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劳动经济效益的分析研究

2017-12-29 00:00:00唐国娟
今日财富 2017年17期

摘 要:劳动经济效益指的是劳动者在进行物质生产这个过程中获得的效益。劳动经济效益包括劳动生产率、劳动效益和工资效益这三个部分的内容,而且,这三者之间的相互联系十分密切。提高企业的劳动经济效益,对于企业的长久发展,企业自身不断纳入新的活力,以及改善工作人员的物质文化生活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所以为了企业的更好发展,有必要对于企业的劳动经济效益指标进行分析和研究。本文分析了劳动经济效益的含义,并且对于影响劳动经济效益的部分因素进行了归纳,从而提出了改进建议,希望对于有关企业单位有所帮助。

关键词:劳动经济效益; 劳动生产率; 分析研究

近些年来,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经济体制的不断革新,按劳分配的原则已经被大众所接受,并且得到了很好的贯彻。在很多公有制企业内,员工的收入与其个人的劳动贡献以及整个企业的经济效益是紧密联系的,称为效益工资;很多机关单位的职工收入也开始与其工作责任的重要程度以及工作的技术水平以及工作量有关,可以看出,劳动经济效益越来越受到关注。然而目前,我国的劳动关系也在不断的复杂化,在解决劳动关系,提升劳动经济效益的问题上,我们还需继续努力。

一、劳动经济效益的含义

劳动经济效益包括劳动生产率、劳动效益和工资效益,这三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一)劳动生产率

劳动生产率是构成劳动经济效益的重要部分之一,它也是影响劳动生产效益的重要因素。一般的,劳动经济效益指的是在生产过程中,最终的劳动成果和劳动者投入的时间与精力等的比率。这个劳动成果指的就是最终劳动者通过生产,得到的产品的产量;劳动者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指的是消耗的劳动资源。劳动生产率一般有两种表现方式,一方面,我们可以用在一定的时间内劳动者生产的產品数量多少来表示,在一定的时间内,生产的越多,就表示劳动生产率越高;生产的越少,它的劳动生产率就越低。另一方面,我们可以用逆指标来展现劳动生产率,它指的是在生产同样的产品情况下,所消耗的时间和精力,一般情况下,劳动者消耗的时间和精力越少,说明劳动生产力越高;反之,消耗越多的时间和精力,则劳动生产率就越低。

在实际应用劳动生产率的时候,需要根据很多指标来确定,例如产量、时间等等,而结算方式又因为指标的不同而不同,实际生产的过程中,企业要根据自身的特点来选择合适的方式来计算劳动生产率。另外,需要注意区别劳动生产率和劳动生产力、劳动效率等。劳动生产力指的是一个企业生产产品的能力,它与物质条件如生产技术等有关;而劳动效率指的是一个企业所有的员工最终的生产效率。所以要区别这两者与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区别。

(二)劳动效益

劳动效益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最终的实际收益和消耗的劳动之间的比率,企业实际收益是企业最终的利润,就是除了成本之后所得的收益。所以说,劳动效益反映的经济效益是比较准确的。在企业运行过程中,劳动效益通常通过人均利润来表现,计算劳动效益的时候,有两个原则需要遵循,第一个原则是两者可比原则,它指的是通过母项平均人数来算出子项的利润,母项指的是各个员工提供的实际的利润,子项指的是各个员工所计算出的理论的利润;第二个是价格原则,它指的是根据产品价格进行计算,最后得到劳动效益,在一般的计算方式中,产品总的利润要按照现行的价格进行计算,得出结果,但是这种方式不能够准确的反映劳动效益,所以,在计算利润的时候应该根据价格不变的原则,这样可以防止某些企业通过提高价格最终达到改变劳动效益的结果。

(三)工资效益

工资效益指的是企业生产的过程中,劳动者的劳动成果与得到的工资之间的一个比率。劳动成果指的是生产的产品的产量、企业的最终产值、或者是企业的利润等等,工资指的是企业最终支付给劳动者的报酬、薪酬,不但包括普通的工资,而且包括奖金、津贴。

二、劳动经济效益的影响因素

(一)物质技术方面的因素

劳动经济效益与劳动生产率有关,而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又与物质技术有着直接的联系,所以物质技术是影响劳动经济效益的因素之一。物质技术影响劳动经济效益的表现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方面:一方面,科学技术的现金与否会直接影响生产效率;另一方面,资源的利用水平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劳动经济效益;并且,生产技术的创新与否、创新速度也会影响最终的劳动经济效益;最后,生产力的分布是否合理也是一个因素。

