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制度作为现代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自我调节、自我约束的内在机制,在企业管理系统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企业现代化的必然产物,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在要求,是保证企业健康有序发展的有利保障。
一、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目的和意义
完整的内部控制体系和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是约束、规范企业经营管理行为的准则。是防范风险的重要保障。其必要性表现为:
1、有利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实现经营机制转换,提高企业经营业绩,改善企业财务状况。
2、有助于贯彻我国有关法律、法规、遵循国内外资本市场监管需求,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3、建立、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有利于提高企业防范风险,参于国际竞争。
二、目前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
回顾过去,资产公司自2007年实施内部控制制度以来,经过近三年的实施和完善,已经初步建立起一整套适合资产公司,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实施细则,企业各项制度不断完善、企业抗风险能力不断提高,也得到各层领导和员工高度重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基础工作不扎实。
对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国有企业来说,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显的致关重要,内控检查所需基础资料不全,有的基础资料都是为了应付检查而临时补充。内部控制制度印在纸上、挂在墙上,应付检查,而不管执行情况怎样,只关注其短期效果,忽视了建立内控的长效机制。
2、企业管理当局未能发挥相应作用
对内部控制而言,一个积极主动参与的管理当局是至关重要的。国有企业的董事会通常情况下董事长是由国有企业经理人担任,董事会其他成员大多由企业内部人员兼任,董事会难以发挥监督和控制经理人员的作用,这样违背内部控制的基本原则,极容易发生错误和舞弊。
3、内部审计监督不力
内部审计即是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内部控制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对内部控制的控制。目前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工作形式,治理结构等对建立和执行内部控制制度有待改进。
4、信息沟通不顺畅、职能部门责任不明确
各职能部门,基层车间。由于缺少有效沟通导致许多会计信息失真,甚至导致一些基础资料不能及准确传递。更有甚者现在一些职能部门对于自己应该履行的内部控制细则,权责指引不明确,工作推逶、推卸责任。
5、没有一整套完善内控考核办法。
每次内控检查,不论是总部检查组检查、还是内部专业组或审计检查。最终结果都是流于形式。
三、针对当前企业在内部控制方面出现的一些主要问题,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进一步增强内控意识,继续抓好内控基础工作。
各部门、各单位要严格执行内控手册,以内控制度来规范各项经营管理行为,本着“在工作中控制,在控制中工作”的原则,牢固树立内部控制人人有责的理念,认真制定操作细则,组织宣传培训,各单位要积极通过版报、媒体、会议等各种手段加大对内控制度宣传力度,使各层级领导和全体员工全面了解并掌握内控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2、加强企业各方面的内部牵制制度 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
内部牵制是指对具体业务进行分工时,不能由一个部门或一个人完成一项业务的全过程,而必须由其他部门或人员参与,并且与之衔接的部门能自动地对前面已完成工作的正确性检查。它由适当授权、不相容工作的责任分工、凭证和记录、接近控制、独立检查等环节组成。这种制约包括上、下级之间的互相制约、相关部门之间的相互制约。同时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充分发挥企业董事会、监事会职能作用。
3、加强企业的内部审计制度
内部审计作为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一个重要方面,其主要任务是监督本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是否按照所制定的方针政策和计划执行。会计记录是否按国家颁布的会计准则进行、会计报表能否正确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本企业的生产经营有无违反国家财经法纪等。
4、加强沟通,明确职责。
COSO报告认为,一个良好的信息与沟通系统有助于提高内部控制的效率与效果,企业须按某种形式在某个时间之内辩别,取得适当的信息,并加以沟通,使员工顺利履行其职责。保证各种信息资料的准确,可靠,并及时传递到各职能部室。
5、建立完善的奖惩激励机制。
内控主管部门应该制定一套完整的内控考核办法。每年根据总部检查组或专业组、审计组检查结果,按照检查出有问题的流程点的归口部门或责任单位,提请公司绩效考核委员会进行考核,建立责任追究和考评体系。一视同仁,奖惩分明,才能使内控走向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使内控制度得以长期坚持下去。
综上所述,各个企业只有提高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认识,提高对内部控制的重视,建立和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内部控制才能真正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发挥起应有的作用,促进企业的发展,从而改变当前企业由于内部控制缺失或失效造成的大量造假、会计信息失真、财务舞弊的现象,维护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作者单位为岳阳长岭资产分公司财务资产处)