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投资金融的一些问题与解决对策

2017-12-29 00:00:00陆俊飞
今日财富 2017年17期

摘 要:伴随着国内外资本市场的蓬勃发展,我国的产业投资金融掀起了新的投资热潮,越来越多的企业纷纷涉足到产业投资金融领域中来。可以肯定的是,虽然我国产业投资金融经历了从起步到调整,以及后来的曲折发展,但就目前客观而言,我国产业投资金融的发展无论是从发展方向上还是监管方向上看,都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其对于风险管理的体制监督仍然还不健全。本文从我国产业投资金融的现状入手,分析产业投资金融蓬勃发展的原因以及产业金融在发展中遇到的诸多问题,最后提出解决对策并明确未来发展方向。希望本文能对我国在发展产业投资金融方面的相关从业人员有所帮助,对其该领域的蓬勃健康发展有所助力。

关键词:产业投资金融;问题;解决对策

中国经济的发展已经进入到发展的关键期,然而金融业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该如何更好的深化市场经济改革,更好的扶持经济的转型发展,已经成为当前备受关注的一个话题。产业投资金融作为在这期间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的发展和壮大同样受到很大的关注。所以笔者认为,对已经存在的产业投资金融给予足够的重视,不断进行规范和整改,在其发展的方方面面都要进行必要的限制,同时,对于新的项目在审批上要严格按照标准执行,程序必须符合要求,要坚决防止在产业投资金融领域的盲目扩张。对当前国内产业投资金融应该要从实际出发,充分借鉴国外先进的发展理念和经验,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特色产业投资金融之路。

一、产业投资金融的现状和特点

任何一家企业要想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壮大,并且扩大其利润空间,都要或多或少的涉足到投资金融当中。就目前我国企业的发展來看,越来越多不同类型的企业集团都已经在根据自身的发展特点,制定积极的发展金融业务的整体战略,都想在金融业务领域分一杯羹。据相关数据统计,无论是一些大的集团,像中海油、中石油这样的龙头垄断集团,还是像海尔这样的知名企业都争先恐后进入到产业投资金融领域。虽然金融业务在总收入中占比比例比较低,但是考虑到我国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以及和国际间合作的不断深入,我国产业投资金融业务在未来的整体情况应该是十分乐观的。同时,当前我国企业在产业投资金融领域的发展特点明显,主要表现在:一是以央企为背景的公司挑起大梁。大部分企业集团都开展了不同程度的涉足金融投资业务,参与到产业投资金融中来。二是行业龙头企业占据半壁江山。很多在本行业内具有代表性的企业集团参股金融业,而且参与热情也十分高涨。三是产业投资金融发展模式多样。在市场不断发展变化的今天,我国的企业在适应国内国际市场的形势下,正在结合自身特点进行投资金融方式的转变 。

二、产业投资金融蓬勃发展的原因

(一)满足服务需求

基于以上对于我国产业投资金融特点的分析可以看出,涉足产业投资金融领域的要么是央企,要么是行业中的龙头企业,都是一些实力雄厚,在产业发展过程中早已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产业链和产生了具有一定规模的利益相关者,在各个环节的生产经营中,以及在各方利益相关者中有着很大的关于金融服务方面的需求。因此产业投资金融领域中的涉足者们正在利用这种服务的对称性,为各自提供符合自身发展需求的金融特色服务。

(二)降低交易成本

在企业进行生产经营的过程中通常会涉及到大量金融交易活动,在进行这些活动过程中,必然涉及到向提供金融服务的企业支付较高的市场报酬,分取一部分企业的剩余利润。如果企自身涉足金融业务,就能把之前对外支付的一部分资金节省出来,从而达到降低交易成本的目的。

(三)提升企业价值

对于国内大多数的企业来说,对于像以财务方面为主的实体经济业务进行管理比较在行,管理理念和发展也都比较成熟,而对于金融行业的涉足就相对比较滞后。现如今通过产业投资金融将企业从事的实体产业和金融业进行对接,施行新的管理经营模式,从而整合企业资源,提升利润空间和企业价值。

(四)创造更大价值

虽然中国企业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和地位不可替代,经济发展形势越来越好,但是中国企业在金融市场上的发展仍然很不充分。无论是对于政府还是企业来说,都对金融行业有着很大的需求,因此市场的发展空间十分广阔,在这其中也必然会产生巨大的市场利润。

