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金融创新中的风险防范与控制策略探讨

2017-12-29 00:00:00贺曦
今日财富 2017年17期

摘 要:伴随着市场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金融创新已经成为商业银行发展的必然路径,是顺应时代进步和市场经济运行的根本。在金融创新过程中,存在着收益和风险,如何平衡管理是需要相关部门认真思考的问题。本文从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特征、风险以及风险成因入手,集中阐释了商业银行金融创新中存在的风险问题和有效的控制策略,旨在提供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管理效果,以供参考。

关键词:商业银行;金融创新;风险防范;控制策略

为了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进程,商业银行在常规化管理工作开展的同时,也要结合实际情况投入新的服务理念,制定新的技术管理类型,确保市场开拓管理工作的完整性得以全面落实,不仅仅能获取更多的经济利润,也能在优化自身竞争力的同时,保证内在动力和外部压力能实现有效平衡,维护金融创新项目的管理要求。在金融创新背景下,不仅仅要增强风险防范能力,也要对实现金融创新目标有明确的认知和管理,促进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

一、商业银行金融创新概述

商业银行开展金融创新的过程中,要明确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特征和产品风险产生原因,才能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切实有效的控制措施和管理策略。要积极落实切实有效的人才培养机制,结合金融创新业务的管理要求,开展高素质人才综合管理,建立健全完整的管控措施和人才培训计划,发挥市场的推动作用,强化培养和管理力度,从根本上提高管理人才自身的管理水平。并且,要积极落实切实有效的奖惩机制,激励有才能的员工能发挥自身优势,在挖掘其业务潜力的基础上,确保风险防范意识得以增强,保证防范能力能得到有效的管理。只有为金融创新项目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才能实现管理工作和产业管控体系的可持续发展。

(一)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特征

商业银行金融创新项目主要集中在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方面,而对于金融创新产品而言,最大的特征就是流动性。商业银行金融创新中,理财产品以及次级贷款项目都能实现较为有效的交流和互动,来源于金融创新产品的集中度。由于商业银行的网点较多,交易优势较为明显,因此,只有保证其流动性,才能形成竞争优势。也就是说,一旦商业银行金融创新产品形成市场竞争优势,其流动性是决定发展前景的重要因素。另外,金融创新产品的种类较多,存在一定的同质性,尽管管理结构和金融创新产品的范围较广,但是只有发挥其真正的主导作用,对社会财富管理才能起到有效的作用,确保创新类管理机制和管控措施得以全面落实。例如,工商银行推出的人民币理财产品是“稳得利”,实物贵金属销售路径是如意金系列;农业银行推出的人民币理财产品是“本利丰”,實物贵金属销售路径是传世之宝系列;中国银行推出的人民币理财产品是“中银理财”,实物贵金属销售路径是中银吉祥系列;建设银行推出的人民币理财产品是“利得盈”,实物贵金属销售路径是建行金系列;交通银行推出的人民币理财产品是“得利宝”,实物贵金属销售路径是沃德金系列。不同银行退出了不同的产品项目,只有提高其服务性和流动性,才能真正满足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要求。

(二)商业银行金融创新风险产生原因

之所以商业银行金融创新项目会产生风险,主要原因分为以下两点。

1.商业银行金融创新风险管理水平不高,风险管理组织结构和信息系统管控措施存在滞后性,使得整体风险管理部门的管理效果和管理水平并不符合标准,相关管控机制和处理措施也无法落实到实处。结合我国全国金融发展动态,东部地区对于金融创新产品的接受程度较高,但是中部和西部较低。加之部分地区风险管理项目制度缺失,就使得风险管理对经营控制项目产生了不利的影响,信息系统投资制度和运行结构严重落后,相关管理效果和控制措施也受到了制约。

