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针对民众的投资理财现状进行调查,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为了了解民众的理财情况,作者对民众进行了问卷调查,从调查结果中分析民众对于投资理财的方式、投资比例等,同时了解民众对金融机构提供的理财产品评价,以及民众的理财风险偏好和对未来投资理财的判断,进而建立模型,对影响民众投资理财因素进行研究,强调理财的意义,加强民众的理财意识,并给出相应的理财建议。
一、理财意义
个人理财的意义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很重要的,不论贫富,都需要有个人理财的意识。钱不多的时候就需要个人理财的知识让你的财富达到最大效用,物尽其用,一块钱花出二块钱甚至更多财富的意义。让自己的生活可以达到当下财富状况下最好的情况。对于拥有巨大资产的人而言,个人理财的意义更是非同一般。巨大的资产全部放在银行中是种资源浪费,如何让这些财富创造更多的价值,赋予这些财富创造力与生命力,实现社会资源的充分配置,实现整个资金运动中的多赢,对于个人和社会经济都是有很积极的作用的。
二、调查开展
我们采取简单随机抽样对长春市市民进行调查。在数据收集方面,我们采取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对于数据分析,我们结合描述分析,交叉分析,相关分析等方法。在问卷正式发放之前,我们对问卷进行了试调查,从而发现问题并修改,然后进行可靠性分析,测得问卷信度系数0.739,通过信度检验,说明问卷可靠有效。
三、理财现状
在长春市民众理财现状上,我们调查了受访者对理财业务的了解程度,相应的产品及原因、理财资金所占总收入的比例和目的。首先,对理财业务的了解程度,我们设置了5分量表,得到的结果显示个人对理财业务的了解程度为2.96,了解程度较低。其次是受访者对理财产品的选择,结果显示银行储蓄依旧是54.4%的人群的选择,但与前几年相比,其比例下降明显,而保险这一理财产品上升趋势明显,已经受到了43.8%的受访者青睐,同时股票、基金、国债的比重提升的幅度也较大,大有赶超之势。其次是受家庭收入的影响。接下来我们对受访者投资理财(除储蓄)占总收入的比例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有91.3%的受访者投资理财比例在35%以下,说明大部分的受访者投资理财还是比较谨慎,偏于保守。最后我们探究不同受访者投资理财的目的,结果显示,25岁以下的受访者投资理财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合理安排收支;而对于25-45岁这个年龄段的受访者,他们投资理财更多的是为了资产快速升值和提高自身的生活质量;45-65岁的受访者则是为了资产保值,抵御通胀;对于65岁的受访者而言,医疗,养老则是他们的头等大事。
四、理财环境及表现
在影响投资者选择理财产品的因素中,受访者最关注的是产品的投资风险、收益率和金融机构的品牌和信誉,说明大部分的受访者的风险意识还是较强的,在选择上比较谨慎;而产品的期限和起点金额也在投资者的考虑之列,大部分的受访者家庭年收入低于10万元,他们不敢投资长期产品或者不能投资起点高的理财产品,对此金融机构可以针对低收入者设计低起点、短期的理财计划。在受访者的理财表现上,大部分的受访者表示享受过理财产品,并对此基本满意;在投资理财风险选择上,大部分的受访者偏好保守型,他们希望理财产品一定要保证本金,收益最好高于储蓄;然而也有少部分受访者偏好激进型,他们更希望收益盡可能的高,即使损失大量的本金也可以承受。然而我们要知道,投资有风险,高回报往往伴随着高风险。
五、建议
(一)与时俱进,更新理财观念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民众的可支配收入越来越多,而长期以来传统的理财观念根深蒂固造成民众在认识上存在着种种的理财误区,在操作上给民众增加了不确定的风险。因此与时俱进,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是保证普通居民健康理财的首要条件。在当今信息与财富的时代,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新的理财产品层出不穷,我们要把握一定的风险投资意识,进行合理的个人投资,将会为自己创造出更多的财富。
(二)形成习惯
把个人理财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理念深入到自己喝家庭的方方面面,树立个人理财的正确观念,避免陷入误区。
(三) 科学理财
通过各种途径学习个人理财的有关概念和理论,获得理财相关知识,提高自主理财投资意识和投资技能水平,采取理性和科学的方式理财,培养和提高自身理财操作能力,使其在特定的财产状况下实现效用和福利最大化。在经济、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理财产品日新月异,新的理财工具层出不穷,普通居民更应不断学习更新、更科学的理财知识,树立终身理财的思想,把理财作为一件伴随自己一生的事业来完成。
(四)结合自身情况
在金融理财投资中,收益高低与风险大小一般呈正相关关系,投资者应该根据自己的投资目标和对风险的承受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金融投资组合方式,实现更好的理财。(作者单位为吉林财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