三、产业投资金融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一)法律法规不健全

由于我国在产业投资金融领域的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发展比较滞后,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在总体发展上来说仍然存在欠缺。各部门之间存在各自监管,分散执法的现象,企业在实体业务中要遵从这方面的规定,在产业投资金融中则要遵循另外的规定,在两者相互重叠的业务中就产生了冲突,这对于企业从事产业投资金融存在很大的不良影响。

(二)协同效应不充分

面对产业投资金融,一方面企业需要通过参股金融市场对其资金进行运作,通过多种金融市场上的手段来获取投资收益,实现利益的传送。同时,在实体经济和金融业的多种服务方面,其协同效应无法得到充分发挥,不能形成规模优势。

(三)调控政策不稳定

产业投资金融的不断发展壮大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对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造成削弱的不利影响。比如当国家基于宏观经济的发展对于产能过剩行业进行调控的时候,作为涉足金融行业的企业很可能就会通过内部交易的方式进行私下的调控,对国家整体政策的实施产生影响。

四、产业投资金融解决对策分析

(一)完善法律法规

随着经济的发展,在我国金融行业虽然出现了许多金融控股公司,但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建设体系很不完善,对此,有必要督促国家相关部门尽早制定符合经济发展实际的新规则,同时修订已有的法律法规,使其得到进一步完善。

(二)规范企业行为

为进一步避免由于企业的盲目扩张所造成的金融投资风险,应该对企业的行为进行统一规范。比如说对于控股比例上限的认定问题,就目前我国对于产业投资金融在这方面就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控股比例过高会造成企业在治理结构上的失衡。针对这方面存在的问题,我国可以参照发展经验丰富的别国经验进行限制,以此规避因协同效应不足带来的风险。

(三)加强公司治理

在加强公司治理,合理规避运营风险方面,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一是完善包括各个层面在内的责任制度以及投资监督理会制度等。二是提升企业内部之间的信息透明度,防止企业在遇到风险时规避国家政策法规,进行暗箱操作。三是在对实体业务和金融业务之间职能进行明确划分,进行权力上的限制和责任上的认定,防止企业内部之间进行交叉持股。

五、产业投资金融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应该制定统一的控股比例上限

虽然目前我国企业在产业投资金融领域的发展迅e82R5P6ma0u3T7w2HGHS9g==速,扩张迅猛。但是我国在企业进行产业投资金融中并没有对控股比例的上限进行明确的规定,多则可能有超过百分之五十之多,这样的占比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金融机构的独立性,使金融机构在法人治理结构方面失去了完整性。比如像美国以及欧洲发达经济体,就对控股比例上限做了明确规定,或是在实际运作过程中企业的控股比例超过规定限制的百分比以后,就将由政府相关部门对其进行严格审核,在各方面都符合条件的前提之下才能进行审批。基于以上,建议我国在这个问题上可以进行借鉴。

(二)应该规定企业投资金融的数量

在我国这样的现象比较常见,就是一些大型的企业作为控股方同时持有多家金融机构的股权,而且参股比例通常情况下都比较大,如果一直允许这样的情况发展下去,就会产生同行业之间不良的恶性竞争和金融机构之间的暗箱关联交易,违反金融监管机构对于产业投资金融的监管要求。基于以上,建议我国可以对其企业投资金融的数量进行限制和管理。

(三)应该确立统一的金融运作模式

在我国现有的产业投资金融模式呈现多样化发展趋势的今天,存在有的金融投資机构采取与总公司相同的管理模式,有的则以子公司的形式采取与总公司截然不同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可谓五花八门,这样作为监管部门来说,很难对每一个企业金融运作模式一一分类管理,在监管上存在很大的不统一性。基于以上,建议我国可以对企业的金融运作模式进行统一规范,实行统一管理。

六、结语

基于以上,笔者认为,鉴于我国在产业投资金融领域的发展还处在不断壮大阶段,国家对于整个行业的监管也处在不算完善阶段,对这个产业投资金融的管控体系仍然还不健全,所以在一切都还未发展成熟的时候,希望通过本文以上的分析,让大家能够对企业发展投资金融领域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从而能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认识。

参考文献:

[1]庄海丽. 我国产业投资金融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时代金融,2016(31):17.

[2]路祖强. 我国产业投资基金投资绩效及对被投企业公司治理的影响研究[J].西南财经大学,2016(01):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