2.金融创新产品机制管理不完善,由于产品本身技术结构和设计过程并不是非常有效且成熟,就使得整体管理结构和控制措施受到制约,产品运行结构和无法满足客户的全部需求。商业银行金融创新产品在实际管理工序开展和运行过程中,要针对性的维护策划效果,但是,相关项目主要是商业银行总行来完成,各分支行日常主要工作就是对相关产品予以营销并推广,实现金融创新产品的全面落实。也就是说,商业银行的分支行没有权利主动进行金融产品创新,在这种情况下,就算是能掌握实时信息,熟悉实际客户的需求,也并不能将意识和相关理念介入到金融创新产品的策划过程当中,这就会导致产品与市场出现脱节,相关管理工作无法得到有效落实,总行设计的金融创新产品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对市场需求过度预期的问题。资源无法得到全面整合和管理,就使得管控措施和控制机制受到影响。

二、商业银行金融创新中存在的风险问题

(一)商业银行金融创新中存在的信用风险

在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管理以及常规化经营体系中,信用是银行生存的根本,因此,商业银行在推行金融产品后,要对其市场信用给予一定的关注,积极落实切实有效的管理和控制措施,确保传统储蓄和贷款业务管理工作的完整性,才能从根本上满足发展要求。需要注意的是,相较于传统的储蓄以及贷款类业务,金融产品的信用也带来了较大的市场风险,创新透明度不高以及业务流程不明确的问题就会增加风险。除此之外,若是整体创新管理过程的监督机制和约束效果不符合标准,也会对管理工作产生制约,甚至会导致风险的爆发和相关业务管理工作的滞后。

(二)商业银行金融创新中存在的技术与操作风险

在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将计算机技术和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结合在一起成为了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能在推动商业银行金融管理信息化水平的同时,确保服务信息化效率也能有所提升,是新型技术管理工作的代表。但是,其应用流程和融合机制也同样存在相应的风险,不仅仅会对自身融合效果和管理水平产生制约性因素,也会将风险和问题转移到其他领域。一方面,不完善的因素和技术风险会对整体管理结构产生制约,技术应用路径以及发展效果也会存在滞后性运行的问题。另一方面,技术不断更新,不完善的技术结构和技术缺陷也是制约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文理,需要相关部门给予高度重视。需要注意的是,在技术发展进程中,由于技术漏洞导致的技术风险也较多,信息失密、信息失真以及信息过时和信息不完整等问题层出不穷。若是操作人员不能对新技术有明确的认知,就会引起操作风险问题,这也是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新技术缺陷制造犯罪活动的主要原因。

(三)商业银行金融创新中存在的开发风险

部分银行在金融创新产品开发的过程中,缺乏安全预估的能力,对金融市场的管理水平以及控制缺陷缺乏明确的认知,就是的金融创新项目的市场认知度以及管理水平存在一定的问题。另外,商业银行对缺乏市场开发经营以及管理经验也是较为常见的问题,技术复杂程度过高就会对金融项目创新化发展产生严重的制约,对其产品的项目开发成功率造成一定的影响。也就是说,若是实际项目管理和准备不充分,尽管已经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相关资源不能获取收益,就会对经济产生严重的制约和损失,甚至会影响商业银行的生存和发展,使得管理体系和管控效果存在问题。

(四)商业银行金融创新中存在的管理风险

在金融创新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相关管理要求和控制措施也会受到制约,商业银行监督反馈机制的缺失以及内控管理水平的滞后,都是影响整体管理风险项目质量的主要因素。管理过程中,配套法律法规政策得不到有效完善,就会使得管理结构和管理框架体系的完整性并不符合市场预期,且会计制度的管理过程和管控措施也存在产品风险,就使得整体管理效果和控制机制受到制约和影响。另外,也有一部分银行在项目开发的过程中过于激进,只是为了抢占市场,却忽略了内部管理建设项目和金融创新业务的发展效果。在管理体系建立后,风险得不到全面预估,就会产生市场营销投入资金增多且整体管理结构缺失的问题。人才的缺乏以及管理水平的混乱,都是导致会计失准且失真的情况,会对其管理效果和管理水平產生严重的掣肘。

