常完善的科技及电子商务网络体系,从事农业的生产者不用出门就可以通过网络了解市场动向,并获得相应的技术知识,从此,生产者不用依靠传统的生产经验进行生产,会有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指导,从而降低经济损失,提高收益。
智慧农业具有重大的发展意义,首先,智慧农业强调的是一体化生产的农业,也就是说,进行农业生产涉及的不仅仅是农田,还包括农田周围的养殖及村落,实现物质与能源的循环利用,通过智能化设备对生产环境进行检测,检测内容包括能源的消耗及污染物的排放,这样可以保证能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并对污染物进行有效的处理,改善环境质量。其次,智慧农业可以改善生态环境,众所周知,在传统的农业当中,人们为了防治病虫害、提高土壤的肥力而肆无忌惮的乱喷农药和化肥,不仅浪费了大量的资源,还对环境造成了污染和破坏,因此,这种生产方式急需改进,而智慧农业则是根据定位、追踪、监控和管理对作物进行实时的有效监管,针对作物缺什么、哪里缺、缺多少进行有效的补给,做到尽可能的投入最少收益最大。
二、智慧农业在我国发展所面临的挑战
首先是农业信息化基本设施建设迟缓,因为我国国土面积庞大,各地的经济发展程度不同,因此,不是每个地方的信息化建设都十分发达,这就阻碍了智慧农业的步伐,其次是农业规模化低,由于我国地形类型复杂多样,多山地少平原,所以土地呈现出崎岖不平的状态,因而难以进行大规模的生产,主要以小户型的农业类型为主,不便于规模化的管理,导致还有不少农民靠天吃饭。第三是广泛应用的技术条件不成熟,虽然在农业中已经运用的物联网技术,但是由于技术不成熟,还需要时间加以突破。最后,对技术人员的培训难度大,目前从事农业生产的人普遍年纪偏大,因此,文化水平普遍偏低,接受知识的能力不强,所以对其进行专业培训的难度十分大。
三、相关对策
首先要全面培养技术型人才,鼓励创新。国家要下达相关政策,把培养技术型人才最为一项惠民政策,同时要联合高校、企业及研究院加强对人才的培养,并且要提升大家的创新能力,对此,国家还要设立相关的奖励机制,对积极创新的人予以一定的奖励,以激励大家不断进行创新。其次是科学规划、统筹发展、生态发展,在发展智慧农业的时候要学会因地制宜,根据地形特点及气候条件决定生产的农作物,科学地规划园区功能,提倡绿色发展,节约能源,减少浪费,向生态农业进军。最后要提高农产品质量和消费者的幸福指数,智慧农业可以通过现代化技术对农作物进行实时的监管,包括农作物的生长情况生产情况及加工、销售等情况,并把这些做成视頻,以二维码的形式印在商品上,消费者在购买时可以通过扫码来了解农产品的整个生产过程,以确保商品的质量安全。
四、结语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同时人口基数大,对粮食的需求量也很大,因此农产品产量的提高十分重要,而目前我国还使用传统的农业生产技术,不仅不利于产量的提高,还会一定程度的对环境造成污染,所以要改进技术,进行智慧农业生产,利用现代化信息手段,对农业生产水平进行全面的提升。(作者单位为丰博信息科技(广州)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