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我国资本主义市场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上市公司的金融资产持有量不断增加,但因金融资产分类难度大、会计处理复杂程度高等原因,严重影响了上市公司发挥金融资产效益的最大化。本文对金融类以及非金融类上市公司金融资产分类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对上市公司金融资产分类现状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对上市公司金融资产分类问题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上市公司;金融资产;分类
金融资产是上市金融公司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上市金融企业的投资方向、投资结构以及风险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同时也是上市金融公司盈利的一个重要来源。根据对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进行研究分析发现,金融类的上市公司趋于采用两种金融资产组合的方式,以发挥自身的优势,提高对风险的管控能力;非金融类上市公司则相对保守,更趋向于单一金融资产。主要原因就在于金融资产分类问题,金融资产分类标准不规范、金融资产的使用标准不明确、公允价值计量使用不成熟。财政部于2014年7月正式实施了《金融负债与权益工具的区分及相关会计处理规定》,在此规定正式实施后,上市公司必须要重新对金融资产分类进行研究。
一、上市公司金融资产分类现状分析
本文选取沪深A股上市公司作为数据进行案例分析,将上市公司分为金融类和非金融类两种,从年报中选择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以及持有到期投资三类数据对金融资产分类现状进行分析。
(一)金融类上市公司趋于两种金融资产的组合
由金融类上市公司金融资产分类数据统计可以看出,在金融类上市公司当中,有百分之90以上的上市公司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以及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因为在存续期间,交易性金融资产会受到公允价值变动的影响而对自身造成损耗,在资本市场下行期间,通过对交易性金融资产进行抛售,以减少对自身利益的影响。同时,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受市场波动的影响较小,不会对当期利益造成损耗。因此,通过利用自身较强的金融资产管理能力,使用两种金融资产组合的方式避免市场波动对自身的影响,达到最佳的盈利效果。所以,绝大部分的金融类上市公司同时持有了交易性金融资产以及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二)非金融类上市公司趋于单一金融资产
由沪深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金融资产分类数据统计可以看出,同时持有了交易性金融资产以及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非金融上市公司的占比不到百分之20,与金融类上市公司的持有量有较大差距。非金融类上市公司在仅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比重较大。非金融类上市公司在仅持有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这个数据上出现了较大反差。非金融类上市公司对于金融资产的投资相对保守,相对于金融类上市公司,非金融类上市公司的金融资产分类相对简单。非金融类上市公司所持金融资产主要是用来处理闲置资金或是用于处理其他投资。非金融类上市公司的主要受益来源也不是靠投资金融资产获得的,所以其资产投入相对较少。
二、上市公司金融资产分类现状的原因分析
(一)金融资产分类划分标准不明确
交易性金融资产是用来短期出售或回购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是指可供出售的非衍生类金融产品。但问题在于,难以对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出售时间点进行区分,并且,一般情况下,在对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内容进行确认时,都对股票、债券、基金等金融产品进行确认。所以,如果根据股票、债券、基金等金融产品的持有时间点不同来对交易性金融資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进行区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非金融类上市公司更加趋向于单一金融资产。虽然这种区分方法不是很明确,但足以说明问题。
(二)公允价值计量发展不成熟
公允价值是对金融资产进行评估的最佳手段,国际会计长期以来都一直把全面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作为标准,并将其作为金融资产估值的长期方法。相比于国际社会,我国的公允价值计量发展还不是很成熟。引起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两大方面,一是由于我国的市场化程度较低,市场信息不全面,很难利用市场信息进行市场报价,所以很难以用公允的市场价格来对公允价值进行计量。另一方面,由于难以用公允的市场价格来对公允价值进行计量,需要使用估值技术来对公允价值进行确认,但是,估价技术在国内的使用不是很成熟,使用“预计现金流量现值”对公允价值进行估值会受到公司的主观意图影响。
(三)利用金融资产的划分标准不明确
公司管理层可以以自身的优势划分金融资产,而金融资产的划分标准又十分的模糊,交易性金融资产以及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会对当期的利润造成不同层度的影响。将因公允价值变动而引起的交易性金融资产增值或是减值计入到损益类科目当中,会直接影响当期的会计利润;但是因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而引起的公允价值变动差额是计入到权益类科目当中,不会直接对当期的会计利润造成影响。上市公司金融资产增长达到一定幅度时,如果对归属性交易金融资产进行项目核算,会直接造成公司利润测算虚高,如果对归属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进行核算,测算虚高的一部分利润就会被隐藏。因此,公司管理层可以根据交易性金融资产以及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划分不明确来进行会计处理,能够为公司对金融资产的操纵留下空间。
三、上市公司金融资产分类问题的相关建议
(一)明确金融资产划分标准
针对金融资产划分标准不明确的问题,可以将交易性金融资产以及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数据分别计入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以及“资本公积”当中,同时公司可以通过对金融资产分类进行调整来对利润进行操控。所以,结合我国的社会环境,可以考虑在会计准则中将交易性金融资产以及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进行合并,形成一项金融资产。具体的会计处理方式即同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处理模式相类似,使用公允价值计量,将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当中,在当期末的时候结转到“本年利润”科目当中。这种处理方式既能够完善交易性金融资产以及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定义不清的问题,也可以避免因公司会计处理方式不同而引起的各公司报表可比性差的问题。
(二)提升公允价值估值技术
公允价值技术作为国际会计的计量标准,但在我国的发展却不是很成熟,造成这一现象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由于我国的市场化程度低且市场信息标准不统一;二是由于我国公允价值估值技术的引入时间较晚,技术发展相对较为困难,没有完全融入到我国的市场当中。所以针对这一问题,我国要进一步加强对商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完善,为形成一个活跃的经济市场打下坚实的基础,只有活跃的经济市场才能让公允价值根据公允市场价格进行估值。在政府层面上,政府要对资产评估单位进行积极地引导,让资产评估单位能够制定出一份规范的资产评估体制,并且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估值水平,努力促进估价技术的发展,以提升我国的公允价值估价技术。
(三)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为解决公司管理层可以轻易对金融资产进行操控的问题,首先公司要完善自身的治理结构,一个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可以很好地避免公司管理层利用金融资产的划分标准模糊的问题来对金融资产利润进行操纵。其次,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一方面进一步保障财务报表的真实有效性,让财务信息具有可比性,方便信息使用者的使用;另一方面,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能够加强公司对经济危机的抵御能力,以减少因经济危机带来的损失。在监管部门的层面上,要积极监督金融企业加强和完善事前控制机制,对随意划分金融资产、对利润进行随意操作的金融企业进行严格的惩治。金融企业要建立起内部的金融资产分类管理办法,切实解决金融资产随意划分的问题。
四、結语
金融类的上市公司趋于采用两种金融资产组合的方式,而非金融类上市公司则相对保守,趋向于使用单一的金融资产。针对金融资产分类问题、金融资产分类标准不规范、金融资产的使用标准不明确、公允价值计量使用不成熟等问题可以从明确金融资产划分标准、提升公允价值估值技术、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等方面对上市公司金融资产分类现状进行改善。
参考文献:
[1]马贵兰,蓝文永. 企业金融资产分类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基于金融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 经济研究参考,2015年第05期.
[2]周阿立. 金融资产分类会计政策选择的现状与动机——基于金融行业上市公司的数据分析[J]. 财经论丛,2015年第04期.
[3]孙婷婷,徐晓雯. 浅谈金融资产分类对我国非金融企业的影响——基于上市非金融企业金融资产的分类研究[J]. 时代金融,2013年第05期.
[4]李霁友,蔡梦琦. 上市公司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分类动因的实证研究[J]. 企业导报,2016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