(五)商业银行金融创新中存在的法律风险

在商业银行发展金融创新体系时,要将市场经济结构作为基本动力和发展背景,为了鼓励银行开展更加多元化的创新活动,我国政府在近几年逐渐放松了金融管制的范围,但是,由于金融业本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经济特殊价值,因此,金融领域的关注度并没有松懈,相关管理制度和法律条款也较多,这就使得商业银行金融创新要在规定的范围内开展,创新活动的约束性较强。若是银行不能对发展结构和要求有明确的认知,就会导致金融创新项目和法律边界产生摩擦,一些“擦边球”会导致整体发展结构受到制约,金融业务创新也会被法律法规叫停,这就必然会产生非常严重的经济损失,对银行金融创新项目的可持续发展也会产生制约。

三、商业银行金融创新风险控制策略

结合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可能存在的风险,要积极落实切实有效的金融整合措施和防范机制,确保新风险得以全面控制,结合实际金融需求开展更加有效的机制。

(一)要树立风险金融意识,结合金融市场规范创新管控体制,商业银行在实际金融整合结构建立后,要充分了解并分析金融创新可能产生的风险,不能被短时期的利益所迷惑而选择激进的金融方针和运行方式。要在树立风险意识的基础上,确保金融水平和金融市场运行效果的最优化。一方面,要在制定金融创新决策的过程中,充分调研市场发展需求和金融发展情况,一定程度上有效回避决策风险。另一方面,要在产品营销机制建立后,结合实际金融要求,制定切实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分散风险的同时,制定切实有效的转移机制。只有提高创新业务实施效果,才能避免高度风险业务问题,并且将风险控UMMaGDom3eGPha8hX4Ezdg==制机制和金融整合措施落实到位,真正从市场和政策角度进行全局分析,保证自上而下的金融导向工作得以全面开展,提高项目风险防范意识和金融维护效果。

(二)商业银行为了进一步提高整体金融导向水平,要积极践行系统化的运行机制和管控措施,树立风险评估机制和预警系统,提高信息技术利用效率,也为获取相关防线信息提供保障,为实现商业银行内部电子化金融机制奠定坚实基础。只有从根本上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才能对会计信息和相关项目风险予以全面化的科学处理,为后续工作的风险评估提供有效的依据和保障。另外,商业银行要结合自身发展情况和市场动态积极落实风险预警机制,并且对其中可能存在的重要风险问题予以全面审核和评估,及时消除并解决问题,从而保证金融创新工作的完整性,一定程度上减少风险出现的概率,实现金融导向水平和管控措施的全面性优化目标。

(三)要结合市场发展动态积极落实金融风险体系,践行常态化金融整合框架,确保科学化金融风险模型能发挥其实际价值和优势,在金融风险处理模型中,要对信息系统的建设流程和应用价值有更加明确的认知,从而一定程度上提高信息应用的正确性和完整性,优化传播效率以及利用效率,也要联合金融风险机构,对具体问题予以具体分析,提高全员风险意识的基础上,切实践行系统化的风险培训项目,提高商业银行的金融风险应对水平和综合能力。

(四)要积极践行金融立法创新机制,由于金融业有自身的发展特征和特殊性,需要社会各界给予高度重视,只有积极践行科学化的监督措施,才能在保证金融创新优化发展的基础上,实现金融效果的全面提升。一方面,要吸取国外一些优秀的经营,并且结合当地金融市场的发展需求开展多元化处理,转变金融机制和金融体系的完整程度,确保能探索出真正贴合我国市场运行动态的金融结构和控制理念。另一方面,在金融立法过程中,也要对得失利弊进行全方面权衡,确保调研过程和听证过程的完整性,只有从根本上实现立法创新效果,才能为创新金融空间的优化提供保障,实现监督效果和金融市场结构的全面升级。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商业银行金融创新体系建立和运行过程中,要结合市场需求,对风险进行有效的防控和管理,从根本上满足管理结构和管理项目的经济发展规律,提高服务质量和整体管理水平,落实完整的创新体系,也为金融创新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贾清显,陈妍.商业银行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内部控制——基于雷曼的案例分析[J].生产力研究,2015,11(03):85-87.

[2] 王媛.浅析商业银行金融创新中的风险防范与控制措施[J].财会学习,2015,11(14):183-184.

[3] 课题组.金融创新背景下商业银行同业业务发展与风险防范研究[J].华北金融,2014,33(05):3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