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东盟贸易自由化对于中国农产品出口产生的影响思考

2017-12-29 00:00:00楚文静
今日财富 2017年16期

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后,中国和东盟国家的联系更为密切,也促进了国家间的合作发展。中国-东盟贸易自由化给中国带来机遇的同时,也给中国的农产品出口贸易带来了不良的影响。对此,笔者对中国-东盟贸易自由化对中国农产品出口产生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提出应对的策略,以期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能够健康发展。

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区域间的经济合作也在加强,如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等,这些区域性的组织都促进了国与国之间的联系。中国在这一趋势下,也逐渐加强同周边国家的经济间的合作。在2002年11月,中国和东盟的一些国家一起签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东南亚国家联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为中国和东盟之间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在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贸易区正式启动,开启了中国和东盟贸易合作的新篇章。它的建立对整个中国以及东南亚国家的经济都有深远的影响。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产品出口也是重要的经济产业,而东南亚的多数国家也是以农产品為主要产业。因此,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启动后,中国的农产品出口势必会遭到一定的冲击。如何促进中国农产品的发展,形成自己的产品竞争优势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在中国-东盟贸易自由化下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机遇和挑战

(一)农产品出口贸易的机遇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亚洲的经济发展和稳定有着重大意义。在中国-东盟贸易自由化的背景下,国家之间的贸易来往都取消了贸易壁垒,实现了零关税,使各国的贸易得到了发展。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中国农产品的出口也有着重大意义。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产品出口贸易也是中国的重要经济之一。随着东盟国家零关税的实施,中国的农产品的出口成本得到了有效的降低,使得中国的农产品在市场竞争中更加具有优势。同时,这也可以开拓中国内陆的市场,能够有效扭转内陆农产品一直处于贸易逆差的情况。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三大自由贸易区,成员有东盟国家10个,并涵盖了东盟国家人口近6亿,这可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同时,这些国家也多为农业国家,也有着较多的农产品消费的需求。所以,中国在这一市场下,农产品出口的市场得到了开拓,有利于农产品的出口。中国应该抓住这一发展的机遇,转变原有农产品的战略,树立品牌意识,在东盟市场上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二)农产品出口贸易的挑战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再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阻碍了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发展。中国要想在这一环境下得到发展,就必须正视当前农产品贸易出口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因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时间不长,很多制定、规定都不完善,不少国家还没有适应这一贸易变化,国家和国家之间还在相互磨合,出现矛盾是不可避免的。

国与国之间的质量标准不同而影响中国农产品的贸易出口。在农产品出口中,食品占有较大的份额,而出口食品是需要严格的质量检验的。中国和东盟国家不仅在生活习惯、文化上存在着差异,同时也在农产品质量标准上存在着差异。不同国家对农产品质量的标准是不同的,这样极大地阻碍了了中国农产品的出口,也容易出现贸易摩擦。

随着零关税的开展,给中国农产品带来机遇的同时,也给其他东盟国家农产品的出口带来了机遇。一些国家在农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会和中国抢占东盟的农产品市场,也容易抢占中国的国内市场,对中国的农业造成一定的冲击。由于该自由贸易区成立时间不长,且多数国家为发展中国家,各国可以设置一些产品清单对本国的产业进行保护。在这些设置的清单中,农产品占大多数。这对我国农产品贸易出口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尽管各国在贸易上实行零关税,但一些出现较大逆差的国家会对中国的农产品设置一定的关税壁垒,阻碍中国农产品贸易的正常出口。

二、在中国-东盟贸易自由化下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现状

在中国东盟自由化的背景下,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也有着一定的变化,主要的变化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产品出口量增加

在中国-东盟贸易区建立的背景下,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关税被取消,使得国与国之间的贸易更加便利。在自由贸易区的规划签订后,中国和东盟国家又签订了一系列的优惠条例,大大推进了双方贸易的发展。在这十年来,中国的农产品的出口量逐年增加。中国对于东盟的农产品关税的取消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过两步走完成的,第一步是2004年至2009年实行一些小范围的计划来对未来农产品关税取消的情况进行适应,其农产品出口额增长较为显著;第二步主要是建立在第一步的基础上,在2010年正式启动中国-东盟之间贸易零关税,在这一情况下,中国的农产品出口又得到了快速的增长。由此可见,中国-东盟贸易开放化有利于促进中国农产品的出口。

