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管理和核算是企业提升管理水平,提高经济效益,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和使用效率的重要管理手段。本文围绕企业会计成本核算介绍了企业成本管理的内容,并就企业成本核算方式行了分析。
一、企业成本核算概述
成本管理核算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进一步提升企业成本核算管理的科学性和准确性,能够为企业管理者科学决策提供有用的成本管理战略信息。进一步理清企业在行业内地位,明确关联关系,通过准确的业务和市场管理定位,为企业管理者科学决策提供有用的信息支撑。企业会计成本核算模式和方法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到企业成本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和质量,也会影响到企业成本管理决策。对于企业来讲,要进一步提高会计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和有效性,立足于企业自身核心业务和管理流程。进一步优化和完善企业核心业务和管理流程,通过提升企业内部各管理流程中价值增值量,提高企业自身盈利能力和竞争实力。将企业成本管理和核算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围绕企业资金流现金流和作业流信息流等业务链条,分析梳理企业成本管理中的薄弱环节,采取针对性措施加以完善。
企业成本核算是指企业管理者对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所出现的开支和成本情况进行管理核算。成本核算要实现成本的逐一归集,确保成本与对象之间的合理匹配,根据责任成本的方式对成本进行有效分摊,并在成本核算内容上实现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所有的劳动耗费总和都纳入成本核算范围。按照企业的核算对象,对于业务发生过程中的各种成本和后付费进行归集和分配,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单位成本和总成本核算。伴随着新企业会计制度的全面推广,企业会计管理和成本核算的方法模式发生了变化。企业实施成本管理,应当按照企业成本发生对象来实现成本的全过程控制,在成本管理过程中按照谁受益谁负责,何时收益何时负担以及负担比例合理匹配对应的管理原则来开展。在新的会计财务制度下,企业会计管理引用了企业会计制度核算方法,要求企业实行全成本核算,这就对企业管理者成本管理和核算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企业实施全成本核算,强化成本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指导和现实意义。
二、成本核算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分析
企业实施全成本管理有助于管理者掌握和了解经营管理过程中的成本控制关键点,对于增强成本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同时做好企业成本管理工作也是企业管理者提升自身投资水平的重要途径,企业管理者通过合理有序的成本控制和资金管理能够增强资金的使用效率和使用效益,优化资源配置,减少资金损失浪费,为企业提升盈利空间,健康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出于强化自身成本管理和控制的需求,企业管理者需要实施全成本管理。在全成本管理过程中结合企业内外资金的周转状况,实现有序发展,并对资金进行合理分配和安排。企业实施全成本管理是企业强化自身成本管理,提升科学化管理能力,降低企业管理成本和运营成本的重要手段。企业管理者需要制定定额费用标准和定额消耗量,围绕企业日常的生产经营管理关键环节和关键控制点实施成本管控,通过对相关部门制定合理的材料物资消耗标准和财务经济指标实现成本的科学计算。成本管理的范围应当拓展到企业的全部成本项目,依靠对企业管理耗用的会计归集以及成本的预测、控制和分析。
要进一步强化成本核算流程管理,进一步细化成本管理流程,明确管理和核算规范,能够删除成本管理过程中不需要的流程,确保成本管理和控制的规范性、科学性,直接强化成本核算管理,有助于实现流程程序化水平,在减少消耗节约成本的基础上,顺利实现成本管理目标。对于企业强化成本管理制度约束,建立健全成本控制体系,增强企业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企业进一步强化成本核算的途径
(一)进一步做好企业成本数据质量管理。在企业成本数据的归集方面,主要是基于企业成本核算和财务会计核算期间的一致性,通过对比财务数据和成本核算数据,对成本数据进行归集整理。企业管理者依托财务信息系统实现成本数据的有效归集,并结合数据传输实现月末结转成本数据的初步整理和分析。除此之外,还要对企业内部服务工作量的数据进行采集和整理。对企业管理来讲,内部服务工作也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整理内部服务数据和信息对内部服务工作量进行整理和核算,在此基础上将成本进行合理的分摊。按照谁受益谁分担的原则,提高成本分摊准确性的同时,为相关部门绩效考核提供相应的信息支撑。可以按照所消耗的物质材料进行统计,在此基础上科学确定相关部门收入、成本信息。企业进行成本核算,要重点强化收入和成本的数据、整理、归集工作。对于企业来讲,收入成本包含了多个方面,企业管理者要围绕收入成本组成,强化输入数据的归集。由于各个成本、收入都能够实现企业信息系统的有效支撑,可以直接通过信息系统对各部门进行收入成本归集,并在此基础上逐项的对比分析。
(二)进一步强化企业成本核算基础工作。要建立健全成本核算体系,按照部门划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细分成本信息。同时对各部门的人员进行核实,进一步清查财产物资的数量,确保各项物资在计量、盘点、领退过程中责任清晰、有据可循,保障账实相符、账账相符,同时要对各部门的财务资产情况进行清查,并将各部门人员物资统一录入财务软件等相关系统,以此作为企业成本核算的分摊依据。在成本核算过程中,要坚持权责发生制这一会计核算和成本核算基础,确保当期发生的成本和费用都要在当期内进行核算和分摊,并且在会计核算月末围绕成本信息,对财务数据和业务数据进行对比,确保两者之间数据的一致性,要按照业务管理需求对于各项定额消耗标准进行确定。确保成本数据信息的真实完整。在成本核算过程中,企业管理者要按照成本核算的要求,逐步实现对企业各个部门核算单位的科学划分,通过使用财务软件、业务软件等系统获取真实完整的数据,并确保经营财务数据之间的有机配合,切实实现会计核算期间和成本核算期限的一致性。
(三)对企业成本进行准确划分,确保成本数据分摊的科学性。要对企业的管理成本进行科学分摊,对企业行政管理部门所消耗的费用成本进行分摊。这一成本也包含了直接进入行政管理科室的成本以及公用成本分摊这两部分。其中行政管理部门主要包括财务处、人事处等。要对成本进行二级分摊,可以按照人员比例进行成本核算。部门的全成本等于分摊成本加上直接成本。在此基础上,进行第一级成本分担。第一级成本主要是供应成本的分摊,所谓供应成本是指企业管理过程中不能够直接归集到某部门的费用。如房屋维修费、公务接待费、网络运行费、物业管理费等,这些费用都不能直接进行部门归集。对于供应成本的分摊,应当按照业务属性,将其划分为间接成本和直接成本两种类型。按照类型的不同合理选择供应商成本分摊方法和对象。如物业管理费属于间接成本,而材料费则属于直接成本。在这一级的分摊成本中,需要将直接计入到部门成本进行分摊,涉及到相关的管理费用、公用成本等。这些成本的分摊应当按照收入支出平衡配比的基本原则来进行。(作者单位为湖北保利投资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