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利津县招商引资工作的调查

2017-12-29 00:00:00高树桐
今日财富 2017年19期

利津县切实把招商引资作为跨越发展的“一号工程”,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引擎,弘扬开放包容、变革图强的“利津精神”,依托“两区两园一城一带”六大平台,围绕七大重点产业,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强化工作措施,创新工作方法,确保圆满完成既定的招商引资任务。

一、利津县招商引资工作现状

(一)统一思想、深化共识。全县上下解放思想,变革图强,着力引进实施一批发展前景好、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大项目,力争全县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新突破。公布2017年度全县招商引资任务,进一步压实招商工作责任。进一步明确招商重点。确定了化工及新材料、装备制造、现代农业、基础设施、文化旅游及健康养老、商贸金融、招才引智7大重点产业。

(二)完善机制、强化领导。一是健全领导机构。成立了由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第一主任,有关县级领导任主任、副主任的投资促进委员会。二是组建七大产业投资促进委员会。目前,各产业投资促进委员会已全部到位。三是重新组建年轻具有活力的专业招商队伍。目前,各产业投资促进委员会机构及工作人员已全部到位。

(三)强化联络、精准发力。一是推进招商方式创新,提高工作实效。在积极开展电话招商、信函招商、上门招商等传统招商活动的同时,持续实施以商招商,注重网络招商;进一步突出招商载体作用,大力开展园区招商,着力强化产业招商,实施驻点招商,探索专题招商,尝试委托招商。二是统计汇总招商线索,明确重点推进项目。利津县目前在建项目45个,计划投资183.1亿元,已到位固定资产26亿元。三是抓好督促检查。建立“一周一快报、一月一调度、一季一通报、半年一观摩、年终总考核”招商工作推进机制。

(四)完善政策、激发活力。一是拟定招商引资优惠办法。结合利津实际,参照周边区域相关政策,立足本县重点招引产业,研究制定招商引资优惠办法。二是研究制定社会化招商奖励措施。制定了《利津县社会化招商奖励办法(试行)》,以充分调动社会资源,营造出全民参与招商的良好氛围,在新一轮的招商热潮中赢得主动、获得先机。

二、存在的问题

(一)招商引资竞争激烈。当前全国各地都在推进招商引资,甚至有些区域为了吸引外商,不仅靠土地、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还打出亲情招商、环境招商牌,在当前拼政策、拼服务、拼实力的形势下,招引大企业、好项目的难度变得更大。

(二)土地要素优势减弱。随着南方一些区域对低丘缓坡的开发利用以及园区“腾笼换鸟”政策的实施,周边曾受到土地约束的很多区域在项目投资空间上有了一定的突破,土地要素约束问题得到缓解,招商引资的同质化竞争逐步凸显,我县的土地资源优势开始弱化。

(三)产业培育难度较大。我县打造的两区两园逐步成型,项目承载能力也不断增强,然而由于利津县各园区产业基础薄弱,除了基础性的石化产业的一业独大以外,重点培育的产业基本属于外生性产业,先天条件较差,致使产业培育还面临较多困难。

(四)招商力度有待强化。近年来,我县一直强化招商引资调度,通过召开会议等方式,动员全县上下加大对外招商力度,但招商成效还不明显,招商引资的体量不够大,部分招商项目的质量不高,项目签约落地的速度不够快,真正招引落地的好项目、大项目少。

三、下步工作措施

(一)继续营造浓厚的招商氛围。加强招商宣传平台建设,更新《利津投资指南》,制作县情宣传片、宣传画册;在电视台、政务网站等新闻媒体开辟招商引资专栏,加大对我县招商项目、优惠政策、投资环境的宣介力度。切实加强教育和引导,牢固树立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个个都是招商引资服务员的理念,积极营造全社会关心招商、支持招商、参与招商、投身招商的浓厚氛围。

(二)包装和策划重点招商项目。围绕全县七大重点产业领域,策划包装一批重点招商项目,便于招商工作推介;建立招商信息平台,动态搜集整理客商信息,并委托专家团队对项目进行科学评估;健全项目服务机制,建好项目审批流程,提高项目手续办理效率。

(三)全面实施“走出去”战略。策划和组织县领导带头的项目推进活动。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主要领导带队,带领相关县直部门单位负责人以及乡镇(街道)主要负责人一行30余人,组成项目考察推进团,重点赴京津冀和山东部分地市推进项目。县委、县政府将带队赴南方重点考察特色旅游、特色医养结合、特色小镇等项目,并到先进的开发区进行参观学习,同时就部分重点招商项目进行推进。全县各产业招商委员会将分别聚焦化工及新材料、装备制造、农产品深加工等七大重点产业,时刻关注各区域产业转移动向,围绕全县各产业的发展情况,实施好延链补链工程,积极走出去,进行线索搜集和项目招引。

(四)打造一流的政务服务环境。在全县落实“马上就办、真抓实干、负责到底”的客商服务理念。探索实行投资审批“一口受理”、“容缺受理”、“代办服务”等举措,落实集中审批、并联审批、特事特办和限时办结制、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以及重点企业定期走访制度,着力打造一流的投资环境。(作者单位为山东省利津县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