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文军行动

2017-12-29 00:00:00冯康
今日财富 2017年24期

实施文化惠民扶贫,既是全面小康的应有之义,也是扶贫开发攻坚的重要内容,有利于促进人的自我发展和全面发展,有利于促进贫困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要充分发挥文化扶贫特殊功能,用文化充实精准扶贫内涵,增强脱贫致富内生动力。从扶贫开发过程来看,往往出现“今日脱贫、明日返贫”、越扶越贫的现象。究其原因,客观因素当然存在,但最根本的还是精神家园的塑造未能跟上,文化贫乏。物质经济上的扶贫,虽然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难以解决长远性、根本性问题。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推动扶贫开发,需要在思想认识上、教育培训上和思想道德建设上下功夫,才能从根本上拔掉“穷根子”。

一、推进扶贫开发,要在扶“志”上用真功

“人穷,志不能穷”。扶贫开发,关键在“人”,在“人”的志向和决心。当前,有些贫困地区贫困群众的“等、靠、要”思想还比较严重,缺乏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推动扶贫开发,不仅是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任务,更是广大群众的分内之事。没有广大群众的广泛自觉参与,党委政府“包办”,难以实现脱贫致富。必须加强思想教育和舆论引导,发动广大群众一起干,才能解决根本问题。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政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窗口 ,作为广大人民群众终身学习的基地,作为我们贵州的遵义,转折之城,会议之都,在红色基因的传承上更是责无旁贷,通过开展公益讲座、公益展览、红色影视展播等活动,鼓舞广大人民群众斗志,激发广大人民群众干事创业的激情。自2015年正安县开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试点县创建以来,正安县图书馆积极开展“精准扶贫,文军行动”,通过送文化进乡镇、社区、村庄、校园、企业、上广场等,重塑广大人民群众的自信心,大大增强了广大人民群众干事创业的勇气和决心。

二、推进扶贫开发,要在扶“智”上下硬功

教育是前提和基础,知识是关键。贫困地区的教育落后是造成大面积贫困的深层原因。国内外经验表明,通过向低收入者提供取得高收入所需的教育机会,是发达国家、发达地区治理贫困的重要手段。教育扶贫,就是着力于让教育成为播撒现代文明的“播种机”、让知识成为孕育富裕的“脐血”。只有全面提升贫困地区教育发展水平,提高贫困群众素质能力,才能从根本上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校园教育是人身教育的起点,也是基础,但人身更长远的教育是终身学习、自我学习,公共图书馆就是人们自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校。公共图书馆不仅能够给社会提供学习的资源和平台,也能向人们提供市场供需信息、科技信息、技术辅导,自2008年以来,正安县图书馆共建立成果转换基地五个,正安县小雅镇星宿坪茶场在建场之初,由于缺乏茶叶栽培技术和企业管理经验以及市场营销策略,正安县支中心得知这一情况后,积极与省、市图书馆寻求支持,在他们的支持下,正安县图书馆将设备和资源弄到茶场,对茶场工人进行现场培训,并适时与茶场负责人传递市场信息和管理知识以及策略,通过两年的努力,在2010年时,正安县小雅镇星宿坪茶场产值超过了300万元。像这样点对点的服务,精准扶贫的面正安县图书馆正在积极拓展。

三、推进扶贫开发,要在扶“德”上用实功

现在人民生活好了,而怨声却更多了,各级组织心系基层,心系群众,特别是贫困群众。有时却得不到理解和认同,这有工作做得不到位的问题,也有宣传教育缺乏针对性、有效性的问题。我们在实际的脱贫攻坚工作中就有很多鲜活的例子,一是联系户嫌挂帮的干部拿的钱和东西没有其它干部拿得多,二是挂帮干部没有给他们家解决好子女就读或就业问题等。诚信缺失,道德滑坡,是一个非常可怕的信号,如果不加以教育引导,就会导致理想动摇危险,温家宝总理曾说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诚信缺失,道德滑坡,再发展也发展不了多久,再强大也强大不了多强。面临复杂的扶贫开发实情,作为意识形态的重要元素,人们进行终身学习的地方,思想道德建设的基地,公共图书馆不仅要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舒适的学习环境,更要加强宣传教育,不断提高群众的精神文明素质。同时要加强“知恩、感恩、报恩”教育,引导贫困群众给予扶贫开发工作更多的理解和支持。要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形成文明健康、勤俭节约、自立自强、遵纪守法的良好风气。

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建设是保障贫困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

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还比较滞后,这是我们扶贫开发中的“短板”。要在资源建设上使真劲。资源建设和供给是解决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的瓶颈制约。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做到贫困群众住在哪里,公共文化服务的触角就要延伸到哪里。要在产品供给上使真劲。文化无形无影,看不见摸不着,但会在无形中影响人们的客观认知和价值判断,主导社会主流意识。先进的文化引导人们健康积极向上,而落后的文化却让人们愚昧消极没落,要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守土负责,大力开展文化惠民活动,加大优秀文化产品供给,用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去占领群众的生活时间和心灵空间。正安县图书馆始终秉承走资源整合之路,开便民服务之门,积极开展“三送五进一上,实现三个满意”的服务模式(三送五进一上,实现三个满意。即送书籍、送电影、送科技信息;进校园、进企业、进军营、进监狱、进乡镇社区和村庄、上广场;实现社会满意、读者满意、组织满意),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支持。特别是上海市图书馆原馆长吴建中一行到正安调研时提出了“村级文化引领、八位一体”精准扶贫服务模式(既农村文化、体育、幼教、科技、卫生、电商、养老、便民综合服务站)。形成资源整合,项目捆绑,方便群众,节约成本的一种服务模式,2016年正安县启动二十个村为试点,效果非常明显,社会满意度特别高,在下一步的工作中,正安县将全面推开“八位一体”服务模式。还有就是上海浦东区图书馆自2014年与正安县结成友好图书馆以来,从服务资源上给予大力支持,在服务理念给予优化,极大的推动了正安县图书馆服务改革和创新。在贵州省县级公共图书馆中率先实现了无节假日开放的图书馆和免费开放WIFI全覆盖的图书馆。创新服务,体现人文关怀,在扶贫攻坚,决战决胜全面小康中当好劳务大军的有效后盾。正安县是劳务输出大县,在65万总人口中,常年在外务工的青壮年在24万左右。留守儿童的关爱成为了在外务工人员的心结,留守人员的精神家园成为在外务工人员的牵挂。正安县图书馆有的放矢地开展了“亲情视频通话”、“留守儿童辅导”、“网上订票”“信息咨询”等服务。亲情视频解决在外务工人员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相思之苦,解决了长途通话费用高的问题;留守儿童辅导室解决了儿童成长中的心里疏导和教育教学辅导,有效解决了留守儿童隔代教育无家庭辅导的问题。网上购票和信息咨询方便了农民工出行和去向选择。让外出务工人员在外放心,让在家留守人员生活开心,增进了他们的幸福指数和获得感。

五、结束语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贫困人口如期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任务十分艰巨。文化惠民扶贫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内容,要增强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铁肩担责、攻坚克难,以决战决胜的坚定信心和从严从实的工作作风,奋力夺取脱贫奔康的全面胜利。(作者单位为贵州省正安县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