(二)农产品出口呈现出地域性的差异

中国的领土广阔,领土面积在经度和纬度上都有较大的跨越,导致了地理气候的差异。农产品生产主要是受气候条件的影响,不同的气候生产的农产品也是不同的,如中国的北方主产小麦、大豆、玉米等,东南丘陵主要生产茶叶,西南地区则为热带产品。东盟国家的农作物多是热带经济作物,与我国西南地区环境较为接近。中国南方地区尤其是西南地方对东盟地区的农产品出口非常具有优势。首先,西南地区和东盟国家的距离非常近且交通十分便利,可以有效降低运输的成本。同时,农产品属于生鲜物品,难以过长保存,从西南地区运输可以保证农产品的新鲜度。中国在农产品生产上已经呈现了规模化生产的趋势,这让中国在农产品出口上具有极大的优势。对此,西南地区农产品出口在中国-东盟贸易自由化下是处与贸易顺差。中国的其它地区尤其是北方地区,因为距离远、没有便利的交通以及两地区的饮食习惯的差异,这些都阻碍了北方农产品贸易出口的情况。同时,东南亚地区的气候条件好,生产的热带水果价格十分低廉,进而销往全国各地。这样,中国的其它地区在农产品出口上呈现了非常明显的逆差。

(三)农产品出口的结构非常不平衡

在中国-东盟贸易自由化的影响下,中国在对东盟国家的农产品出口的结构上也呈现了不平衡的现象,不同种类的农产品所占的份额也是不同的。农产品出口的种类是多样的,如果没有相应的农产品分类标准,非常容易造成贸易统计的混乱,更难以制定相应的贸易发展规划。当前,农产品分类比较常用的方法是根据农产品的属性和要素密集性进行划分。根据农产品的属性进行分类,主要划分为大宗农产品、食物动物产品、非食物动物产品、鱼类产品、蔬菜水果等园艺品、烟草产品以及其他产品等7类。根据农产品的要素密集性进行分类,可以分成土地密集型产品(一般为谷物产品、油料产品、棉花、大豆、烟草等)和劳动密集型产品(主要有中间产品和消费导向产品,其中中间产品主要有蔬菜水果、畜产品、水产品、茶、药产品等,消费导向产品主要是加工产品,包括谷物加工品、肉类加工品、果蔬加工品、饮料烟酒制品等)。在观察中国对东盟国家的农产品出口贸易的情况,不难发现,中国在大宗农产品上比较有优势,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尤其是在消费导向性产品上有较大的优势,而在园艺产品和土地密集产品上处于劣势,尤其是东盟国家的热带水果在中国非常受欢迎。除此之外,劳动密集型产品中的中间产品所占的份额一直都比较小。

三、在中国-东盟贸易自由化下完善中国农产品贸易的对策

面对当前中国农产品出口在中国-东盟贸易自由化背景下所面临的挑战以及出口贸易的现状,我们需要正视这些问题,政府和企业需要不断反思并不断完善自身的能力,在竞争中处于不败的地位。

(一)以政府的角度来看

政府是国家和国家之间交流的主体,影响着国家间出口情况的设定,对农产品出口有着中的影响。同时,国家颁布的一些列政策对农产品的出口也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的国家,国家对经济以及产业具有宏观调控的职能,对发展的方向进行指导。对此,政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促进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发展。其一,政府需要发挥宏观调控的职能,将国内的农产品资源进行整合,主要根据不同地域的特点发展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农产品生产,使其更具有竞争的优势。其二,由于内地距离东盟国家较远,农产品运输的成本非常高,难以具有竞争的优势,对此,国家可以完善国内交通的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开拓国内市场。其三,由于各国之间的质量检测的标准存在着极大的差异,阻碍了农产品正常的贸易出口。政府需要和其它东盟国家共同磋商解决这一问题,统一规定农产品出口的标准,同时进一步完善出口协定的其他标准。其四,国家需要对本国的农产品进行相应的扶持,可以给予一定的补贴,促进农产品出口贸易。同时,国家可以对企业进行扶持,让企业进行规模化的农产品加工和生产,抢占东盟国家是市场份额。

(二)以企业的角度来看

在农产品出口贸易中,企业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企业想要在日趋激烈的市场上抢占一定的份额还需要进一步加强自身的建设。其一,企业的目的在于企业利润的最大化,由于国内的劳动力优势不再,所以开拓东盟国家的生产基地,可以充分使用廉价的原材料和劳动力,还能降低运输成本,形成企业有力的竞争优势。其二,中国多数的农产品还处在初级加工的阶段,这样和其它东盟国家相比,很难具有竞争优势。所以,企业可以對农产品进行深加工,这样才可以在东盟市场具有独特的竞争力。其三,企业需要形成规模化生产,这样可以有效降低生产的成本,并形成规模化优势。企业还需要树立品牌意识,打造自己的品牌,形成企业的竞争优势。

四、结语

在经济全球化下,经济区域化是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加强了国家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开拓了市场,促进国家之间产品的优势互补,给各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难的机遇。农产品作为中国的重要产业,在面对这一形势时,其出口贸易额发展极快。与此同时,我们还需要认识到农产品贸易出口仍存在着诸多的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解决和完善。本文就在中国-东盟贸易自由化下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机遇、挑战以及现状进行了探究,并从政府和企业的角度提出发展对策,以期为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有贡献。(作者单位为西安培华学院商学院)

作者简介:楚文静(1982-),女,西安培华学院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国际经济与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