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会计转型面临的困难
(一)尚未建立完善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
自20世纪我国引进管理会计以来,虽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并没有形成完善的理论体系。大部分学者在进行研究时都是直接翻译外国文献,或者研究一些介绍类规范,并没有结合我国现实情况,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管理会计理论框架。还有些学者虽然研究了企业管理会计实践情况,但仅仅是分析了一些案例和特定行业,存在着较大的局限性,对构建完善的理论体系形成制约。
(二)企业对于管理会计的认识不足
与核算会计的强制性要求不同,管理会计具有很强的自主性,在是否应用管理会计以及如何应用上,完全依赖于企业领导层的意愿和需求。而当前,许多企业都没有意识到管理会计的重要性,甚至不了解其重要的应用功能和运作过程。许多企业领导认为管理会计只是会计的一种,仅仅用来反映企业的财务收支,并没有认识到其对提升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重要意义。有些企业虽然认识到其重要性,但由于种种原因,并没有设立独立的管理会计机构,也没有配备专业的管理会计人员。
(三)管理会计的应用环境较差
为使管理会计得到更好的应用,良好的应用环境是必不可少的保障。然而,目前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仍然存在诸多的问题和不足,法律制度也存在许多空白和执行标准不一致等问题。除此之外,随着我国与国际经济贸易交流日益频繁,相关国际政治问题极容易造成经济市场环境的不稳定,导致企业相关数据不准确。
(四)从业人员综合素质水平不高
与核算会计的固有模式不同,管理会计更为复杂、精准和灵活,对岗位的综合性要求较高。然而,当前我国企业管理会计人员综合素质水平普遍不高,很难站在更高的视野对企业管理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另外,会计人员尚未转变心态,学会以管理会计的思维参与到企业的价值创造中来。
(五)管理会计理论与实践脱节
由于我国尚未建立完善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导致其理论研究呈现碎片化状态,无法有效应用于实践。引进的国外先进管理会计理论,没有结合我国国情,可操作性不高。此外,研究西方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可知,管理会计工具的运用可以显著增加企业价值,但这些工具在我国并没有大范围应用。
二、促进会计转型的方法
(一)结合我国国情,构建完善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
与西方发达国家不同,我国的经济背景、文化环境和政治制度具有其独特性。因此,应用管理会计时需要有机结合我国现实情况。系统整合科研院校,建立管理会计研究基地,深入开展理论研究,科学引入与适当改造西方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强化管理会计应用的可操作性。同时在实践中对管理会计理论进行有效检验,形成具有我国特色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
(二)提高企业领导层对管理会计的认识
要实现管理会计的有效应用,最根本的是提高企业领导层对管理会计的认识。企业领导应当充分认识到管理会计对企业成本管理的巨大影响,认识到其对企业决策的巨大参考和指导价值,明确其对企业发展的巨大促进作用。在此基础上,还应加强企业内部的宣传和普及,实现管理会计效用最大化。
(三)优化我国管理会计的应用环境
一是要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及时填补法治空白。二是要确保法律的权威性和独立性,避免权力对市场的干扰。这样才能有效保障市场环境的公平性和规范性,使得企业在运用管理会计进行成本管理和企业未来规划时,能够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四)提高管理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首先,国家应当加大对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力度。一方面,完善高校专业课程体系,配备专业的管理会计教师,运用先进的教学模式培养大批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另一方面,重视管理会计人才的后续教育, 可以通过设立管理会计协会进行后续培训, 同时鼓励创办专业的管理会计杂志, 不断提升管理会计人才的自身素养。其次,对于企业来说,应当设立专门的管理会计机构,提高管理会计岗位的薪资水平,并且建立管理会计人员的培训体系,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提高其综合素质。
(五)在实践中检验管理会计理论
管理会计理论体系构建的完善与否,需要在实践中进行检验,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广泛应用管理会计。为此,管理会计人员需要科学设计和评估业务流程,严格监控企业内部控制,将企业的经营成果真实准确地反映和预测出来,为企业领导层做出科学的决策提供帮助。
三、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加深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和在企业中的实际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未来,我们需要管理会计的学术界与实务界更紧密的合作,把最能够体现我国特色的管理会计理论与实践经验提炼出来,最大程度地发挥管理会计的效用,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重要保障,也为我国整体经济建设创造有利条件。(作者单位为山西轻工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