(二)社会经济方面的因素

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劳动经济效益受到劳动者的技术水平的影响,劳动者是否具有创新性,是否具有主观能动性等等。这就意味着劳动经济效益容易受到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这些影响大致可以分为:第一种,劳动者的专业技能与文化知识等的水平会对劳动经济效益产生影响;第二种是指生产过程以及劳动者的组织等因素会影响劳动生产率,从而对劳动经济效益产生影响;第三种指的是劳动者自身对于工作的态度是否积极等,会直接影响工作的效率;最后,劳动者劳动、生活等这些因素经常会受到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从而影响劳动经济效益。

三、提高劳动经济效益的方法

(一)树立员工正确思想理念

经济增长对于推动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是一个企业发展的重要指标,影响着企业的前景。企业必须大力提升自身经济增长,才能保证自身的健康持续发展。所以,企业的发展除了需要保持经济效益之外,还要保持经济的快速增长,而经济的增长又是需要靠做好劳动管理工作来保证的。但是又不得不承认,目前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但是在经济发展中因为没有得到有效的管理,劳动力资源的浪费也是很严重的问题,劳动力资源的浪费限制了劳动经济效益的提升,而且会阻碍科学技术的创新,不利于企业的发展。要想提高企业的劳动经济效益,就需要管理好劳动力资源,在劳动力合理分配,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基础上,转变员工的一些不合理的思想观念,企业有必要对员工进行一些关于思想理念,企业发展的培训,让员工正确看待自身在企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从而提高自身效率。

(二)完善企业的管理方式

在企业的运行过程中,除了科学技术的支撑,管理方式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一个好的管理方式可以帮助企业迅速提升经济效益。在目前很多企业的科学技术与其他企业相当的情况下,只有改进自身管理方式,企业才有可能有效的提升自己的劳动经济效益,赢过竞争对手。现代的企业管理包含管理思想、管理组织、管理人员、管理方法等要素。

在这些要素中管理思想的作用是最重要的,管理思想是企业提高劳动经济效益的基础,只有保证企业的思想先进且方向正确,才能指导企业的前行。企业应该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宏观指导,在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基础上,深入调查市场,坚持在客观规律的指导下进行企业改革,对企业自身各方面的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只有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才能保证企业的高效运转,而企业的高效运转,对于提高企业劳动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并且,企业的管理组织的效率也十分重要,企业必须保证具备一支工作效率高,对待工作認真负责的管理队伍,管理组织的效率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自然会得到提升,这对劳动经济效益的提升有着直接的关系。企业要及时对管理组织的科学性合理性进行分析研究,保证其先进性与SqfpMUmFNkYrtqAkumAXScgYfli2NnsLCxJUcQzjYBk=高效性。同时,管理人员也是十分重要的因素,管理工作的好与否,很大原因取决于管理人员的工作质量,管理人员必须具有经营企业知识和技术的专业技能,同时必须具有职业道德,同时提倡管理人员具备创新精神。首先,企业在选择管理人员的时候要保证选择的工作人员都是符合职业要求的,具有良好素质的优秀人才;同时,企业应该定期对管理人员的各方面技能或者素质进行考核与监督,保证管理人员工作的有效进行;企业可以给管理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以提升他们的素质,保证管理工作的先进性与科学性,从而提升企业的劳动经济效益。

(三)规范用工制度

目前很多企业在进行企业管理的过程中,都存在很多问题,其中,企业内工作人员的比例不科学不合理的问题十分严肃。大部分企业目前采用的用工制度是固定工制度,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形势的变化,这种固定工制度已经不能够与企业的发展相适应,也不能适应企业的长久发展,因此,我们必须不断的更新用工制度,不断的完善,去除之前的制度中不适合新的形势的落后的部分,增加一些新的思想。新的用工制度中比较好的有招聘任职,通过这种方法来选择职工,可以通过选拔,来挑选更适合企业,能力更好的职工,这样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企业生产能力的提高,从而提高企业的劳动经济效益,推动企业不断发展。

四、结语

总而言之,从一个企业的劳动经济效益,不但可以看出一个企业的经济发展状况,而且可以看出企业的发展前景、员工的工资状况等。所以,企业应该通过利用良好的管理方式,对企业的发展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与管理,并且创新生产方式,从而提高员工的劳动生产率,从而最终到提高劳动生产效益,保证企业高效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袁娜.对劳动经济效益的分析研究[J].经营者 学术版.2013(27).

[2]张世民.浅谈对劳动经济效益的分析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5(04).

[3]汪琳.关于劳动经济效益分析[J].时代金融.201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