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种植效益的栽培技术分析

2017-12-29 00:00:00孙立军
今日财富 2017年17期

摘 要:大豆富含蛋白质、脂肪酸以及多种维生素,不仅是我国主要的经济作物,而且是油料作物,更是人们日常饮食中不可或缺的食物,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改善,人们对高营养大豆的需求愈来愈高,然而近年来出现大豆种植面积缩减、大豆产量停滞不前、大豆单位生产效益低下的局面,因此如何提高大豆种植效益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文章着重提出了提高大豆种植效益的栽培技术的对策。、

关键词:大豆种植;种植效益;栽培技术

近年来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出现洪涝灾害、病虫灾害,严重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大豆也深受其害。大豆产量的下降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大豆的生产资源投入不大更加影响到大豆的种植效益与生产产量,形成大豆种植粗放式局面。大豆种植过程中目标是提高效益、增大产量,提高大豆种植效益的关键是重视大豆种植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一、我国大豆种植的分布状况与栽培基础条件的概述

(一)我国大豆种植的分布状况

目前我国大豆主要分布在五大区域,分别是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以及长江下游流域。众所周知,由于东北平原的黑土肥沃,东北平原所产出的大豆颗粒饱满、营养优质,所以东北平原的大豆质量最高,但四川盆地与长江下游流域大豆种植面积最广。

(二)大豆栽培的基础条件

大豆种植需要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我国大部分地区都适合种植大豆,一个种植地区有一种代表大豆品种,一个区域内的大豆由于生育期的长短不同,划分为不同等级。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品种,种植大豆时应该因地制宜。

二、提高大豆生产效益的栽培技术

(一)因地制宜的种植大豆

农作物的种植都要遵守一个重要的原则——因地制宜。各个种植区域有各自独特的地形、气候、水文特征,种植大豆时应该实事求是,各具特色,不能千篇一律。大量实验证明,轮作种植有利于促进农作物的生长,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大豆可以与玉米、花生等不相冲突的粮食作物一起轮作,或者与小麦进行间作,充分利用土地资源。还可以合理调配土壤的有机质成分的比例,达到改善土壤质量的目的,从而可以做到尽量少用化肥,不仅提高了经济效益,还可以提高生态效益。

(二)播种前精选优质的大豆品种

优质的大豆品种是增加大豆产量的前提,目前我国存在大豆优质品种覆盖范围不广阔的问题,大规模化、机械化地种植优质大豆品种还没实现,优质品种价格昂贵而数量稀少是阻碍优质大豆扩大化种植的因素。这时首先我们需要合理规划大豆种植基地,进行科学布局。其次我们需要引进国外的一些品质优良的大豆品种,进行实验尝试,培育与应用更优质、产量更高的大豆品种。最后我们要努力实现大豆种植的规模化、机械化、专业化以及区域化。具体做法是:一要推进大豆种植的速度,扩大区域内单品种的种植面积,实现一大片的种植、收割、运送与储存。二是根据大豆产业化的进程和相关要求,根据客户订单来规划落实大豆各个环节的工作。

(三)遵循合理栽培的原则

在栽培大豆之前要挑选优质的品种,在栽培的过程中也要进行合理的种植,首先要合理密植,不能过密,也不能过于稀疏,要让每根豆苗充分吸收土壤、阳光、水分等养分。大量实践科学证明,大豆种植合理密度是21~24万株/h㎡,各行豆苗之间的行距应该掌握在40~50厘米之内。其次要对豆苗进行合理施肥浇水,施肥应该遵循适度的原则,比如在幼苗生长期的时候,大豆的肥料磷酸二胺应该按150~250kg/h㎡的标准为宜。待到豆苗成长到一定阶段,豆苗可以开花结荚的时候,应该适当追加酸磷二氢钾等肥料。最后对豆苗进行防病、杀虫、杀鼠、除草等护理,运用适当的农药防治大豆的病毒病、紫斑病、毒霉病等,杀死大豆食心虫、食叶虫等,针对各类型的杂草喷洒对应的除草剂,对于防治老鼠啃食大豆果实的情况,则可以在田埂挖洞放适量老鼠药。

(四)建立新型的大豆产业化运作模式

田地里种植出来的大豆倘若没有经过深加工,其附加值极低,不利于提高经济效益。所以要以大豆深加工为重心,建立“公司—基地—農户”的产业化运作模式,发展培养和扶持大豆深加工的大企业,实现大豆生产加工的集团化发展。公司要与农户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以大豆生长的基地为纽带,一方面,公司要为农户给以资金上的投入和技术的指导,帮助农民顺利和高效地种植大豆,提高大豆产量而且要提供稳定持续的广阔市场。另一方面,农户要向来收购的公司企业提供充足的优质的产品,方便公司原材料的采购,形成互利共赢的局面。

单靠市场基础性的调节是不够,由于市场本身的自发性、盲目性与滞后性,市场的正常运转还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国家的相关宏观调控部门需要制定一些政策来增加大豆种植的效益,比如大豆的补贴政策、合理控制大豆的进口规模、研发大豆的种植技术。此外,政府需要做的是收集大豆种植、产出、加工等信息,并及时向企业与农民发布,让他们根据市场情况调节自身的生产,引导他们制定正确的决策,这不仅对农民是否种植大豆的抉择以及种植多少起到很好的指示作用,而且一定程度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有助于企业国际大豆定价权。

三、结语

大豆的种植是提高大豆产量、实现经济效益的关键环节,我们在种植过程中要树立科学的栽培思想,首先要树立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观念,在种植前重视对优质品种的筛选,可以引用国外的或国内东北地区高质量的品种。提高大豆种植效益的另一个关键是栽培技术,主要是要做到合理密植、适量适时浇水施肥和考虑开花结荚的追肥以及加强对病虫草鼠的防治剔除。这有利于降低种植成本,提高大豆产量。

参考文献:

[1]郑培亮.提高大豆种植效益的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2013,(3):41-42.

[2]石建尧.提高浙江省鲜食大豆种植效益的栽培技术[J].浙江农业科学,2004,(5):289-290.

[3]黄立忠.大豆栽培技术探讨[J].新农村(黑龙江),2014,(12):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